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高

九日登高

《九日登高》是初唐詩人王勃在南遊巴蜀之時所作。這首詩在語言上運用了日常口語,如“他席他鄉”、“那從”等,顯得淺近親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厭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獨在南方思念親人然而卻不能北歸,而第四句則採用反問“鴻雁那從北地來”,與前一句形成強烈的對比,運用了“無理而妙”的寫作手法,雖然看似“無理之問”,卻使詩人的思親之情顯得特別真切動人。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作品注釋

望鄉台:地名。這裡是借用其名,突出“望鄉”。

那:奈何,為什麼。

作品簡析

九日登高九日登高
這首詩作於王勃南遊巴蜀之時。這首詩在語言上運用了日常口語,如“他席他鄉”、“那從”等,顯得淺近親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厭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獨在南方思念親人然而卻不能北歸,而第四句則採用反問“鴻雁那從北地來”,與前一句形成強烈的對比,運用了“無理而妙”的寫作手法,雖然看似“無理之問”,卻使詩人的思親之情顯得特別真切動人。前人在評價這首詩時說:“‘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讀之,初似常語,久而自知其妙。”這兩句的確很妙。因為錯詩抒發了佳節思親的感情,九日登高,遙望故鄉,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見一對鴻雁從北方飛來,不禁脫口而問:“我想北歸不得,你為何還要南來。”形成強烈對比,把思鄉的愁緒推到高峰。問得雖然無理,卻烘託了感情的真摯,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作者簡介

王勃,(650—676)初唐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帶)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學者。王勃少時即聰慧過人,有“神童”之譽;十四歲時應舉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因戲作《檄周王雞》被逐出王府;一度任虢州參軍;後又因為受牽連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職。其父因受牽連,貶為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親,渡海溺水,受驚而死。詩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史稱“初唐四傑”。王勃詩主要描寫個人生活,亦有少數抒發政治抱負、表達不滿之作,風格較為清新。對仗工整,上下蟬聯,但有些詩篇仍“浮躁炫露”,流於浮艷,沒有徹底擺脫六朝辭藻華麗綺靡的詩風。有《王子安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