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龍白財尊

乘龍白財尊,在藏傳佛教之眾多本尊中,有很多“財尊”(就是財神本尊的意思),比如常見的“五財尊”、象鼻天等,但這裡要說的“乘龍白財尊”不屬於上述較常見之財尊,而是由印度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所傳下來的一個財尊法門。

乘龍白財尊
在藏傳佛教之眾多本尊中,有很多“財尊”(就是財神本尊的意思),比如常見的“五財尊”、象鼻天等,但這裡要說的“乘龍白財尊”不屬於上述較常見之財尊,而是由印度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所傳下來的一個財尊法門。
這個殊勝財尊是觀音菩薩的一個化現。其來源是這樣的:約在九百多年前,阿底峽尊者有一天正在入城途中,見到路邊有一個乞丐因為饑渴而暈倒在地,面臨死亡。阿底峽尊者見到這樣的情況,心想,即使飛奔進城帶回食物,返回原地時,乞丐也必已斷氣,故此拿出了僧人隨身攜帶的剃髮刀,割下自己一塊肉,用來救助乞丐。但垂死之乞丐卻回答說:“我地位雖極為低下,但絕不敢做出啖食人肉的事情,何況食用一位受具足戒之功德比丘身上的肉。師父之心意我心領了,生死就由天吧!請師父勿為我殘傷身體呀!”
此時,阿底峽尊者心中油然生起了大悲心,念及無量眾生因其業力受貧苦所迫,涓滴飲食亦不能得,如何能救度這些眾生免於貧苦呢?尊者心念處於此悲心中,同時殷切地向觀音菩薩祈禱。
這時,天上忽然現出妙光及傳來奇妙之聲音,尊者仰頭看時,見觀音菩薩在面前上空出現,尊者馬上連連懇求大士傳授一個護持眾生免於饑渴貧乏之法門。觀音大士因聽到了祖師所述之乞丐的慘況,也心念眾生之痛苦,眼中流出了悲淚。
此時,由觀音之左眼所流出之一顆淚珠,化現出六臂相之嘛哈嘎啦(Mahakala),而右眼所流出之一顆淚珠變化成為了我們這裡所說的白色身相乘龍贊巴拉財尊(Dzambhala)。白贊巴拉發願:“由我來助你救度眾生免於貧困吧!”六臂嘛哈嘎啦則發願:“由我來息除眾生之障礙吧!”這兩尊一個是賜令免於貧苦之財尊,一個是護持正教之護法。
修持白贊巴拉法門有三項殊勝功德:
(1) 善心與慈悲心自然生起。
(2) 於今生衣食豐足。
(3) 於未來生不墮三惡道,往生極樂淨土。
修持財尊法門並非單單指財富源源不斷而來的意思。世上有很多眾生因過往業力所迫,今生貧困,再因種種煩惱等驅使,便作種種不善業以謀求溫飽,如殺生、偷盜、邪淫、欺騙等等都屬於這種情況。修此白贊巴拉法門可以積善因緣,免於這樣的“死路”,不需再作不善業以換取溫飽,甚至有能力作廣大布施來利益其他眾生,同時自己也積聚功德資財令最終成就佛境。
修持白贊巴拉有三種方法:一種是供朵瑪(Torma),一種是供奉白贊巴拉“財寶瓶”,最後一種是以水來作供養。三種方法都是殊勝廣大的修行,其功德沒有區別。
另外有一點要正確認識:財神本身都是屬於護法或者佛菩薩的化身,如果以自私自利、想一夜暴富的心態來修持,特別是那些不遵守國家法律、道德敗壞、惟利是圖的人,是不會有感應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