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床養豬的概念
發酵廣益的發酵是指微生物與酶的生命活動過程。如酵母發麵就是常見的發酵。工業化的發酵如生產抗生素和酶製劑的發酵過程。
俠義的發酵是指沒有氧氣參與的情況下,微生物進行氧化反應代謝過程。如養殖業常用的飼料青貯過程中的發酵,密閉條件下進行飼料發酵等。
發酵床技術的發酵是指發酵床的功能菌生長繁殖,並完成糞尿降解轉化的過程,是廣義的發酵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以有氧代謝反應為主導,但也有較弱的厭氧和兼性厭氧反應。
發酵床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床”,而是一種新的養豬圈舍和相配套的養殖技術。
發酵床養殖技術又稱生態養殖技術、生態發酵床養豬法、自然養豬法、零排放養豬法、懶漢養豬法等,但都離不開發酵這個核心技術。
發酵床養豬技術是依據微生物學和生態學原理,利用特種複合微生物群持續穩定的將豬的糞尿轉化為氣體、有用物質與能量,實現糞尿完全講解的無污染、零排放目標的一種環保養殖模式。其關鍵是把目前通行的豬圈水泥地,改換成由添加了專門發酵菌劑的墊料鋪成的具有發酵功能的地面。墊料的原料最好是鋸末,也可以用稻殼和農作物秸稈等。發酵就是在鋸末等墊料的幫助下,專用發酵菌群以豬的糞尿為主要營養生長繁殖過程。
在發酵過程中,糞尿分解生成氣體、菌體物質和其他無機物,同時產生一定的熱量。發酵過程不但能完全分解豬的糞尿,而且給豬提供了溫暖的圈舍地面和舒適的生活條件,以及供豬拱食的菌體物質。糞尿中的水分絕大部分被發酵熱量蒸發掉了。
發酵床養豬的兩大目標:一是無糞尿排放,對環境無污染;二是滿足了豬自身的生活條件和原有的生活習慣,從根本上提升了豬的健康活力,豬群生病少、生長快。
發酵床養豬技術還具有節能、省糧、節水、省工、省藥,提高豬肉品質等uop方面的效果。
根據開始進豬時墊料的含水量不同,發酵床技術分為濕式和乾撒式兩種。濕式發酵床是將墊料原料與發酵菌劑攪拌均勻,加入適量水分,提前發酵一段時間,再攤開散熱後鋪進圈舍,然後進豬飼養的方法。目前推廣的發酵床技術大多屬於濕式技術,濕式技術在實際套用中暴露出較多缺陷。
金寶貝乾撒式發酵床是將乾墊料與發酵菌劑摻勻後不加水分,也不提前發酵,直接鋪進圈舍,鋪好後即可進豬的飼養的方法。乾撒式發酵床操作套用方便、養豬效率提升、長遠效果可靠,是發酵床技術的重大進步和完善。
日本和韓國很早就開始研究套用發酵床養豬技術。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多個國家開始對發酵床養豬進行研究與實踐,逐漸形成了初步的技術規範。我過近幾年開始套用該技術,取得了明顯效果。到2011年10月,發酵床養豬技術已在全國除少數邊遠地區(海南、西藏)外的絕大部分省份(包括雲南、寧夏和台灣等)推廣套用,套用較多的地區有東北三省及山東、河南等省。
乾撒式發酵床技術要點
建造要求圈舍建造應選地勢高燥之處,坐北朝南。
屋檐高3米左右,屋脊高4.5米左右,北方宜稍低,南方宜稍高。
窗戶擴大,南牆可用立柱式或半立柱式配合捲簾。
屋頂安天窗,牆根開地窗。
發酵池可採用地上式、半地上式或地下式,但最好用地上式。發酵池深50-60厘米。
發酵池儘量要大,最好一幢舍內連同成一整體。肉豬發酵池最小不低於20平方米。
發酵池底保留土地面,不硬化,只需乾燥平整。
夏季安裝降溫設備,首選冷風機。
豬圈圍欄用欄桿式或鐵絲網,不用實牆。
每個肉豬圈20-60平方米,最好方形,小豬圈可再大些。
懷孕母豬圈25平方米養8頭豬。
哺乳母豬單圈6-8平方米。
每10-15頭豬設一飲水器。飲水器下建導流台,根據飲水器的數量多少,每個圈可以建1-2個導流台。
最好使用乳頭式或碗式飲水器,3-6個月檢修或跟換一次飲水器膠墊和彈簧。
肉豬圈飲水器與料槽設定在相對的兩側。可在人行道旁建一通體水泥料槽。
墊料選用鋸末、刨花、稻殼、花生米、玉米芯等,首選鋸末。要求墊料乾燥、不霉變、無明顯雜誌。1噸鋸末可鋪10平方米。
鋪填墊料墊料分五層鋪填,每層10-15厘米。每鋪一層墊料均勻播撒1份菌種。
質量較差的墊料鋪下層,好墊料鋪中上層,少量較濕墊料鋪上層。
鋪成墊料厚度60厘米左右,進豬後踏實約50厘米。
墊料鋪滿即可進豬飼養。
每天將糞尿均勻掩埋於墊料中,集中糞尿須與墊料摻合,壓實墊料及時翻鬆。
中大豬每頭占用墊料面積不低於1.2-1.5平米,不得超標。
注意通風,舍內水汽、廢棄及時排除。
注意冬季保暖和夏季降溫。
發酵床圈舍可全面消毒,但重點在圈舍走道、大門、進出車輛等。
一般消毒對發酵床功能無明顯影響。
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提升豬體質是控制疫病的根本前提。
接種好豬瘟和口蹄疫疫苗,簡化其他疫苗接種程式。
把好飼料質量關,特別禁用霉玉米。
科學用藥,不濫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