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獨特的“角色意識”審視辛亥前後的典型人物,通過其台前幕後的諸多細節,展現出近代中國的變化軌跡,刻畫出生動的角色群像。作者摒棄了“成王敗寇”式的傳統英雄史觀,深入挖掘這場世紀之變的歷史淵源,精心剖析辛亥豪傑的境遇與人格,往往片語解紛,於不經意間揭破重重帷幕背後的歷史真相。康有為何至死不見孫中山?黃興為什麼不取代孫中山?宋教仁死在誰的手裡?梁啓超為什麼不敢幹革命?手忙腳亂的袁世凱,飄然引退的蔡鍔,陶成章死之謎……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辛亥亂象躍然紙上。作者簡介
自由撰稿人。1967年生於浙江樂清,現居杭州。主要關注中國近代史,特別是百年中國言論史、知識分子命運史、近代中國社會轉型和近代企業傳統。著有:《1949: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筆底波瀾》、《葉公超傳》、《發現廿八都》、《百年尋夢》等。
目錄
前言
主角與配角:解讀近代中國的新視角
一、“大丈夫當如此也”和“彼可取而代也”
二、劇本之爭還是舞台之爭?
三、“他日革命告成,先生其為帝王乎?抑為民主乎?”
四、孫黃辭職:“固自高出尋常萬萬也”
五、如何進入“依和平秩序競爭之軌道”?
六、需要健全的角色意識
康有為與孫中山:誰是主角?
一、康有為要孫中山“拜師”才可結交
二、康有為“託故不見”孫中山
三、新加坡事件:康孫合作終成空
四、在康有為、孫中山之間的自立會群豪
五、孫、康兩派交惡
黃興與孫中山——配角與主角的最佳模式
一、“孫氏理想,黃氏實行”
二、黃興的配角意識
三、孫、黃分歧
四、黃興的“雄而不英”
五、世上已無黃克強
同盟會與光復會:革命“正統”之爭?
一、光復會與同盟會的合與分
二、章太炎、孫中山的早期關係
三、章太炎、陶成章與孫中山分歧的開始
四、陶成章之死和陳其美
五、“章瘋子”不瘋
袁世凱:傳統型主角的近世標本
一、“非袁不可”
二、兵變之謎
三、“辦共和”
四、將天下變為囊中物
五、容不下“七嘴八舌”的國會
六、“非去袁不可”
宋教仁:健全的角色意識
一、“不如另外早自為計”到同盟會中部總會
二、“英而不雄”:總理“自許”本為虛
三、宋教仁與孫中山、胡漢民等的分歧
四、“以政治為生命”
五、從革命黨到普通政黨
六、宋教仁之死的原因?
七、到底誰是“宋案”的真正主使人?
梁啓超:進退之間的角色尷尬
一、革命與保皇之間
二、梁啓超與袁世凱之間
三、在國民黨與袁世凱之間
四、一篇文章勝過三千毛瑟
五、在進與退之間
蔡鍔:不爭主角爭人格
一、袁世凱問莫理循:“蔡鍔會統治中國”嗎?
二、蔡鍔與袁世凱
三、蔡鍔與唐繼堯
四、“為國民爭人格”
五、飄然引退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