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熱河谷羅望子

乾熱河谷羅望子

羅望子又稱為酸角,酸梅等,為蘇木科酸角屬果樹,原產自非洲,是熱帶亞熱帶常綠高大喬木。羅望子在雲南主要分布於金沙江,怒江,元江乾熱河谷及其西雙版納一袋,海拔50-1350米的熱量好的地方。作為元謀幹熱河谷的典型想吐果樹品種,羅望子在該地區表現出適應性強,抗旱,,耐瘠,生長狀況良好的特性。

形態特徵

羅望子又稱酸豆、酸角、酸梅(海南)、“木罕”(傣語)、甜目坎、通血圖,為蘇木科酸角屬熱帶、亞熱帶常綠大喬木,該屬僅含酸角1種,有兩個類型:甜型和酸型。冬春兩季,天高雲淡,風清氣爽,走進西雙版納的傣家村寨 ,很容易見到一種當地人們特別喜愛的果樹——酸角,常綠喬木,高6~25m,胸徑可達1.6m。樹皮暗灰色,成片狀開裂。小枝具短絨毛;皮多孔,褐色。羽狀複葉互生,小葉對生。圓錐花序頂生或總狀花序腋生;木有硬心臟,暗紅色,圓形嫩黃色。

兩性花,花萼筒狀螺形,先端4裂;花瓣5,上面3片發達,黃色有紫紅色條紋,下面3片退化成鱗片狀,雄蕊3,花絲中部以下合生,其餘的3~5枚退化成刺毛狀;雌蕊子房有柄。莢果肥厚長直或微彎,圓筒形,長7~20cm、寬2~3cm,外果皮褐色,薄而脆,硬殼質;中果皮厚,肉質,可食;果熟時紅棕色,味酸;故名“酸角”。種子黃褐色,3~10粒,近長方形,深紅色光亮,包藏於厚黏質狀的中果皮內。花期5~6月,果期8~12月。它樹身高大,樹幹粗糙,枝葉扶疏,枝頭掛著一串串、一嘟嚕褐色的彎鉤形長5—12厘米、寬1.5厘米莢果。一般一個莢果里有2—6顆果實。花為腋生的總狀花序或頂生的圓錐花序;萼筒陀螺形,裂片4,披針形;花冠黃色有紫紅色條紋,上面3枚花瓣發達,下面2枚退化成鱗片狀;雄蕊3,花絲中部以下合生,有3-5刺毛狀退化雄蕊;子房有柄,胚珠多數。

常綠喬木,高6-25m。樹皮暗灰色,成不規則裂開。偶數羽狀複葉,互生;葉柄短而粗壯;小葉14-40,葉片長圓形,長1-2.4cm,寬4-9mm,先端鈍或微凹,基部近圓形,偏斜,兩面無毛,全緣。胚珠多數。莢果肥厚肉質,圓筒形,直或微彎,灰褐色,長3-6cm,寬約2cm,果實熟時紅棕色,味酸。種子3-10顆,近長方形,紅褐色,有光澤。花期2-8月,果期8-12月至翌年4月。酸角常綠喬木,高6-20m。樹皮暗灰色,成不規則裂開。偶數羽狀複葉,互生;葉柄短而粗壯;小葉14-40,葉片長圓形,長1-2.4cm,寬4-9mm,先端鈍或微凹,基部近圓形,偏斜,兩面無毛,全緣。

莢果肥厚肉質,圓筒形,直或微彎,灰褐色,長3-6cm,寬約2cm,果實熟時紅棕色,味酸。種子3-10顆,近長方形,紅褐色,有光澤。花期5-8月,果期7-12月至翌年5月。

性狀鑑別

果實長圓形,長3-6cm,直徑約1.5cm。表面深褐色,果皮較厚,質堅硬,內含種子3-10枚。種子條圓形或近圓形,表面紅褐色,平滑有光澤。氣微,味酸。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酸角在我國主要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省區的南部及海南、台灣,海拔不越過1400米的旱坡荒地、乾熱河谷、庭院四旁和濱海。絕大部分處於野生和半野生狀態,面積估算不到830公頃。長期以來,由於熱區龍眼、荔枝、芒果、鳳梨、咖啡、橡膠、椰子等經濟作物與酸角的比較利益差距大,因而酸角果樹的保護與發展被人們忽視。特別是受過去極左思想的影響,大量老酸角樹遭到砍伐,資源毀壞嚴重。酸角在雲南主要分布於金沙江、怒江、元江乾熱河谷及西雙版納一帶,海拔50—1350米的熱量好的地方,自然生長有版納甜型和普通酸型兩個類型。其中川滇兩省境內的金沙江乾熱河谷是我國酸角的主要產區,年產酸角100噸,單產、品質、風味都優於省內其它地區。20世紀70年代中期,酸角曾在廣州交易會上引起國外客商注意和詢購,可惜當時限於條件未能及時開拓出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酸角的更進一步認識和開發,酸角已在國內外市場嶄露頭角,大放異彩。

國外分布

酸角原產熱帶非洲,後來經蘇丹引入到印度繁衍栽植,生長非常適宜,以致人們誤認為酸角是印度土生土長的植物。在世界上所有的熱帶果樹中,酸角分布最為廣泛,除南極洲外,其它各大洲均有分布。

亞洲是世界酸角的主要出產區。印度、斯里蘭卡及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主要生長於熱量條件好、降雨少、海拔不超過1500米的旱坡地。其中印度、菲律賓、泰國有成片果園,且產量都十分可觀,僅印度年產果莢達27.5萬噸,菲律賓每年出口價值8萬美元的酸角,泰國著名的甜酸角和酸酸角每年也大量出口創匯。

在美洲,酸角主要分布於拉美許多國家及美國的乾熱地區,墨西哥栽培面積在本洲最大,達4443公頃。美國主要分布於夏威夷、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南段、墨西哥灣沿岸和佛羅里達州,有著名的邁尼勒甜酸角。

在瓜地馬拉,集中分布於墨塔瓜乾熱峽谷,且這裡還生長有大片的野生酸角樹。在歐洲,酸角主要分布於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希臘等國家海拔1000米以下的近海坡地、荒山斜坡。一些家庭也喜歡種植酸角來美化庭院。在大洋洲,酸角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斐濟等國。

化學成分

果實含糖類有:葡萄糖(glucose),D-甘露糖(D-mannose),D-麥芽糖(Daltose),D-阿拉伯糖(D-arabinose);

有機酸主要有:酒石酸(tartaric acid),枸椽酸(citric acid),草酸(oxal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

胺基酸主要有:絲氨酸(serine),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2-哌啶酸(pipecolineacid),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亮氨酸(leucine)。

此外,還含有維生素B1(vitamin B1),維生素C(vitamin C),植酸(phytic acid),果膠(pectin)及 5-羥基-2-氧代-3,5-己二烯醛(5-hydroxy-2-oxo-hexa-3,5-dienal)。

種子含酒石酸(tartaric acid),部分成二鉀鹽存在及枸椽酸(citric acid)。

並含有甘露聚糖(mannan),戊聚糖(pentosan),半乳糖木糖葡萄聚糖(galactoxyloglucan),木糖葡萄糖低聚糖(xyloglucan),戊糖(pentose)。

此外,還含有脂質(lipid),植物凝集素(lectin),亞油酸(linoleic acid),皂甙(saponin),甾醇(sterol),脂肪酸(fatty acid),植酸(phytic acid),蛋氨酸(methionine),半胱氨酸(cysteine)。

入藥

藥理作用

1.果肉具輕瀉作用:可能因含大量酒石酸之故,煮熟者此作用即消失。種子的外皮含大量鞣質,非洲人用以治療痢疾,煎劑用以治膿瘍。

2. 抗菌作用:植物的某些部分有抗菌作用,樹皮則無。其葉在體外對革蘭氏陽性球菌、大腸桿菌有抑菌作用,有效成分可能是牡荊素。

3.對平滑肌的抑制作用:葉和莖的煎劑對離體豚鼠迴腸有較弱的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澱者)抑制作用較強,兩者對大鼠離體子宮均無明顯作用。煎劑對離體兔十二指腸無明顯作用,對離體兔心則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在大鼠後肢灌流試驗中有顯著舒張血管作用,對麻醉狗的血壓,煎劑及水提取物均無明顯影響。小鼠腹腔注射 1g生藥/只,兩種製劑均無明顯毒性。

功能主治

清熱解暑;和胃消積。主中暑;食欲不振;小兒疳積;妊娠嘔吐;便秘。

用法用量

1.用於暑熱傷津,煩躁口乾。可用本品煎湯(15-30g)取汁,加白糖調味服。

2.用於食積不消,嘔逆少食。但用本品,或用山楂、麥芽煎湯服。

3.用於大便秘結而有熱者,可用沸水浸泡服。

4.內服或熬膏

作食

營養價值

酸角果肉富含糖、醋酸、酒石酸、蟻酸、檸檬酸等成分,開胃助消化,還含有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元素,特別是含鈣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

食用效果

生津消暑 清熱解毒 消除咽喉疼痛

飲食宜忌

胃酸過多者不宜食用

相關製作

冰糖酸角、酸角汁、酸角蜜、酸角膏等。

酸角果肉的研究與開發利用

國內外對酸角果肉成分的分析與測定研究較多,主要集中在常規營養成分、礦質元素和胺基酸含量的分析,芳香類成分的提取等方面。結果表明,果肉中還原糖含量33.33% ~47.05%,這在水果中除葡萄外,還很少見;有機酸含量13.86% ~24.28%,主要為酒石酸,遠較檸檬、梅含量高;粗蛋白3.19% 一6.79%,極為特殊的是,18種胺基酸含量高達5.75%,其中8種人體必需胺基酸含量占胺基酸總量的30.43%,明顯高於柑桔、蘋果、桃、李、獼猴桃等水果;此外,Ca含量高達123.00~214.00meCl00 g,還富含P 130.00~185.00 neck00 g,Fe1.47~4.66me,/100 g等多種礦質元素,維生素中胡蘿b素含量1.15rag/100g,Ve含量1O.44 negloog,Ve含量48.27 nee100 g.可見,酸角果肉營養價值較高,無論是鮮果還是乾果,其果實營養成分的這種獨特性質,是大多數水果無法媲美的。

果肉中的芳香成分種類隨抽提方法、使用原料和分析方法而有異,LEE P L等使用GLC—MS技術,定性了61種芳香類物質,主要成分a一乙醯呋喃、苯乙醛、苯甲醛、已醇、已烯醇、萜品醇、a一苯乙醇、里那醇、黃樟素等。ZI- IANG Y等運用溶劑抽提並同時蒸餾,再經GC—MS分析,確定了糖醛、5一甲基一2(3H)呋喃糖、苯乙醛和5一甲基糖醛等28種化合物。酸角可作為水果直接食用,張家華等按食品毒理學評價程式,對酸角進行了一、二階段毒性鑑定,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致突變性研究,認為酸角無潛在的致突變作用,不致造成遠期遺傳危害。酸角果肉藥理作用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抑菌、降血糖、輕瀉、抗突變和抗致癌物、保護細胞損傷等作用,藥理作用的研究結果為新藥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

酸角 酸角
摘酸角 摘酸角

酸角果肉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保健作用,國內外許多學者對酸角果肉進行了開發利用研究,相繼研究並提出了酸角桑椹汁、酸角番荔枝汁、酸角蜂蜜茶、酸角茶、加香酸角汁等多種保健飲料的工藝流程、工藝參數和配方,生產出了符合飲料行業國家標準的產品,並且許多產品已申請了專利。王家金等研究了酸角果露,認為酸角果露含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糖和 12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味酸甜適口,夏季飲用具有生津止渴,開胃健脾的作用,在生產過程中未加入任何有機溶劑和合成色素,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天然飲料。針對酸角果露易產生沉澱的特點,一些學者研究了酸角濃縮果露的加工工藝及配方,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試製了酸角濃縮果露,其保留了原果實的營養成分和風味,長時間存放未發現沉澱現象。在蘇丹、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巴基斯坦等酸角主產國,隨處可見用酸角開發加工的糕點、麵餅、蜜餞、果脯、酸角糖(片)、咖喱粉、果醬、果凍、酸角濃縮汁、酸角果肉粉等產品 。

酸角種子的研究與開發利用

種仁的研究與開發利用

從 2O世紀7O年代開始,國內外就開展了對酸角種仁的研究,研究範圍主要包括種仁營養成分分析,種子油的提取與分析等方面。國外一些學者相繼測定了種仁的營養成分 ,發現種仁中羅望子多糖含量約為58.5%,蛋白質為19.4%,脂肪為7.8%,水分為12.3%,灰分為3.3%,粗纖維為5.O%。礦質元素Na含量為0.21%,K為1.02%,Ca為0.12% ,Mg為0.18% ,Fe為O.08% ,Zn為0.10%。胺基酸組成除蘇氨酸和酪氨酸外,其它6種胺基酸俱全,尤其是賴氨酸(4o6 mg/g)、苯丙氨酸(520 neCg)和亮氨酸(496 neCg)3種胺基酸含量極為豐富。可見,酸角種子中大多數成分為羅望子多糖和蛋白質,在印度、蘇丹等酸角產主國,用酸角種仁開發的豆蛋白飼料廣泛用於飼養牲畜。酸角種子油的質量較高,印度的一些學者運用溶劑抽提與GI~法對6個酸角油種子油的樣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酸角種仁含油率為6.O% ~9.O%,含15種脂肪酸,主要有亞油酸(36%~49%)、亞麻酸(15%~27%)、棕櫚酸(14%~2o%)、硬脂酸(6%~7%)、二十四碳烷酸(3%~8%)、山嵛酸(3%~5%),此外還含7種甾醇,主要是B一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

羅望子多糖簡稱 P(Tama nd Seed Polysaeeha.ride),其又名羅望子膠,是從酸角種仁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多糖物質,多糖的分子主鏈為p—D一1,4一連線的葡萄糖、側鏈是a— D一1,6連線的木糖和p— D一1,2一連線的半乳糖,這3種單糖經糖苷鍵相連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羅望子多糖的研究是國內外酸角研究的熱點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外研究最多與最深入的部分,並且許多研究成果已在生產中廣泛套用。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日本、西班牙等國家先後開展了羅望子多糖的提取工藝、流變學特性與改性。發現羅望子多糖具有優良的化學和物理性能,對酸、鹽和熱的耐受性好,加糖形成凝膠,凝膠能力為果膠的兩倍以上。

國內對羅望子多糖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取羅望子多糖獲得成功後l3 ,一些學者相繼開展了羅望子多糖提取工藝 、毒性試驗和營養成分分析的研究。國內外生產羅望子多糖多採用醇沉降多糖法,針對該法工藝成本較高的實際,國內學者趙元藩等改進了生產工藝,不需醇作沉降劑,而是採用加熱煮沸20—30min,靜置沉降2—4h,這種處理減少了工序,降低了成本,有利於蛋白質等的沉降完全,提取率可達68.20%.該工藝具有工藝簡單,原料利用率和產品的收率較高,產品質量好等優點。羅望子多糖無潛在的急性毒性和致突變的作用,可長期食用。其營養成分含量與一些糧食作物如大米、小麥等相似,其蛋白質含量為4.87% ,脂肪5.88%,總糖78.16% ,灰分4.49% ,水分6.33% .人體必需的礦質元素Na為1 700 rag/100 g,K為334.40 rag/100 g,P為106.60 nw'100 g,Mg為83.90 rag/100 g,Ca為48.20 rag/100 g,Zn為0.64 rag/100 g的含量均較高,羅望子多糖中18種胺基酸含量高達4.6%,且含量較為均勻。

羅望子多糖可作食品添加劑、膠粘劑和增稠劑等,在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印度、中國等國家廣泛套用,20世紀60年代日本首先工業化生產羅望子多糖並以商品出售用作食品添加劑,日本不是酸角的主產國,但到目前為止,日本已生產出一系列的羅望子多糖產品,並在其國內套用廣泛。使用冷水溶的羅望子種子粉製作的工業用膠粘劑,在三合板的製作、橡膠和造紙工業上廣泛套用。在國內,羅望子多糖主要在食品、飲料和菸草工業上套用,其價格遠比果膠、卡拉膠等效果好且更為經濟,市場供不應求。用羅望子多糖作為再造菸葉的粘合劑,與目前我國多採用的羧甲基纖維素(CMC)、羧甲基澱粉(CMS) 作為粘合劑製成的再造菸葉的耐水性進行比較,羅望子多糖不僅起到很好的粘合作用,還能提高耐水性,且再造菸葉燃燒後無異味,因而具有很好的套用和發展前景。

種皮的研究與開發利用

酸角種皮約占種子的28.6%,其主要成分是粗纖維占21.6%,灰分7.4%,單寧20.0% 一24.0%。據報導,酸角種子的外皮含大量單寧,非洲人用以治療痢疾,煎劑用以治膿瘍;種子粉製成膏,食用可退熱,配加枯茗可治慢性腹瀉和痢疾。國外一些學者運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方法,得到的酸角種皮抽提物在豬油與植物油中表現了很強的抗氧化性,是一種安全、純天然和低成本的抗氧化劑,可廣泛用於食品、食用油和肉類的加工上。酸角種皮用熱水或熱鹼處理,去掉苦味的黃酮類化合物,再用鹼、酒精提取,能得到一種很好的棕色無毒的食品添加色素。國內學者張敬熔等研究了酸角種皮色素提取的工藝流程和色素產品,所製備的酸角種皮色素呈紅棕色,具有金屬光澤,不吸潮,配成水溶液,長期受陽光作用,顏色不但不減退,反而有加深的趨勢,著色效果好,這些研究結果為酸角種皮色素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繁殖栽培技

種子催芽技術

酸角種子貯存期間易遭受蟲害,自然條件下不能長時間貯存,PARAMESWARIK等做了酸角種子貯存技術的試驗,發現用氯或碘等鹵素化合物殺蟲劑處理種子,可有效地避免蟲害的發生。用聚乙烯包裝和貯存種子,與其它材料相比,發芽率可提高15%以上。酸角外種皮較堅硬,不進行處理,發芽率低且發芽歷期長。國外許多學者對酸角種子催芽技術做過系統的研究,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用物理或化學方法處理酸角種子,對發芽率和發芽歷期影響的對比試驗研究上,並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經驗。用粗糙的砂紙摩擦酸角種子以破壞堅硬的種皮,進行保濕層積催芽,發芽率92%以上,發芽歷期縮短至2 d,但這種處理方法不便於在生產上套用。更為簡便和有效的方法,用98%的硫酸處理酸角種子30min,或用甲醇處理種子10min,兩種處理方法的結果發芽率均為80%以上。用l2種不同方法處理酸角種子進行試驗,結果表明,每l異種子用95%的硫酸200 mL處理20 min,發芽率85%以上,與不處理相比,其發芽時間提前15 d,發芽率提高50%以上。

繁殖技術

從已有文獻來看,印度、泰國、蘇丹等國家對酸角有性或無性繁殖技術研究較多。對酸角容器育苗技術的研究,主要是在最佳的培養基質、酸角種子大小和容器規格的選擇上。此外,對提高苗木生長量和質量的技術也進行了研究。1988年,印度的CHA11DPADmYP K等進行了不同基質對酸角種子發芽和苗木生長的探討,總結出酸角容器育苗選用的最佳培養基質。為培育優良酸角容器苗,應選直徑l0.8 mln以上的大粒種子進行播種,容器規格以25 cm×15 cm較適宜。

一些學者在研究肥料對酸角苗的生長和產量的影響後認為,酸角種子播種前用生物肥料包衣,接種VAM菌根,或施用磷肥等措施對發芽率,苗木生長,優良苗木產量有顯著的影響。國外酸角生產上為達到保持母本優良性狀、速生、結實較早、生長一致等目的,多採用無性繁殖方法。酸角扦插技術研究國內外相關文獻未見有報導,以酸角的子葉、胚軸、莖尖等繁殖體發育成完整植株的組織培養技術研究,組培苗栽植成活率75%以上,由於組培技術要求高和成本投資大,使得組培苗較少套用於生產。

嫁接是無性繁殖的主要途徑,國內外酸角嫁接技術的研究起始於20世紀90年代,一些專家學者分別從嫁接方法、嫁接時間和年齡效應等不同的角度對酸角嫁接技術進行了研究。在印度、泰國、蘇丹等國家已研究和總結的補片芽接法、嫩枝接法、切接法和靠接法等嫁接方法大規模運用於繁殖酸角,並且效果較好。印度學者AWASTHIOP等報導了在巴斯達半濕潤氣候地區,酸角嫁接的最佳時間是在3~4月份,嫁接成活76.6%~82.5%,GRJATaTVVAE進行深入的研究,發現溫度和相對濕度對酸角接穗發芽和嫁接成活率的影響較顯著。SATISHA和SATHISHKU—MARV等利用嫩枝接法或切接法對不同年齡的酸角苗砧木進行了嫁接試驗研究,結果表明,以9~ l0個月的酸角苗作砧木,嫁接苗高、粗等生長量指標最大,成活率84.5% ~84.99%。此外,我國學者李建增等研究和總結了主要用於品質差、產量低的酸角樹改造的高接換種技術,嫁接成活率85%以上,為酸角低產林的改造提供了很有價值的資料。國內外已取得的這些成功的嫁接技術為酸角走無性系改良的途徑,獲得更為直接和顯著的遺傳增益開闢了有效的途徑。

經營管理技術

從已有文獻來看,國內外相關研究較少,總體上還不夠深入、系統和完善。國內外一些學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研究和總結了酸角的經營管理技術,SARASWATHYS等研究了不同修剪強度對酸角生長、果實產量和質量的影響,認為輕度修剪酸角樹的高度和冠幅,果實長度、寬度和產量,果肉比例和酒石酸含量各項指標均高於其它修剪強度,該研究結果對酸角生產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李建增等在雲南元謀幹熱河谷研究和總結了酸角經營管理的技術,提出了酸角土肥管理和整形修剪的技術措施。酸角樹花量大,但座果率較低,僅為1%~ 5%,“千花一果”現象普遍存在。酸角多為昆蟲授粉,SASIDHARANKR等研究認為,通過蜜蜂等昆蟲授粉,與自然授粉相比,座果率由3% ~5%增加到70% ~9o%,能大幅度提高酸角產量和果實品質。我國學者李建增等在雲南調查了酸角座果率低的原因,認為提高座果率的有效措施是花期噴硼砂液和赤黴素,盛花期噴水,幼果期噴萘乙酸,秋梢生長期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開花前環割等提高座果率。酸角病蟲害較少,在印度、泰國發現酸角的主要蟲害有天社蛾、露尾甲、蓑蛾、毒蛾、卷蛾和蚧殼蟲等,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葉白粉病等。有關酸角幼林肥效試驗、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國內外相關文獻未見有報導。

嫁接技術

嫁接時期和方法 印度學者Awasthi O P等在巴斯達半濕潤氣候地區,酸角嫁接的最佳時間是3—4月,嫁接成活率76.16%~82.15%;Grjazevva進行深入的研究,發現溫度和相對濕度對酸角接穗發芽和嫁接成活率的影響較顯著。羅望子自身含有較多的生物鹼,在華南地區氣候較為溫和,羅望子芽又具有早熟性,因此一年四季均可嫁接;但由於夏季高溫、秋旱,因此,在春季(3—4月)嫁接成活率較高,建議在華南地區最好在春季進行嫁接。在嫁接方法方面,印度、泰國、蘇丹等國家已研究和總結的補片芽接法、嫩枝接法、切接法等嫁接方法,我國李建增等採用劈接法,嫁接成活率達到85%以上。羅望子芽接成活率很低,可能由於羅望子生物鹼含量較高,皮層薄、芽體小,削芽及剝皮均不易,因此,嫁接成活率較低。劈接方法嫁接成活率也不理想,而以切接法為好。

加強嫁接後管理 嫁接後加強保濕。在華南地區秋季育苗由於乾旱燥熱,嫁接後接穗裸露,如不採取保濕措施,接穗在一周內幾乎全部乾枯死亡。用切接法和劈接法,前期基本都能成活,但接穗長到2~3 cm時逐漸枯死,因此接後加強保濕,對嫁接成活至關重要。接穗保濕措施為:一是在嫁接圃內要搭遮陽網,避免陽光暴曬;二是在接穗及整個接口部位用寬3 cm的薄膜帶緊緊纏繞包裹,封閉保濕;三是接後及時灌水。及時除萌。羅望子萌櫱較多,不定期發生,一般10~15天除萌一次,否則會影響接穗萌芽和生長。一般在嫁接後15~20天內,接穗開始萌芽,剛萌芽時不能過早解膜。當芽體膨大,長度伸至約2.5 cm,薄膜束縛萌芽生長較嚴重時,應及時剔破薄膜,使接穗能夠良好生長。等抽生新梢半木質化時,解膜除綁。新梢長到10 cm以上時,澆稀薄糞水2~3次促發新梢,嫁接後保持土壤濕潤,2個月後每月噴施0.2%磷酸二氫鉀2次,並及時清除雜草,至7月中上旬,新梢長20~25 cm時,即可出圃定植。可能由於新引種,羅望子苗圃內基本無病蟲害。

科學研究

光合特性

(1)羅望子在元謀幹熱河谷地區旱季光合速率、蒸騰速率和氣孔導度日變化呈單峰型,無光合“午休”現象發生。胞間CO2濃度(Ci)日變化呈雙凹型,氣孔限制值(Ls)日變化呈雙峰型。氣孔導度與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呈明顯的正相關關係,羅望子可以通過調節氣孔導度來降低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以適應元謀幹熱河谷地區乾熱的特殊氣候。

(2)羅望子淨光合速率(Pn)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關係中,Pn與PAR呈極顯著正相關,與RH呈極顯著負相關。對Pn影響最大的因子PAR,其次是RH、Tr、Gs、VPD。

(3)在影響羅望子光合特性的環境因子中,光合有效輻射對其影響最大並對淨光合速率起決定性作用,其次是大氣相對濕度、蒸騰速率、氣孔導度和飽和水汽壓差。



物種區分

羅晃子、九層皮果,均系古名,出自《本草綱目拾遺》。曾一度被誤用於本種。

羅望子 羅望子
羅晃子 羅晃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