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觀[湖南常德市桃源縣九龍觀]

九龍觀[湖南常德市桃源縣九龍觀]
九龍觀[湖南常德市桃源縣九龍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在南漳 板橋鎮之東南有山曰九龍,因山周圍有九股泉水而得名。後來,人們在山頂建起道教宮觀,曰“九龍觀”。觀分大小觀:小觀居大觀之西,山頭矮於大觀50米,供奉“關公”塑像;大觀海拔1300多米,供奉祖師像,稱為“小金頂”、“中武當”,鑄有三尊一人多高的大鐘,擊之聲聞50里之外。小觀與大觀之間建有三進院落,供道長僧徒等居住。解放前,每年上九(正月初九)“趕廟會”,周圍數百里的工農商賈上萬人云集於此,或拜神,或交易,雜耍小戲都有,熱鬧非凡。

九龍觀九龍觀

道教為何選此為聖地?傳說板橋是一方寶地:一是九龍山在這一帶最高;二是一條西流水成趣;三是板橋坪內多小山,四周大山相環。若站在西去的“北峰”和東隅的“九龍觀”鳥瞰,恰似船內載有許多翡翠元寶,自古就有“旱船馱寶”、“文化之鄉”之稱,春夏之際,立身北峰或九龍觀賞荊山雲海,有飄飄欲仙之感。

九龍山道觀位於浯溪河鄉九龍山,九龍山道觀早在唐代德宗年間(公元780年前後)就有觀殿五座,據聞此山左右有青龍白虎,前有龜蛇二山,被當地百姓視為聖地。
九龍山是一座道教名山,宗教文化源遠流長。九龍山道觀有形似故宮的真武殿、有九龍相聚的九龍壁、以及玉皇樓、觀音殿、三清殿、鐘鼓樓、救苦殿、天橋、財神殿、牌樓等特色建築,共有殿堂475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已發展到242000平方米,造就了宏偉的道教場所。九龍山有風景林24000平方米,湖面1800平方米、茶園600畝。站在九龍山山端,抬眼望去,鬱鬱蔥蔥,側耳傾聽,林濤陣陣;閉目呼吸,茶香繚繞。九龍山道觀至今晨鐘暮鼓,木魚聲聲,香客不斷,香火旺盛,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道教和旅遊聖地。桃源縣九龍山道觀歷史久遠,據記載,唐德宗年間,建有祖師殿、王母殿、五百靈官殿、五帝殿、觀音殿等道觀五座。文革期間,廟宇被毀。1987年,由李嘉志道長主持復建九龍山道觀。1992年10月,報請省宗教局同意,批准開放九龍山道觀。九龍觀現有宮殿7座,總建築面積共12000平方米,配套設施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整個宮觀包括山林面積達到2500餘畝。
自2009年開展創建和諧寺觀教堂以來,九龍山道觀積極回響,認真創建,通過近兩年來的創建,取得了顯著成績。該觀主要抓了三手。
一是很抓了制度建設。嚴格按照兩個《條例》規定,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並上牆公示,特別是在宗教教職人員管理和財務制度上結合本觀實際,制定了很有操作性的制度。因此,道觀的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管理進一步規範化。
二是很抓了環境保護和宗教自養。九龍觀承租了2400畝山林,保護九龍山森林不被破壞,保護九龍觀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並且每年還進行植樹造林、廟宇綠化。同時,自種水田60多畝,茶園、菜地共50多畝,保障生活自給自足。
三是很抓了宗教服務社會工作。九龍觀在服務社會方面始終不遺餘力。1998年我省遭受建國以來最大洪災之時,為澧縣、臨澧、安鄉捐獻大米、棉被、現金等,奉獻愛心。2005年,常德橋南商貿市場發生火災時,回響政府號召進行捐獻,支持恢復重建。2007年底,為益陽縣城汽車站貧困人員捐獻大米六噸,幫助他們過好春節。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組織捐款近3萬多元,支持災後重建。2010年舟曲大地震後,捐款2萬元。道觀還收養孤兒、贍養五保老人,救濟社會傷殘人員。每年還看望慰問敬老院孤寡老人,送去過年慰問品。近十年來,累計捐獻錢、物價值50多萬元。
道觀始終堅持以兩個《條例》為指導,本著“竭力弘道、勤儉辦教、服務社會”宗旨。1993年,李嘉志道長被評為全國“愛國愛教先進個人”,1999年,省宗教局授予九龍觀“湖南省正式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湖南省五好宗教活動場所”。2003年,省宗教局授予該觀“湖南省五好宗教活動場所”。2005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重點寺觀教堂”。2010年被國家宗教局授予國家級“和諧寺觀教堂”。
九龍觀是湖南湘西北地區著名的香火道場,坐落在湖南省桃源縣浯溪河鄉九龍山,於唐朝開元年間(713-742)建成,明清兩代香火最盛,民國初期,香火依然鼎盛,後因連年戰亂,宮觀因之廢圯,新中國成立後,青年道教徒均已還俗,“文革”期間,道教活動基本停止。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本土道教徒於老觀址陸續重建牌坊、財神殿、真武殿、玉皇殿、慈航殿、三清殿、藥王殿、祖師殿、鐘鼓樓以及廂房等建築物,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