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品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往今來,漂泊異地的遊子,羈縻他鄉的旅人,讀這首詩時,都能產生強烈的共鳴。這種藝術力量來自於它的質樸、深厚和高度的藝術概括,同時,也來自於它的超乎尋常的“對寫法”。前兩句是“直寫法”,使“每逢佳節倍思親”成了最能表現客人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後兩句作者採用了另一種方式,筆鋒陡轉出新:反過來寫自己“遙想”這一天“兄弟”們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動,烘托出對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濃郁,更鮮明。如果是直抒胸臆則直接寫“我”思念親人,而用了主客移位之後就變成了親人想“我”。
作者: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三、四兩句,正面寫“思家”。其感人之處是:他在思家之時想像出來的那幅情景,卻是家裡人如何想念自己。這個冬至佳節,由於自己離家遠行,所以家裡人一定也過得很不愉快。當自己抱膝燈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時候,家裡人大約同樣還沒有睡,坐在燈前,“說著遠行人”吧!“說”了些什麼呢?這就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每一個享過天倫之樂的人,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得很多。宋人范希文在《對床夜語》里說:“白樂天‘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語頗直,不如王建‘家中見月望我歸,正是道上思家時’有曲折之意。”這議論並不確切。二者各有獨到之處,正不必抑此揚彼。此詩的佳處,正在於以直率而質樸的語言,道出了一種人們常有的生活體驗,因而才更顯得感情真摯動人。
相關例句
古代由於交通極不發達,因此在外做官、經商、遊歷的人們經常會很長時間難以和家人團聚,有的甚至數年也不得相見。於是,古人常藉助詩歌傳達思親、思鄉的情感。譬如李益《行舟》中“聞道風光滿揚子,天晴共上望鄉樓”,王灣《次北固山下》中的“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馬致遠《壽陽曲·瀟湘夜雨》中“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清淚”等等,情動心碎,飽含思鄉思親之苦。但是,這些思鄉思親詩的共同點在於都站在作者的角度傾訴自己的思念之情,相比較而言,有一類思鄉思親詩別具一格,情趣雅然。請看下面的例子:
除夜作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雙鬢明朝又一年。
除夕之夜,詩人遠在千里之外的旅館,寒燈隻影自然難以入眠,這也是很平常的寫法。但是,詩歌第三句撇開自己,從對面寫來:“故鄉今夜思千里。”“故鄉”借指故鄉的親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那意思是說,故鄉的親人在這個除夕之夜定是想念著千里之外的我,想著我今夜不知落腳在何處,想著我如何一個人度過今夕……沈得潛說:“作故鄉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詩別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詩人巧妙地用了“對寫法”,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委婉含蓄,完滿地表現了詩的主題思想。
白居易在《邯鄲冬至夜思家》一詩中也採用了這種寫法:“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冬至之夜,詩人抱膝枯坐,想念家人。但是詩人腦海中浮現的卻是這樣的情形:家裡人大約也沒有睡,坐在燈前,想念自己,“說著遠行人”吧!會說些什麼呢?這就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意味無窮。
由此可見,“對寫法”就是詩人自己思鄉懷人,卻撇開自己,從對方下筆,想像對方思念自己的情形,用“主客移位”的方法,把深摯的思情表達得婉曲含蓄。這種寫法跳出傳統思鄉詩的窠臼,別有一番情趣,引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