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一文字秀虎(仲代達矢飾)是日本戰國時代崛起的海野平原的一個小國諸侯,以殺人手段殘忍著稱,被征服者往往全家被殺,女人被賞賜給部屬。秀虎通過連年爭戰而雄霸一方,勢力如日中天。垂垂老矣的秀虎擔心天不假年,在他70歲的時候決心提前把一文字家族的領地一分為三,由三個兒子分掌,重要大權還是大兒子。按照他的構想,長子太郎(寺尾聰飾)駐守副城,次子次郎(根津甚八飾)駐守第二城,三子三郎(隆大介飾)駐守第三城,並囑咐他們要休戚與共。長子太郎和次子次郎對此欣然接受,幼子三郎卻表示激烈反對。秀虎一怒之下趕走了三郎,家業全部被太郎和次郎瓜分。秀虎帶著侍妾和親兵過起了老太爺的日子。
自以為從此可以安享晚年,孰料災難卻接踵而至。先是太郎對父親心懷忌憚,以種種藉口輕慢、排擠秀虎。秀虎只好又搬到次郎的城堡居住。誰知次郎竟與太郎勾結,集結重兵對親生父親發動突然襲擊。秀虎的妻妾親隨全部被殺,自己被兒子們驅趕到原野里流浪,身邊只有一個平時扮演小丑的伶人陪伴。一下子從權勢頂峰墜落到深淵的秀虎,經受不住打擊而神經失常了。他躑躅在曠野里,向天地傾訴著憤怒和悔恨。
與此同時,一場新的骨肉相殘正在他的兩個兒子間展開。次郎不甘位居太郎之下,放冷槍打死了兄長。太郎的夫人楓君,原是某諸候之女,後來家族被秀虎消滅,被迫嫁給太郎。太郎死後,決意報復的楓君利用次郎貪權好色的弱點,挑唆他殺死原配妻子,致使次郎與家將離心。一文字家庭的基業搖搖欲墜。三郎離開一文字家後,鄰近的諸候藤卷讚賞他的見識和勇氣,聘他為婿,三郎聽聞父親的遭遇後,立即率大軍前來,要求把父親接走奉養。次郎的軍隊稍做抵抗即潰,幾乎全軍覆沒,無奈之下只好答應三郎的要求。秀虎終於和真正愛著自己的幼子三郎見面了,大喜之下他的精神也恢復了正常。然而就在父子同歸的路上,三郎被次郎預先埋伏的火槍手射中,死在父親懷裡。秀虎悲痛過度,也跟隨兒子而去。藤卷的軍隊向潮水一樣湧向次郎的城堡,一文字家庭的基業徹底覆滅了。如血的殘陽里,一個盲樂師的身影孤獨地站在城堡的廢墟上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製作人 | 原正人、Katsumi Furukawa、黑澤久雄、Serge Silberman |
---|---|
導演 | 黑澤明 |
副導演(助理) | Bernard Cohn、本多豬四郎、小泉堯史、Kunio Nozaki、岡田文亮、山本一郎、米田興弘 |
編劇 | 黑澤明、小國英雄、威廉·莎士比亞、井手雅人 |
攝影 | 中井朝一、齊藤孝雄、上田正治 |
配樂 | 武滿徹 |
剪輯 | 黑澤明 |
藝術指導 | 村木忍、村木與四郎 |
服裝設計 | 和田惠美 |
角色介紹
一文字秀虎 演員仲代達矢 秀虎曾經是戰勝過無數強敵的一方霸主,在感覺自己年老之時便將王位傳給了三個兒子中的老大太郎。在退位之後,秀虎逐漸吃驚地發現,自己從前的那份剛強自信,在親生兒子眼中其實一無所值,因而對自己的存在感到無望,甚至面臨了人格崩潰的危機。 | |
太郎孝虎 演員寺尾聰 秀虎的大兒子,聽從妻子的挑撥與自己父親對立,向父親提出要求逼他離開城堡,對父親則未必忠誠,一旦權利在手那是另外一個世界。 | |
次郎正虎 演員根津甚八 秀虎的二兒子,心狠手辣不顧兄弟情,和重臣謀劃著名一場陰謀,表面上和哥哥聯手攻下了三城,結果秘密設下了殺手,謀殺自己的親人。 | |
三郎直虎 演員隆大介 秀虎的三兒子,性格直率英勇無比,因為不能認同父親的做法,激怒了父親被趕出了家族,但他還是想著自己的父親,得知父親有難立即帶兵迎救。 |
幕後花絮
《亂》是日本電影史上製作成本和規模最大的影片之一,耗資24億日元,用了200多個工作日拍攝完成。
為了紀念影片上映25周年,2010年將採用35毫米電影膠片的形式在美國各地藝術院線進行巡迴放映 。
影片最後燒城的那場戲拍,是導演特意從美國運來了極易燃燒的木頭蓋了一座城門。
為了清湛的藍天和一朵恰到好處的雲彩,把耗資百萬美元的城門一把火燒掉了等了180多天 。
在黑澤明的前一部作品《影武者》中曾墜馬負傷的仲代達矢,為了拍攝《亂》,半年時間一直在練習騎馬,可真正拍攝出來,那段戲卻只有3秒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1986年3月24日 | 第58屆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 | 獲獎 |
1986年3月24日 | 第58屆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 提名 |
1986年3月24日 | 第58屆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 | 提名 |
1986年3月24日 | 第58屆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 | 提名 |
1986年1月24日 | 第43屆 | 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 提名 |
1986年2月20日 | 第9屆 | 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美術 | 獲獎 |
1986年2月20日 | 第9屆 | 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電影配樂 | 獲獎 |
1986年2月20日 | 第9屆 | 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1986年2月20日 | 第9屆 | 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攝影 | 提名 |
1986年2月20日 | 第9屆 | 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錄音 | 提名 |
1986年2月20日 | 第9屆 | 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燈光 | 提名 |
1986年2月22日 | 第11屆 | 法國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 | 提名 |
1986年2月22日 | 第11屆 | 法國凱撒獎最佳海報 | 提名 |
1986年6月3日 | 第30屆 | 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國導演 | 獲獎 |
1987年 | 第40屆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 獲獎 |
1987年 | 第40屆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化妝師 | 獲獎 |
1987年 | 第40屆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劇本-改編 | 提名 |
1987年 | 第40屆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攝影 | 提名 |
1987年 | 第40屆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服裝設計 | 提名 |
1987年 | 第40屆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藝術指導 | 提名 |
幕後製作
黑澤明為了拍攝片中的戰爭場面,出動了1400名臨演、200匹馬、1400套盔甲,盔甲由黑澤明本人親自設計,馬匹還大手筆地從美國運到日本進行拍攝,片中數百套的精緻服裝,全是手工製作,耗時近兩年才完工。此外,電影中火燒城池的高潮戲碼,完全不是使用迷你模型,而是在富士山搭設場景的實景拍攝,史詩級焰火戰爭場面全都真的來,並非電腦特效。為了完成創作,黑澤明於這十年間繪製了上百幅的分鏡彩色草圖,確立了影像的色彩、光線、人物、建築構造等各式各樣的細節。正式開拍時,黑澤明已年屆75歲的高齡,視力極度惡化至接近失明的狀態,仍心懷壯志努力完成拍攝 。
發行信息
上映信息
上映地區 | 上映時間 |
---|---|
日本 Japan | 1985年6月1日 |
法國 France | 1985年9月18日 |
美國 USA | 1985年9月27日 |
影片發行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
Nippon Herald Films[日本] | 東寶國際[美國] |
Herald Ace Inc.[日本] | Orion Pictures Corporation[美國] |
Greenwich Film Productions[法國] | Rialto Pictures LLC[美國] |
影片評價
《亂》的故事源自莎士比亞《李爾王》一劇和日本戰國時代武將毛利元的故事。影片對人類生活的探討和表現,通過宏大而有凝聚力的場面來完成,黑澤明採用了很多大場面和長鏡頭,讓世界的紛爭,人心的渙散,個人命運的不可知,在攝影機的凝視中緩緩走過,那些固定的長鏡頭,如同一雙年老而充滿智慧的眼睛,仔細地、精微地透示著歷史烽煙中的世情和人心。在這部影片中,人物已不再占據絕對的中心位置,場面成了第一表意符號。人物不過是穿連場面與場面或構成場面的語言元素之一。在場面與場面交迭更替的“運動”中,觀眾看到並感到了世界的變化和滄桑。歷史,便是一幕幕電影場面,有大有小,變化和消失則是注定的。(《城市畫報》評)
影片將東方美術繪畫中的留白技巧運用於影片的拍攝中,留白是指在畫面上留下一大片空白把人物畫在有限的一小塊地方。導演在影片中用高山、草原來代替繪畫中的空白,人物則被置於畫面中狹小的空間內,人物的渺小與大自然的威嚴壯闊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構圖方式既能夠奠定影片的史詩風格,又能夠製造舞台劇的效果,導演將電影技術與傳統舞台劇的魅力融合在了一起。實是一舉兩得之功效。
《亂》雖然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劇,但色彩的基調是鮮艷明亮的,畫面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都充斥著各種各樣五彩斑斕的顏色,各種顏色的對比也是十分強烈,大郎的黃色、二郎的紅色、三郎的天藍色、末夫人的白色這些顏色的運用既彰顯了人物自身的個性,又增強了影片的視覺效果,再加上片中多次出現的藍天、草地、幽暗的城堡、身著不同顏色盔甲的士兵,多種顏色的靈活運用,造就了影片強烈的視覺效果,使得影片成為一幅活生活現的日本戰國時代的歷史畫卷,氣質盡覽無遺。 (鳳凰網評)
儘管黑澤明在執導這部作品的時候近乎失明,但是整部影片依然瑰麗的讓人驚嘆,《李爾王》式的劇情在東方背景下顯得是那樣的壯麗悽美。導演黑澤明又一次奉獻出了真實的作品。(電影雜誌《帝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