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鄭毅夫①自負時名,國子監以第五人選,意甚不平。謝主司啟②詞,有“李廣事業,自謂無雙; 杜牧文章,止得第五”之句。又云:“騏驥已老,甘駑馬以先之;巨鰲不靈,因頑石之在上。”主司深銜③之。他日廷策④,主司復為考官,必欲黜落⑤,以報其不遜。有試業似獬者,枉遭斥逐;既而發⑥考卷,則獬乃第一人及第。
又嘉祐中,士人劉幾,累⑦為國學第一人。驟為怪嶮⑧之語,學者翕然⑨效之,遂成風俗。歐陽公深惡之。會公主文,決意痛懲,凡為新文者一切棄黜。時體⑩為之一變,歐陽之功也,有一舉人論曰:“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公曰:“此必劉幾也。”戲續之曰:“秀才刺,試官刷。”乃以大朱筆橫抹之,自首至尾,謂之“紅勒帛”,判大紕繆字榜之。既而果幾也。複數年,公為御試考官,而幾在庭。公曰:“除惡務本,今必痛斥輕薄子,以除文章之害。”有一士人論曰:“主上收精藏明于冕旒之下。”公曰:“吾已得劉幾矣。”既黜,乃吳人蕭稷也。是時試《堯舜性仁賦》,有曰:“故得靜而延年,獨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形為四罪之誅。”公大稱賞,擢為第一人,及唱名,乃劉輝。人有識之者曰:“此劉幾也,易名矣。”公愕然久之。因欲成就其名,小賦有“內積安行之德,蓋稟於天”,公以謂“積”近於學,改為“蘊”,人莫不以公為知言。
注釋
①鄭毅夫:即 鄭獬(xiè),字毅夫,宋時安陸(今屬湖北)人,少負才氣,後中進士,宋神宗時為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後因不肯用新法,開罪 王安石,出徙杭州,後又徙青州。鄭獬撰有《鄖溪集》三十卷。
②啟:陳述,也有“書函”的意思。
③銜:藏在心裡,文中是“懷恨”的意思。
④廷策:廷試。
⑤黜落:使之落選。
⑥發:啟封公布。
⑦累:多次。
⑧怪嶮(xiǎn):指語詞怪異艱澀。嶮:同“險”。
⑨翕然:書面語,形容言論、行為一致。
⑩時體:指當時的文體、文風。
紕繆:錯誤。
冕旒(miǎn liú):古代皇帝的禮帽和掛於禮帽前後的玉串。
擢(zhuó):拔,提拔。
愕然:吃驚的樣子。
譯文
鄭獬仗著自己小有名氣而自負得很,在參加國子監考試時被定為第五名,為此他心裡很不服氣。在給主考官的答謝辭中,竟寫出了“功業如同李廣,自感舉世無雙;文章可比杜牧,卻只得個第五”這樣的句子。並且還說:“駿馬已經老了,情願讓那些劣馬跑到前面去;鰲龍已經不靈了,原來是有頑石壓在身上。”主考官為此非常忌恨(他)。後來到了廷試的時候,那個主考官恰巧又主持考試,發狠一定要讓鄭獬落榜,以報復他的出言不遜。凡有試卷內容、風格與鄭獬相似的,都枉遭貶斥落榜。不久到了發榜時,鄭獬卻以第一名及進士第。
另外,在宋嘉祐年間,有個叫劉幾的士人,多次在國子監考試中得第一名。他屢屢寫出詭譎險怪的文句,學子們紛紛跟著仿效,一時形成了風氣。 歐陽修非常憎惡這種文風。恰逢由歐陽修來主持考試,於是便下決心狠狠懲治一番,凡是寫這種艱澀險怪文章的考生一概不取。因此文風為之一變,這實在是歐陽修的功勞。有個舉人在文章中議論道:“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意思是:天地初分時,萬物始生長,偉人方問世。)歐陽修說:“這個人一定就是那個劉幾!”於是戲謔地在其後續寫道:“秀才刺,試官刷。”(意思是:你秀才的文章違背事理,我考官就把你刷掉!)還用大紅筆把文章從頭到尾橫塗一道,稱作“紅勒帛”,批上“大紕繆”三個字張榜公布。後來發現這個人果然就是劉幾。過了幾年,歐陽修擔任廷試考官,發現劉幾也來參加考試。歐陽修說:“清除邪惡一定要徹底,今天一定要狠狠斥責這些個輕浮學子,以便剷除文壇禍患。”發現試卷中有一個人議論道:“主上收精藏明于冕旒之下。”(意思是:皇上將精明強幹的人都收到了禮帽之下。)歐陽修說:“我已經找到劉幾了!”於是就把這個人刷掉了不予錄取,可是這個人卻是吳地一個叫蕭稷的。當時廷試《堯舜性仁賦》,有考生寫道:“故得靜而延年,獨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形為四罪之誅。”(意思是:所以能得寧靜就可以養生,可以比五帝還高壽;如果易衝動而莽撞,就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懲罰。)歐陽修對此大加讚賞,將這個考生定為第一名。等到公布姓名時,發現這個考生叫劉輝。有認識劉輝的人告訴歐陽修:“他就是劉幾,改名字了。”歐陽修委實吃了一驚。於是歐陽修也就有了成全劉輝名聲的想法。劉輝原賦中有“內積安行之德,蓋稟於天”的句子,歐陽修認為這當中的“積”字有類似於“學”的意思,就將它改為“蘊”字,沒有人不稱讚歐陽修精通語言、改得恰當。
出處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
作者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1082年(元豐五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