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山,是在太行南麓平川崛起的一道山嶺,北距太行山約十華里。修武縣誌上說:惟古漢山(九里山東,屬修武縣境)九里山不在太行山中,“然相去二、三十里,石骨犖(luo4)確,土脈逶迤,觀其形勢皆太行之落星也”。
山勢呈“八”字形,分起兩道山峰,中間有天然通道。因山長有九里之數,故名九里山,關於九里山的形成,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在遠古時候,有個二郎神在擔山攆太陽時,行走到這裡歇了一下腳,搕了搕兩隻鞋裡的土,就形成了這么兩個山峰。
全國九里山之名,據說有七處,此九里山古時候稱陸真山,致於陸真山名之因由,《修武縣誌·山川》的記載說:“陸真山,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以其山周回九里,俗名九里山。罔阜連屬,山勢平衍,西有小阜,上有陸真祠,祀元時邱處機、劉處元、譚處端、王處一、赫大通、馬鈺。
祠前有洞,方廣丈許,深丈許,層級而下,有南向石室,內深黑。相傳即邱真人煉丹處。李僉事謙甯邑記雲,聞其中有數丹灶,今無矣!洞中有響水河,東流,水聲潺潺,寬丈余,以陰森之氣逼人,疊石洞口不得入,山之東南七里許,為亮馬邨,有龍八泉在大路南,泉以龍八為名,雖無可考,其即響水河之發見者歟。”
“案:《吳志》,陸真山以元邱處機等六人修道於此故名。考《水經注》有陸真阜。《新唐書·地理志》有陸真山皆在邱真人先。又:元李俊民游百嚴寺真人騎入洞中牛。注云:陸真子,皆作陸,不從六,則陸真子,自是一人,非六人也,雖無可考,而茲山斷非因邱真人等而得名也”。
據此考可知:陸真山乃由於山上有陸真祠而得名。山上原確有洞,當地民眾傳說是漢代大將韓信的藏兵洞。一九五八年大辦鋼鐵時在此山取礦石見到山洞,後又被挖掉。據說當年韓信確實在此駐過兵,現山上還有一塊地方稱“韓信寨”。
九里山四周地勢平坦,東側有河,當地稱烏江,說是楚漢相爭時,楚霸王自吻烏江就在這裡。這個傳說顯然和歷史事實不符,是因有九里山之名而訛傳,就連烏江之名也不實,只不過是一條小河,現已水盡河涸。
但據考古調查得知,九里山周圍有古文化遺址及古墓群多處,東側之隤城寨新石器時代遺址是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側之安陽城、南側之趙屯村附近都有新石器及商周時代遺址和漢代墓葬,在地面上隨時可揀到古代人們丟棄的陶器及石器殘片,一九七五年在趙屯村西地發掘一座漢代古墓,出土一件帶釉色的陶鼎,現存市博物館。
一九七九年冬還在九里山工人村發現一座宋代磚室古墓,有三室,為磚雕仿木結構八壁型的墓室,壁上有彩繪花草和人物畫,為研究宋代建築及繪畫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