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車路線
線路一:由西安城南客運站(明德門)乘“西安——戶縣電廠”的班車,一個小時左右到達戶縣電廠,票價七元。
戶縣電廠——阿姑泉。
1、戶縣電廠處可乘電動三輪車(六元/車,最多坐四人),到達阿姑泉。
2、戶縣電廠處可乘在巴車,一元,到達阿姑泉村口,還需向南步行十幾分鐘。
線路二:西安——戶縣——阿姑泉。
西安——戶縣,在西安城角乘車。
戶縣——阿姑泉,在戶縣縣城汽車南站乘車。
牡丹苑景區介紹
雨三朝看牡丹,紅艷凝香古泉山。
百花仙子歸故里,堪笑當年武則天。
牡丹苑位於戶縣城南十公里的終南山北麓,占地三百餘畝,以牡丹品種多,種植面積大而著稱,苑內還有隨時令而開的各色花卉,是集花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休閒度假、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山林公園。相傳牡丹花原生秦嶺山野、幽香自拂,盛極唐代長安城,只因武則天廢唐建周、群芳競媚,而牡丹不發一枝,女皇大怒,下旨貶牡丹於洛陽。因此牡丹便在秦地消失,1993年,本區從全國各地引進300餘株,4萬餘株牡丹族的7大花型,9大色系雲集於此,經過數年培植,如今已增值10萬餘株,每年穀雨三月,正是牡丹花開時,苑內一片奼紫嫣紅,遠觀青煙藍霧,若霞若火,恍如海市蜃樓,漫步其間,若入仙境,四周花團,奇香襲人,更兼蜜蜂采蜜繁忙,彩碟上下翻飛,還有晴空之影,還有姑娘花衣,朦朧笑意……令人目不暇接,留戀忘返。
牡丹苑正南是遠近聞名的九華山位於皂峪與譚峪分水的南端。主峰海拔1700米,站在風景秀麗的九華山,遠眺萬花之山,夏日千畝槐花如海,清香撲鼻,蔥蘢茂密的野生植物、七彩絢爛、雲霧升騰之際,時而白雲繚繞,時而薄霧輕罩,晨間雲海茫茫,置身期間,仿佛在人間仙境中暢遊。
賞花何須去洛陽,阿姑泉邊牡丹香。牡丹苑目前西北最大的牡丹花觀賞基地。習仲勛曾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二日為阿姑泉牡丹苑題詞:春色滿華夏。
阿姑泉風景區
古泉山上阿姑泉,水質清純且甘甜。
相傳阿姑挖三井。得此清泉美名傳。
阿姑泉坐落在終南山麓古泉山老山牛坡上,坡上有個小山村叫阿姑村,因為有三口千年不涸的泉,故名阿姑泉。關於阿姑泉,還有個神奇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阿姑村這地方沒有水吃,老百姓吃水要到十幾里外的小山溝里挑水,人們生活苦不堪言,在渭河以北的塬上,住著一戶人家,婦女二人以種田採藥為生,其女名喚阿姑,長得是如花似玉,婀娜多姿,被一家老員外看中。老員外便向阿姑父親求親,要納阿姑為妾,阿姑斷然拒絕。老員外惱羞成怒,吩咐手下把阿姑父親活活打死,阿姑悲痛欲絕,安葬好父親,連夜逃到阿姑村,而阿姑村連年大旱,草木不生,百姓紛紛逃荒。阿姑誓要為這裡的百姓找到水源。一日,阿姑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仙人,這位仙人說:“你只要在這裡挖三口井,就可以幫助解決人間疾苦。”阿姑甦醒後,就依其指點,每天起早貪黑的挖呀、挖呀,無論颳風下雨,從不間斷挖了三口井。奇怪的是那三孔水流融匯一起,流下山坡滋潤禾田,於是萬物復甦。從此,人們為了紀念這位俊秀善良的阿姑,把這三孔泉稱為阿姑泉,並在此修建一座廟宇尊稱阿姑廟。
阿姑泉牡丹苑,位於戶縣城南十公里處,景區綠波涌翠幽谷險崖突兀崢嶸,牡丹苑異香襲人,彩蝶蜂兒翩起舞,古木奇石,異彩紛呈,群峰俊美,清爽濕潤,佛道寺廟,清新靜雅,風光秀美,是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的佳境。
阿姑泉,現為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石井鎮終南山一帶。以泉水聞名。這裡環境優美,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林草茂密,溫泉噴涌。這裡環境優美,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林草茂密,泉水叮咚,魚翔淺底,溪流縱橫,牡丹競放,百鳥爭鳴,空氣清新,自然原生,孫悟空與阿姑泉牡丹的神話傳說更增添了她的神秘韻味。玉樹瓊樓,雅而不孤,隱山近市,真乃世間桃源。此處地處風光旖旎的中國世界級地質公園—秦嶺終南山,俯瞰物華天寶的秦川大地,北臨環山旅遊路,自古城西安和鹹陽僅30餘分鐘車程。史載這裡還是唐僧師徒一行西天取經時專程拜望並吃住行玩過的地方;還是月財神趙公明的修道處;人間牡丹的發祥地;孫悟空初戀的地方;萬年盛典·砸碟打碗的發祥地。這裡有中國北方首創的吉祥十二生肖別墅式星級賓館、酒店,設施齊全、服務周到、溫馨如家。為您提供祈福、食宿、度假、遊覽、旅遊、停車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是您修身、修心、休憩的最佳之選。還可以參與請鍾馗財神進家門活動,祈福鎮宅。
鍾馗是秦嶺終南山人,是“唐·賜福鎮宅聖君”,亦是民間敬仰膜拜的武財神,一年四季尤其是春節和端午節人們紛紛到陝西省西安市戶縣以鍾馗財神文化為主題的歡樂谷旅遊度假,欣賞世界地質公園美景!
這裡可以“到真根正宗,住鍾馗故里、品鍾馗文化,觀鍾馗影視、享中榜得魁、得賜福鎮宅”,“飲福泉之水,吞天地之華,宿鍾馗故里,翔九州之天”。
九華山風景區
站在九華山,直浮白雲間。
遠眺花如海,恰似醉神仙。
九華山在縣城南20公里的終南山上,最高峰海拔1766.4米,地處潭峪河、抱峪溝、竹峪與皂峪溝腦之間,屬石井鄉地界。
由縣城經(南北向)5號線、到緯向8號路向東到阿姑泉、牡丹苑處下車。進竹峪溝上到溝腦,然後沿分水嶺盤旋登山,循著地上的包裝物品而上,行程6公里;進潭峪口,乘車到採石礦場,距九華山1.5公里。返程時,可尋兩側的路下到龍頭溝。一直沿皂峪流水方向到八號路姚家灘,坐上門開往縣城的中巴車回。
是西安戶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民國二十二年吳繼祖《重修戶縣誌》載:“山凡四項,頂皆有廟,其絕頂為靈官殿,下為靈雲塔,其上為中殿,有玉井池,再上為三殿,有虎刨泉,其右為佛洞,有石膽崖。再上為後殿,西為銀銅溝,形勢陡絕,殿上逾溝而上為南天門。相傳山下為純空,有佛洞燃火,其煙每至三層殿出。”
九華山,峰巒陡峭峻拔,山石千姿百態。今考山的南端相繼高起了九峰,故名九華山。又有小西嶽之美稱。山上寺廟原仿安徽青陽縣九華山(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廟中供奉著地藏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山下阿姑泉處有彌陀寺,至今香火不斷,廟會興盛。
據石碑記載得知,先有九華山之廟,後有彌陀寺之建。而彌陀寺的一尊石雕佛像銀盆似的圓臉,專家鑑定師唐代文物。有此推知,九華山廟宇之創建當在隋唐之際。南宋理宗紹定六年(1233年)之前,有四川成都高僧義公和尚住錫布教,徒眾甚多。
據現存兩塊石碑記載:“乾隆五十八年八月修建三重殿,”“嘉慶十二年,住僧廣東,募化十方兩翻修之。重修靈官殿。
九華山歷經磨難,毀建多次。民國十年,寺廟被縣內駐軍拆毀。民國二十二年重修上殿一座,“文化大革命”中山寺又遭嚴重破壞,上殿、中殿被拆,玉皇樓等被毀,千年古松被伐,明代鐵鐘被砸,從湖北傳來的大型錫香爐。蠟筒供具一套被毀。
現存石碑兩通:清乾隆五十八年《重修三重殿碑》,高1.82米,寬0.67米,厚0.1米;嘉慶十三年《萬古不朽碑》,高1.02米,寬0.55米,厚0.08米;又有嘉慶十三年和嘉慶十六年分別鑄造的香爐兩個。
山下各堡村民認為九華山是戶縣名山名寺,尤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是革命烈士趙延平(康行)同志地下活動時的地址,因此集資捐物出勞重建廟宇數間,恢復了不少景點,舊貌再現,朝山進香及登山旅遊者日漸增多。昔日九華山今又成為戶縣風景名勝區,更加壯觀雄偉。
九華山景點眾多
九華山,作為戶縣風景名勝地,每逢夏初,登覽者眾,北望關中村野,田連阡陌,山光水色,盡收眼底;南望秦嶺諸峰,從巒環抱,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西望甘澇諸態,溝壑縱橫,波濤起伏;東望圭峰雄姿,巍峨挺拔,明媚秀麗。
早午景致有別,四時風光各異,春來芳草萋萋,萬物復甦;夏日蔥蔥鬱郁,百鳥齊鳴;秋天闊葉點紅,松柏長青;冬時雪壓枝頭,山舞銀蛇。陰時雨後,雲海縹緲;晴日天高,一望無垠。
據楊林場、張金良二先生介紹,九華山有眾多景點,由下而上,有北而南依次為:燈盞窩、青龍嶺、靈官殿、望鄉台、藥王殿、功德亭、覽勝樓、靈雲塔、玉井池、虎刨泉。南天門、斷層崖、佛爺洞、中峰地藏菩薩殿、龍王潭、神仙洞和天棚等。九峰是:熊虎咀峰、平峰、靈雲峰、中峰、三老峰、觀音峰、南峰等。
燈盞窩:由竹峪盤旋而上,過燈柱子就到了“燈盞窩”,因地形低凹之處,中有水潭,形如舊時的菜油燈及燈油,故名。
青龍嶺靈官殿:從燈盞窩向南即達九華山第一峰—熊虎咀峰,峰上有靈官殿,殿內塑兩尊高約3米的王靈官和黑虎靈官像。可進去參觀休息片刻。有此折而向南蜿蜒的長嶺,取名為青龍嶺。
望鄉台:站在這裡可北望秦川大地、古都西安。渭河飄逸。台南有一小峰,經人工剷平後稱為平峰,其上設有客廳,宿舍和廚房,供遊人食宿。
藥王殿:有靈官殿由靈官殿向南約150米。三間大殿,雕樑畫棟,殿內正中供藥王孫思邈,東西牆的兩排供台上,雕塑中國古代名醫十二尊坐像。
功德亭:藥王殿向南步行百米,為紀念覽勝樓落成而立,是九華山的標誌,該亭特色是大亭內套小亭,小亭由四塊石碑相擁,東北方向正面石碑上刻“九華山”三個大字,其餘三面石碑上分別刻有九華山風貌,興衰歷史及建造覽勝樓功德芳名。
覽勝樓:又名玉皇樓,居功德亭西南30米一座石峰上。該樓八面見方,上下兩層,飛檐重疊,金頂壓中,龍頭脊、虎頭瓦、四角掛八顆鍾鈴,外景壯觀,遠在千米之下遙遙可見。遊人可圍繞四周覽山景平川之勝、一層,面北而立的是三教聖尊,中間是釋迦牟尼佛祖,左為太上老君,右為孔夫子。背牆後,關雲長手提青龍宴月刀面南而坐。登上二樓,玉皇大帝正中面北而坐。
千手菩薩殿:位於覽勝樓下,石峰南面,三間,中間供“千手菩薩”塑像,東西兩間為遊客臨時休息場所及對外辦公地點。
大院子:在千手菩薩殿南門前,面積二百多平方米,是九華山開展大型活動的場地,也是有遊客聚集的中心和露天餐廳。這裡建有四間灶房和伙房,也可住宿,這裡使九華山的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靈雲塔:由平峰之南拾級而上可達靈雲峰,其峰三面絕崖,異常險峻,峰下有一聳起的石柱,高約6米,形似層層寶塔,取名“靈雲塔”。
中峰地藏王菩薩殿:由靈雲峰南行,等193級石階便達中峰。其上建有獻殿和正殿,內供地藏菩薩。獻殿西檐下有“玉井池”,井口直徑60厘米,井水清澈透明,可以飲用。東檐豎著兩通清代石碑:《重修三重殿碑》及《萬古不朽碑》。1948年,趙延平同志居此指揮黨在戶縣的地下活動。這裡是來此朝山香客及旅遊者主要活動地。
三老峰上王母宮:出正殿後門,越過一條小溝繼續往上到達三老峰,峰上有廟宇三間,內供三大老母,稱王母宮,中間為無生老母,左邊為黎山老母,右邊為王母。
觀音峰上三重殿:由三老峰西側而上一定高度後,即到達九華山最高的觀音峰,它坐落在不易破碎的大理岩及混合二長花崗岩上,此處海拔高程1766.4米,比阿姑泉高出1200多米,地圖上註記的九華山就在這裡。峰上建有廟宇三重殿,內供五位菩薩:玉蘭、觀音、普賢、文殊及送子菩薩。菩薩廟前有“虎刨泉”,傳說系猛虎利爪創出的泉水,這真是山高水高,現井深五米,井水清亮。站在觀音峰上,再向東南方向俯看蓮花山,它已經比我們低66米了,一覽眾山小,此時的蓮花山又是什麼形態?
南峰:從觀音峰向南下行可達南峰,峰上建有後殿,內供儒、佛、道三教聖人,宗教界的三位頭面人物孔子、釋迦牟尼及太上老君,情切相處於此。
南天門:沿山嶺向西南方向前行,可達“南天門”,之間兩塊岩石拱起如門,高約7尺,寬為4尺,故名。
斷層崖:南天門緊南低凹之處,便是一斷裂帶,名叫斷層崖,這是地質工作者最感興趣的地質現象,凡見到它,都要研究測量一番。
佛爺洞和藥王洞:在中鋒東側峭崖處有一石洞,內供彌勒佛一尊,故名佛爺洞,洞內面積十多平方米。往北又有一洞,名藥王洞,供奉藥王孫思邈。
龍王潭:由藥王洞北下可達,岩岸之水滴入池中,經年不斷,人稱龍王潭。這是沒有任何污染物的純淨水,供山上僧人飲用。
神仙洞:位置在佛爺洞東, 深約5米,寬2米左右,可能為昔日開採銀礦留下的洞子,此處形成的小溝就叫銀洞溝。這裡山石嶙峋,奇形怪狀,好好欣賞一番。
天棚:在神仙洞北懸崖底,有一巨大平整的岩石突出向外,形成一個“天棚”(偏崖洞),其下約有10多平方米,遊人可在此避雨、憩息,吃麵包、火腿腸、喝清涼飲料等。
九華山朝山會
九華山的山會,時間是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及九月十九日,一年三次,每會於當月十三日起會,會期約為八天。由林家堡、向家堡、曹家堡、朱家堡、馮官寨及柿園六村共同主持。
山會,也稱朝山會,實質上也是廟會,不過是在山上舉行的廟會,兼有祭祀和旅遊雙重性質。戶縣有不少名山,民眾自古朝山的傳統。每逢山會,遊人香客,攜帶乾糧、飲料成群結夥,尤以中老年婦女為多,朝山謁廟,燒香拜佛求仙,登高遠眺,賞景觀光。朝山著藉助山會這些吉祥的日子,外出解除家中苦悶爭吵,呼吸新鮮空氣,鍛鍊身體,增強了體制,或歡慶豐收,或寄託良好的願望,期盼家庭和國家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