亂世梟雄:蔣介石―陳廷一傳記文學系列

亂世梟雄:蔣介石―陳廷一傳記文學系列

亂世梟雄:蔣介石―陳廷一傳記文學系列,是本圖書,作者是陳廷一。

圖書簡介

作者: 陳廷一 著
出 版 社: 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8-9-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379
  • 印刷時間:
  • 開本: 16開
  • 印次:
  • 紙張:
  • I S B N : 9787506033046
  • 包裝: 平裝
定 價:¥33.00

內容簡介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蔣介石是一位梟雄。
面對軍閥割據、混戰不堪的舊中國,他力挽狂瀾,南征東突,西結北伐,滅炯明,殲佩孚、擊玉祥、震奉軍、大戰中原,遠交近攻,三十六計,無所不用,變割據為一統,擁兵自重800萬。
抗日期間,他在全民抗戰的熱潮中達到了事業的頂峰。
沒成想卻在與毛澤東的人民軍隊交戰中敗走台灣……
本書大膽嘗試傳記小說式亂世梟雄蔣介石的人物刻畫,不溢美不棄惡,讓人物躍然紙上。

目錄

序一
序二
引子 魂斷孤島,魄牽故鄉
第一章 身世秘笈
鍾靈毓秀的家鄉山水傳頌著蔣介石的童年故事,和他晚年對家鄉的深情眷戀
愛家鄉和修家譜
少年傳奇
初戀傳奇
父子情深
邂逅陳其美,改變人生路
暗殺高手
陳其美中彈身亡,蔣介石捨命收屍
第二章 追隨中山
錯位的職業軍人
證券交易初試身手
永泰失敗之役
患難與共,忠心可鑑
政治新星
黃埔軍校校長
孫中山北平逝世
第三章 爭權奪利
一槍打“三鳥”
揮師東征
製造“中山艦”事件,問罪共產黨
第四章 遷都之爭
遷都風波的由來
出爾反爾,蓄勢待發
彈在膛中,骨子裡反動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以退為進,首次下野
第五章 政治姻緣
張靜江為“蔣、宋聯姻”搭橋
奇異婚禮的前奏曲
中國近代社會最隆重的婚禮
第六章 挑戰軍閥
蔣介石復出內聞
蔣介石前線督戰,東北易幟,北伐結束
蔣桂大戰秘笈
蔣馮大戰始末
最後的較量――中原大戰
第七章 五次“剿共”
蔣介石的大意和失誤
毛澤東用兵真如神,蔣介石泥溝里翻了船
親自督師第四次“圍剿”,蔣介石再吞苦果
第八章 民族之戰
心懷鬼胎,日本顯露猙獰
張學良代蔣受過
日本亡我之心不死
媚日求和的蔣介石騎虎難下
將功補過,張學良傾心抗日
兵諫華清池,驚駭全中國
南京,一座癱瘓的城
宋美齡西安“救夫”
第九章 抗日救國
“七七事變”,拉開全民族抗戰的序幕
“三個月滅亡中國”
首府南京城的陷落
中國遠征軍的作戰內幕
蔣介石篡奪抗戰“果實”
重慶談判桌前,蔣介石與毛澤東的握手
第十章 兵敗大陸
後院起火
長春失守,大江東去
蔣氏“文膽”――陳布雷之死
伯韜陣亡,淮海慘敗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李宗仁逼宮,蔣介石下野
王朝傾覆,痛失大陸
坐鎮西南,最後一搏
第十一章 孤島殘夢
杜魯門“棄蔣”內幕
重登“大寶”的秘聞
重用陳誠與吳國楨之謎
蔣介石“傳位於子”的既定方針
第十二章 改造政黨
“臥薪嘗膽”,蔣介石改造國民黨
果斷清障,“二陳”成了替罪羊
嚴格整肅,從“娘家侄”頭上動土
排除異己,“孫立人案”始末
第十三章 固守台灣
“韓戰”救了蔣介石
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真槍實彈”
堅持一個中國,四次抵制美國分離台灣的圖謀
“八二三”金門炮戰的始末
台灣最為“黑暗”的日子
第十四章 傳子部署
敢於挑戰“獨裁”的人
為子開道,逼陳下台
教育經國,研究陽明
子承父位,順理成章
尾章 孤島遺魂
蔣介石病危和宋美齡自美返台
天有不測風雲,蔣介石遭遇車禍
蔣介石“崩殂”89歲
空前“國葬”
後記

書摘

第一章 身世秘笈
鍾靈毓秀的家鄉山水傳頌著蔣介石的童年故事,和他晚年對家鄉的深情眷戀
從上海到寧波,再乘船西南行39公里,便到了山清水秀的奉化溪口。
溪口,故名以剡溪流入錦溪之口。如今觀光旅遊已成了溪口的支柱性產業。溪口的聞名遐邇,並非是這裡出了個蔣介石,而是這裡原始自然的旖旎風光。
大海和山水是開放的象徵。故溪口與近代文明有較密切關係。自沿海到山地居民區,溪口又是必經之地,行人往返,甚是繁盛,自古就是一個開化較早的地方。
蔣介石出生時,溪口約有六七十戶人家,依山面溪,沿溪一條街,長約三華里。兩邊的低房淺屋,像棋子似的散落在街的兩側。中間夾雜著小商鋪,鹽店、米行、醬油店、布行、飯館、麵店、茶館等。玉泰鹽鋪就是蔣家所開,它位於溪口中心,當年生意興隆,蔣家在溪口還算是數得上的大戶人家。
再說這剡溪,發源於四明山的余脈橫溪嶺。四明山余脈有九條,故有九曲而匯於甬江,再浩瀚東流人海。第一曲為“六詔”。相傳為東晉王羲之隱居之處,晉元帝曾六次下詔征其人朝,王均不從,後人遂名之為“六詔”。第二曲為“蹕駐”。相傳五代十國時代,吳越王曾駐蹕於此。第九曲為注入錦溪之處,即溪口。杜甫、李白對剡溪風光也均甚稱道。杜日:“剡溪秀異”;李日:“山中水石清妙”。漫步山中,拾級而上,你會時不時地望到李、杜的讚詞。
八百里的四明山,山高峰疊,共有280座山峰,其中70峰雄居奉化。溪口北面,群山連綿,雲蒸霧罩,鎮、山之間有桑園、水田、樟木林互相掩映,不勝仙境勝似仙境。
溪口既風景優美,亦多名勝古蹟,相傳有溪口十景。武嶺潭墩山是十景之一,山巔有文昌閣,建於清雍正九年。1924年蔣介石回鄉時,其兄蔣介卿又興建“樂亭”於其上,由蔣介石為之命名,並撰有《樂亭記》一文,以記之。文日:“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間,凡遠方同志來游者,莫不徘徊依戀而不忍舍,蓋無間乎仁與智,皆有樂於此也,乃取其義,而名之日樂亭。”據風水先生說,樂亭地處“龍潭虎穴”,子孫興旺的地方。蔣氏素信風水之說,於此建亭,最合心意,此後他成了國民黨的要人後,每年必游這裡。
武嶺潭墩山東麓,有泉水流出,冬暖夏涼,因名之為“武嶺暖浪”。後蔣介石又於此建造歐式小洋樓一幢,蔣經國與其夫人蔣方良、長子愛倫曾在此居住。樂亭後為日機炸毀,洋房至今尚存。
和武嶺山相對應的雪竇山,風光更勝武嶺一籌,人謂“溪口名勝,首推雪竇”。它是四明山在奉化70峰中最享盛名的一座山峰。山上有雪竇寺,寺距溪口鎮約11公里,在溪口西南,為浙東第一剎。北宋又於此建有雪竇山亭,元朝石室英禪師於元統三年(1335年)予以重修,明嘉靖年間,兩次重修,題名日“息善亭”。此亭抗戰期間亦為日機炸毀。抗戰勝利後,由杜月笙重新修復,改名為“入山亭”。由此而上,十里處又有“御碑亭”,由南宋理宗趙昀修建,並題有“應夢名山”四字,謂此山為仁宗夢中所見之山。山頂有雪竇資政禪寺。東晉時於此建“瀑布院”,至唐朝會昌元年(841年),將此院改建於山窩平坦處。鹹通元年(860年),毀於戰亂。八年重修,改名為“瀑布觀音禪院”。
景福元年(892年),常通禪師自安徽宣城來此,將其擴建為“十方禪寺”。至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始改名為“雪竇資政禪寺”,相沿至今。後又經多次毀、修。清初寺中主持石奇禪師又鑄造大鐘和修葺山門。至於民國,蔣介石為此寺題字“四明第一山”。蔣介石所崇拜的明朝王陽明,曾於此遊歷時題下詩句。其中有:“林間煙起知僧在,岩下雲開見飛鳥”的佳句。十年浩劫中,該寺被毀,蕩然無存。
此外,雪竇山又有千丈岩瀑布、飛雪亭、消煩台、妙高台、伏虎洞、獅子岩、三隱潭等名勝。三隱潭因有上、中、下三個潭而得名。蔣介石最喜歡此處勝景,曾於1920年回鄉時,寫詩明志,詩曰:
雪山名勝東南最,
不到三潭不見奇;
我與林泉盟在夙,
功成退隱莫遲遲。
傳說當年,蔣介石吟詠完這首詩後,侍從官問道,功成退隱含不含自己的百年之後?蔣介石聽後赫然大笑道,山以名威,名以山顯。這大山就是我的墓地。
且說1949年,蔣介石兵敗大陸時,他沒有忘記最後一次游戀雪竇山,而後漂向孤島。家鄉的山水風光無時不刻地在撞擊他的心扉。對家鄉的思念和眷戀,時常徘徊在重病中的蔣介石的心井,揮之不去,驅之不散。而蔣氏兒孫們,今天你們有機會遊覽溪口的山水美景後,我想你們會對長輩人的心理更加理解了吧?
愛家鄉和修家譜
我在山清水秀的溪口採訪,如今的溪口人仍很敬重蔣介石,用家鄉人的話來說,他的口碑很佳。一位83歲的毛姓老人告訴我們,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哩,老蔣對家鄉人好著哩!別看蔣介石當年是大司令對部下很兇,可是他來到家鄉就不一樣了,給人敬煙讓茶,誰家有什麼困難,能幫的忙他都會幫。說起蔣在家鄉做的好事,毛老漢爛熟於心,如數家珍:孝敬父母,修橋鋪路,修譜續宗,溪口建設,對家鄉人的扶植等,他都做得很好。
在眾多公益事業中,首推他對家譜修訂的認真,得到了眾鄉親的稱道。且不說他修家譜的動機如何,而是他確確實實盡了努力。
在蔣介石出生的第二年,蔣氏的家譜修訂過一次。後來,在他當了“粵軍總部作戰科主任”的時候,家譜又重修一次,這時野心在胸的蔣介石對重修的家譜表現出明確的不滿意,核心的問題是家譜上沒有顯赫一時的先輩,過於平凡,難於襯托出後輩的不平凡。為了光宗耀祖,家譜按蔣介石的意見重修。
  話說1943年11月,在抗日烽火燃燒正濃的年代,這時老蔣的家鄉奉化已成了地地道道的敵占區。他派兒子蔣經國,秘密化裝回到家鄉溪口,冒著日機炮火轟炸的危險,將家譜偷偷運出浙江,經過江西,輾轉四川,最後到達重慶。正如蔣介石在《先系考序》中說的那樣,經過“三復循誦,幾忘寢食”,詳校了天台龍山蔣氏家譜與鄞縣橫山蔣氏、奉化蔣氏兩家譜之異同後,認為鄞縣和奉化兩譜要比龍山譜更可信。就這樣,蔣家就在奉化找到了祖宗源頭。到1948年上半年,按照家譜每30年修訂一次的習慣,才出任“總統”的蔣介石當然更有理由重修家譜,具體由蔣經國負責,讓蔣石的頭號文膽、中央政治會議秘書長兼國策顧問、有“文章機器”之稱的陳布雷任總編纂,聘請了幾位歷史專家專事修譜工作,終於查清了蔣家在寧波的祖根,北宋神宗金紫光祿大夫蔣浚明府位於採蓮橋蔣家帶,白水巷附近的蔣家祠堂就是蔣家所有,奉有蔣浚明的牌位。以後歷代蔣家的祖墳都在奉化附近,所以奉化的蔣家就是從寧波過去的一支。蔣介石得知祖“根”已查到,非常高興,當晚破例飲了酒。1948年5月16日家譜祠堂落成時,他又在日理萬機中,特意從南京趕到家鄉主持竣工典禮。還於1949年正月初一,派蔣經國到寧波蔣家祠堂、天童山的蔣宗霸(蔣浚明的祖父、被稱為“摩訶太公”)墓祭掃認祖歸宗。至此蔣家的家譜正式得到確定。
在中國大凡大人物的祖上,如果是富庶之家,每寫及,便是樂善好施,周貧濟窮,蔣的祖父,也不例外,並信奉佛教。蔣說他能夠研究佛家經典,並手抄佛經多種。蔣對他的祖父蔣斯千(字玉表),評價極高,說他“性慈善,待人以恕,而教子孫則嚴。衣布茹素,耽好內典(佛經)”。又說其祖父對於來往行旅,“施茶給飯以食之,凡六七年”,“而博愛之旨趣,充然溢乎事境如此也”。1862年,因為清軍鎮壓太平軍,奉化遭逢戰亂,蔣祖父鹽鋪停業,家產亦近於毀滅。
太平天國失敗後,蔣父肇聰22歲,受父命重振家業,專開鹽鋪。幾年後,很幸運,又把家業復興起來。祖父於1894年12月去世,終年81歲。蔣父小名明火,字肅庵,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生。精明強幹,善於言辭。據鄉里人說,凡事不吃虧,還要占三分便宜。鎮上人給他送了一個綽號叫“埠頭黃鱔”,意指辦事圓滑周到,推為鄉人鄰里排解糾紛。一生未當官,另有田地30畝。初娶徐氏,生一子周康,即介卿;生女瑞春,嫁宋運周為妻。徐氏死後再娶孫氏,孫不久病故,又續娶王采玉,生蔣介石。對於蔣介石之父,邵元沖評價很高,與鄉里傳說頗有不同。說他“秉性剛直,處事公正,待人誠摯,而自持勤儉。較玉表公的性格,更富於陽剛的方面”。既自己凡事不吃虧,怎么處事公正呢?但其性格剛強和凡事不吃虧方面,則在蔣氏本身有所印證。蔣父於1895年7月去世,終年54歲。
有關蔣母王采玉身世,《金陵春夢》一書先人為主,疑竇紛紜。
史學專家王俯民做了如下的考察,他說自唐人《金陵春夢》問世後,難辨真假,其實蔣籍河南之說完全是荒誕無稽之談。王采玉的先世自明初即已遷入浙江省奉化縣連山,與河南省毫無干係。河南原籍說,可能系出於河南的某人長相有與蔣氏相似之處,於是便從中附會出一系列的傳奇故事來。小說家自可由此演義,而蔣氏也無與問聞。但如將其拉入正史則大錯特錯。
王采玉,原名彩玉,後改採玉,1864年(同治三年)生,浙江省嵊縣葛竹村人。幼讀詩書,尤工女紅。
王氏祖先王爽,於明朝洪武年間自奉化連山遷居於葛竹村。該村在奉化西南,位於葛溪岸邊,葛溪則流於兩山之間,風景清幽宜人。
  蔣母王采玉的祖父王毓慶,為第十六代子孫。王毓慶生有三子二女,長子為王有則,次子王有模,三子王有金,都是國學生,但都未取得功名。王有則,字品齋,精通詩、禮,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生,1882年(光緒八年)死。原配姚氏生三子一女。姚氏死後,王又續娶姚振昌之女,又生二子一女:一女即為采玉,為長姊,即蔣介石之生母。
王有則曾於皖南、浙西召集流亡人口開墾戰亂中留下的荒地,晚年回家鄉葛竹村,獨資捐修葛溪至奉化縣城之大路。後家道中落。蔣母19歲時,其大弟賢鉅15歲,即賭博成性;二弟賢裕11歲,神經有病。因家計十分艱難,全靠蔣母一雙巧手做針線補貼家用。王氏先嫁曹家田竺姓為妻,但不幾年,即喪夫守寡,23歲,由蔣父鹽鋪夥計、王采玉堂兄王賢東介紹,改嫁於蔣父,生活才較富裕起來。王采玉既善女紅,亦受父教,頗通文字,能念誦《楞嚴經》《金剛經》等經卷。王氏生有二子二女。長子由祖父起乳名日瑞元,名周泰,即蔣介石,次子瑞青,名周傳,夭折。長女瑞蓮,1906年嫁竺之珊為妻,次女瑞菊,夭折。王於蔣家勤儉持家,並經常輔助娘家老母和幼弟。
天有陰晴,人有禍福。1895年7月蔣父因病去世,蔣母再次守寡,帶著二男二女度日如年,1921年6月14日病故,終年58歲。
後傳蔣母孤墳一座,沒有與蔣父合葬,大逆不道,史屬罕見。應該說這是真的。
後來筆者查詢原因,在張明鎬所寫的《蔣介石在溪口》一文中找到了權威性的記述。且說這張明鎬當年受蔣介石之邀在其家鄉擔任武嶺學校校長。張明鎬說:
王氏在生前曾對蔣介石談起自己百年後的墳地。因為蔣介石的父親和前妻徐氏、孫氏的墳墓合葬在溪口鎮北一里許的桃坑山,如果將王氏棺柩與他父親合葬,王氏就得屈居徐、孫之下,這是王氏所不願的。蔣介石當初曾向他的生母建議,將桃坑山父墳遷葬,單獨與王氏合穴,但王氏亦不願這樣做。她態度堅決地說:“瑞元(蔣的小名),你千萬要記住,我將來墳墓不要與你父親合葬。”蔣介石是個滿腦子封建迷信的人,他請了廣東和江西走紅的風水先生在溪口附近到處找尋“龍潭虎穴”、子孫興旺的好墳地,最後選定在白岩山山岙,作為他母親的墓穴。
這就是最後的答案了。
張明鎬又調查出王太夫人的歷史:
其父王有則,以販賣土產為業。她有兄弟四人,長兄,王賢鉅,次兄王賢裕,餘二人不詳其名。王氏先嫁給本地人某某為妻,夫亡,在娘家茹素念佛,度其寡居生活。但那時王氏只有22歲,她的哥哥王賢鉅、王賢裕都勸她改嫁,庶能終身有靠。適蔣明火繼室孫氏新喪,由其堂兄王賢東說合,嫁給蔣明火為填房,次年(1887年)生蔣瑞元(即蔣介石,又名周泰),其後生女名瑞蓮、瑞菊及子瑞青。
這又告訴我們王太夫人本是再嫁的。她的思想本來封建,因再嫁而不能或無顏與第二任丈夫合葬,也是事理之常也!
少年傳奇
  蔣介石6歲上學時,正值清王朝走上衰敗,國防空虛,財政拮据,國運自危。孫中山為推翻大清正奔走呼號。這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7月25日,日艦在牙山口外豐島附近的海面擊沉清政府運載援兵赴朝的英船高升號,清軍七百餘人喪生海中。7月29日,日軍攻擊牙山東北成歡驛清軍,清軍敗走,牙山失陷。8月1日,中日兩國宣戰。
 學生時代的蔣介石以頑皮和淘氣著稱。
  據他自己回憶,3歲時,因為好奇,競將筷子插入自己的喉管,呼吸受阻,血流不止,一時昏暈了過去,嚇得母親欲哭無淚。5歲那年,還是好奇,院中有一水缸,他與同伴要進行水中撈月的試驗,誰知人小缸大,他一上去,就一頭栽到了水底,動彈不得,多虧祖父及時發現,要不小命歸天。在學校里,他也多與同學到溪流游泳玩水,有好幾次險象環生。與同學做遊戲時,常做惡作劇嚇人。有一天夜裡,他裝扮成鍾馗,把同學嚇昏。他更多的是自充學生王,舞刀弄棒,抬腳揮拳,演習作戰,每次都是身先士卒。很多同學懼怕他,但也跟他玩耍,常以“瑞元無賴”戲稱之,而他不惱。有一次,他因出拳太重,傷了一位同學的眼睛,被家長告到學校,學校老師又找到家長。母親把他關在屋裡痛打一頓,他無奈之下,就鑽到床底下,恰有鄰居來訪,他趁母親開門之時,從床底爬起,溜之大吉,蔣母追之不及,氣得嚎啕大哭。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