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未盜之謎

乾陵未盜之謎

歷史已經遠去,當年巍巍乾陵卻仍然聳立。歲月滄桑中,乾陵究竟是否被盜掘過引起人們不斷的考證、猜測。 唐朝18個皇帝葬在陝西關中,號稱“關中十八陵”,《舊五代史·溫韜傳》記載:“唐諸陵在境者悉發。”曾為義勝軍節度使,降於後梁,又降於後唐的溫韜被指為盜陵的罪魁。不過唐陵是否全部被盜看法不一。北宋太祖趙匡胤時曾詔令州縣調查歷代帝王陵寢的存廢情況,得知“關中十八陵”中的獻、端、昭、定、建、元、崇、未、章、貞、簡、靖12座皇陵已被盜,而乾、莊、橋、泰、景、光6座唐陵未曾被盜。

《新五代史·溫韜傳》中的一段話更耐人尋味:“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惟乾陵風雨不可發。”明確說唐陵被溫韜逐個發掘,唯獨異常堅固的乾陵沒能打開。儘管如此,有關乾陵是否被破壞還是有疑問。783年唐代爆發了“徑原兵變”,叛軍頭目朱砒反唐稱帝:“斬乾陵松柏,以夜繼晝”,“據乾陵作樂,下瞰城中,詞多侮慢。”還有黃巢起義時“傘則園陵開毀”。但這些盜陵說並無真憑實據。朱砒只是有砍伐乾陵的樹木、移帳陵寢的“暴犯陵寢”的不敬行為。而唐僖宗在鎮壓了黃巢起義軍後,只下了一道《處長奉太廟制》,並沒有頒發修復陵寢的詔書。可見無論哪種唐陵被盜之說,似乎都暗示乾陵幸免於難。
直到1958年,幾個農民在梁山上用自製的土炸藥放炮採石,發現的竟是已經雕刻整齊的石條。當地人當然知道這座山也是一座墓,裡面埋的是武則天。農民們驚慌失措,馬上把這件大事報告了當地政府。政府官員將信將疑,因為他們知道民國時國民黨將領孫連仲指揮一個團的兵力,用洋炸藥也沒炸開,難到這訊息是真的?現場勘察後,證實露出的那些石條確實是經人工打造的。官員與農民們當即立下約法三章:不準再炸石頭;此事不許張揚;上不告父母下不傳兒女。
不過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還是得知了這件事,緊急派人清理現場,結論是農民放炮採石地點,恰恰是乾陵的墓道,得知是鑿在青石的山脊上,長60多米,寬近4米,全部用石條填砌,整齊有序。石條之間用鐵栓連線,再用鐵漿灌注,異常堅固。一個奇怪的跡象發人深思,即墓道的石條相互連線的一小部分稍顯雜亂,而且失去了相互連線的鐵栓,夯土中夾雜著石灰塊、木炭灰、小磚塊、碎瓦片,莫非這就是合葬武則天時重新打開後的痕跡?
乾陵的墓道暴露,使正在為武則天寫翻案文章的中國科學院院長、歷史學家郭沫若激動萬分,他對周恩來說:“毫無疑問,肯定有不少字畫書籍保存在墓室里!打開乾陵,說不定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可重見天日!也說不定武后的畫像、上官婉兒等人的手跡都能見到!石破天驚,一定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於是陝西省成立了“乾陵發掘委員會”,擬對著非同尋常的發現繼續發掘,然而《乾陵發掘計畫》得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批示卻是“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國務院又再發通知:“全國帝王陵目前先不要挖”。因此,乾陵的發掘就此停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