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的退隱

我的自律:笛卡爾第四節 “我是可憎的”:帕斯卡爾第五節 啟蒙時期的主體:伏爾泰和狄德羅第一節

內容介紹

關於主體死亡的言說,如果將之視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表征,而不是一路時髦的話,那就會引起不安。畢爾格認為,應對這種不安的一個切實有效的辦法就是關注主體的歷史。因此,在本書中,畢爾格追索了法國從蒙田到羅蘭·巴特這段歷史時期內主體的變遷。
從笛卡爾的《方法論》到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主體都不假思索地被視作討論的立足點。然而,這種不假思索性自現代以來逐漸喪失,人類為自己設計未來圖景的框架似乎已經動搖,而一個新的框架又尚未出現。

作品目錄

《當代學術稜鏡譯叢》總序
前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範式的轉換
第二節 主體之死
第三節 思想者的恐懼
第四節 另一種主體性歷史
第二章 現代主體的發現:奧古斯丁、蒙田、笛卡爾、帕斯卡爾、拉羅什福科
第一節 “我信仰所以我說”:奧古斯丁
第二節 懷疑之我的自我保護:蒙田
第三節 我的自律:笛卡爾
第四節 “我是可憎的”:帕斯卡爾
第五節 無意思的發現:拉羅什福科
第三章 路易十四時代女性的人生設計:塞維涅和居榮
第一節 “我深情地想,故我愛您”:德·塞維涅夫人
第二節 毀滅自己:居榮夫人
第四章 啟蒙時期的主體:伏爾泰和狄德羅
第一節 無從找尋的我:伏爾泰
第二節 狄德羅的抗辯
第五章 18世紀女性設計的我:迪德爾、勒比那斯、夏利埃
第一節 “厭倦”的痛苦:迪德凡和勒比那斯
第二節 “應該稍稍走出自我”:伊莎貝爾·德·夏里埃
第六章 盧梭的自傳規劃
……
第七章 自我相矛盾中的同一性:馬伊納·德·比蘭
第八章 作為文學形象的我:波德萊爾的“內心日記”
第九章 源於厭倦的審美現代主義:貢斯當、福樓拜和超現實主義者
第十章 20世紀的主體性場域:瓦萊里和巴塔耶
第十一章 作為增強自我的自我放棄:安德烈·布雷東
第十二章 讓·保羅·薩特之笑
第十三章 在寫作行為中虛化我:莫里斯·布朗肖
第十四章 言說我的困難:羅蘭·巴特
第十五章 結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