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性戒,可分為四:(1)從他正受,(2)善淨意樂(不從師授),(3)犯已還淨,(4)深敬專念無有違犯。後二法乃前二法所引,為菩薩自性戒所具四功德。
(二)一切戒,可分為二:(1)在家分戒,(2)出家分戒。依此,在家、出家二分淨戒略說為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等三聚淨戒。
(三)難行戒,可分為三:(1)菩薩於所具大財大族自在增上,而能棄捨,受持菩薩淨戒律儀。(2)菩薩若遭急難乃至失命,於所受淨戒無有少缺。(3)菩薩遍於一切行住作意,恆住正念,常無放逸,乃至命終,於所受戒無有誤失。
(四)一切門戒,可分為四:(1)正受戒,菩薩受先所受之三淨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2)本性戒,菩薩住種性位,本性仁賢,故身、語二業恆為清淨。(3) 串習戒,菩薩往昔餘生中,曾串修習三聚淨戒,由宿因力所住持故,於現在世一切惡法不樂現行,深心厭離,樂修善行,於善行中深心欣慕。(4)方便相應戒,菩薩依四攝,於諸有情身語善業恆相續轉。
(五)善士戒,可分為五:(1)菩薩自具屍羅(梵s/I^la ,戒),(2)勸他受戒,(3)贊戒功德,(4)見同法者,深心歡喜。(5)設有毀犯,如法悔除。
(六)一切種戒,此戒有六種、七種之別,計為十三種。六種即:(1)回向戒,即回向大菩提。(2)廣博戒,即廣攝一切所學處。(3)無罪歡喜處戒,即遠離耽著欲樂、自苦二邊行。(4)恆常戒,即雖盡壽命,亦不捨所學處。(5)堅固戒,守戒堅固,一切利養、恭敬、他論、本隨煩惱等,皆不能伏、不能奪。(6)屍羅莊嚴具相應戒,即具足一切戒莊嚴。七種即:(1)止息戒,即遠離一切殺生。(2)轉作戒,即攝一切善,饒益有情。(3)防護戒,即隨護止息、轉作戒。(4)大士相異熟戒。(5)增上心異熟戒(6)可愛趣異熟戒。(7)利有情異熟戒。
(七)遂求戒,菩薩希求眾生勿以斷命、不與取、穢欲、邪行、虛妄、離間、粗惡、綺語、手塊杖等諸非愛觸加害於我。菩薩亦不以此惡觸加諸眾生,令彼所求不遂、意不悅。
(八)此世他世樂戒,可分為九,即菩薩為諸眾生有四種淨戒:(1)應遮處而正遮止,(2) 應開處而正開許,(3)應攝受則正攝受,(4)應調伏則正調伏。復有所余施、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等五種俱行淨戒。如是九法能令自他現法、後法皆得安樂。
(九)清淨戒,可分為十:(1)初善受戒,即唯為沙門三菩提故。(2)有不太沉戒(於違犯時生悔愧而遠離)與不太舉戒(生悔愧而遠離非處)二種。(3)離懈怠戒,即於睡眠樂、倚樂、臥樂不耽著,晝夜勤修善品。(4)離諸放逸所攝受戒。(5)正願戒,即遠離利養、恭敬、貪等,不願生天而自修梵行。(6)軌則具足所攝受戒,即於諸威儀所作眾事善品,加行妙善圓滿。(7)淨命具足所攝受戒,即遠離矯詐等一切邪命過失。(8)離二邊戒,即遠離受用欲樂、自苦二邊。(9)永出離戒,即遠離一切外道邪見。(10)於先所受無損失戒,即於先所受菩薩淨戒無缺減、無破壞。[菩薩地持經卷四、卷五、菩薩善戒經卷四、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卷四十一、卷四十二]
相關詞條
-
九種戒相
九種戒相指自性戒,一切戒,難行戒,一切門戒,善士戒,一切種戒,遂求戒,此世他世樂戒,清淨戒。
簡述 相關條目 -
受十善戒經
一不殺生。 是事樂不。 是事樂不。
-
佛說受十善戒經
《佛說受十善戒經》是乾隆大乘律·第1088部,是一部佛教經典。
-
《黃葉閒談》
簡單地把這寶珠稱為色彩或是圓相呢?先生的說法,真是初學入道的橋樑呵...,一了了卻,不但一切經,一切論, 一切臨濟三玄,曹洞五位,溈仰圓相,雲門鑒...了了卻,不但一切經論,宗門話頭公案,如臨濟三玄,曹洞五位,溈仰九十三圓相...
-
四種清淨明誨
心得無退屈?”】【注釋】“ 心跡圓明”:“心跡”,心所行之跡,即心相、心...道場,即是請問修行的依據。安立道場有兩個方面:一者有相道場,二者無相道場。有相道場即硬體之設備、環境等,亦即是“事道場”。無相道場即“理道場...
悟後起修 斷淫心 斷殺心 斷偷心 斷妄語 -
《十誦律》
》與《十誦律》中比丘戒本極為相近(1913年有刊本)。此外在西域地帶發現的梵本中尚有與《十誦》相同之尼戒本及十七事的斷片。初誦(卷一至卷六)、二誦(卷...。四誦(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八)包括七法︰即受具足戒法、布薩法、自恣法、安居...
傳譯經過 語法形式 常識與法教 相關詞條 -
《涅盤經》
》、《金剛經》,它破除外相、破除非相,乃至於破除“佛法”,以臻於無住生心...所言:“《般若》、《涅槃》,經雖非一,理無二致。《般若》破斥執相,《涅槃...即有十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卷9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法眾僧無有差別。卷21...
作品簡介 作品版容 木刻《涅盤經》稀有文物 《涅槃經》與禪宗思想 -
四分律行事鈔
行持為宗,本篇標舉戒法、戒體、戒行、戒相,並廣行諸教,贊持戒功德,為以下...名相,次明犯戒所感果報。(14)隨戒釋相篇︰釋比丘二百五十戒的戒相,初廣...戒體,雖說應依《成實論》許無作非色非心,而又說‘今就正顯,直陳能領之心相...
四分律行事鈔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