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作業系統

主作業系統(master operating system)是指是機器優先運行的作業系統,是管理和控制計算機硬體與軟體資源的電腦程式,是直接運行在“裸機”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任何其他軟體或系統都必須在作業系統的支持下才能運行。

主作業系統

主作業系統從根本來還是作業系統,是管理和控制計算機硬體與軟體資源的電腦程式,是直接運行在“裸機”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任何其他軟體都必須在主作業系統的支持下才能運行。

作業系統是用戶和計算機的接口,同時也是計算機硬體和其他軟體的接口。作業系統的功能包括管理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及數據資源,控制程式運行,改善人機界面,為其它套用軟體提供支持,讓計算機系統所有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提供各種形式的用戶界面,使用戶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為其它軟體的開發提供必要的服務和相應的接口等。實際上,用戶是不用接觸作業系統的,作業系統管理著計算機硬體資源,同時按照應用程式的資源請求,分配資源,如:劃分CPU時間,記憶體空間的開闢,調用印表機等。

發展歷史

從1946年誕生第一台電子計算機以來,它的每一代進化都以減少成本、縮小體積、降低功耗、增大容量和提高性能為目標,隨著計算機硬體的發展,同時也加速了作業系統(簡稱OS)的形成和發展。
早期的作業系統
最初的電腦並沒有作業系統,人們通過各種操作按鈕來控制計算機,後來出現了彙編語言,操作人員通過有孔的紙帶將程式輸入電腦進行編譯。這些將語言內置的電腦只能由操作人員自己編寫程式來運行,不利於設備、程式的共用。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就出現了作業系統,這樣就很好實現了程式的共用,以及對計算機硬體資源的管理。
隨著計算技術和大規模積體電路的發展,微型計算機迅速發展起來。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了計算機作業系統。1976年,美國DIGITAL RESEARCH軟體公司研製出8位的CP/M作業系統。這個系統允許用戶通過控制台的鍵盤對系統進行控制和管理,其主要功能是對檔案信息進行管理,以實現硬碟檔案或其他設備檔案的自動存取。此後出現的一些8位作業系統多採用CP/M結構。
DOS作業系統
計算機作業系統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單用戶、單任務的作業系統,繼CP/M作業系統之後,還出現了C-DOS、M-DOS、TRS-DOS、S-DOS和MS-DOS等磁碟作業系統。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MS-DOS,它是在IBM-PC及其兼容機上運行的作業系統,它起源於SCP86-DOS,是1980年基於8086微處理器而設計的單用戶作業系統。後來,微軟公司獲得了該作業系統的專利權,配備在IBM-PC機上,並命名為PC-DOS。1981年,微軟的MS-DOS 1.0版與IBM的PC面世,這是第一個實際套用的16位作業系統。微型計算機進入一個新的紀元。1987年,微軟發布MS-DOS 3.3版本,是非常成熟可靠的DOS版本,微軟取得個人作業系統的霸主地位。
從1981年問世至今,DOS經歷了7次大的版本升級,從1.0版到現在的7.0版,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但是,DOS系統的單用戶、單任務、字元界面和16位的大格局沒有變化,因此它對於記憶體的管理也局限在640KB的範圍內。
作業系統新時代
計算機作業系統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多用戶多道作業和分時系統。其典型代表有UNIX、XENIX、OS/2以及Windows作業系統。分時的多用戶、多任務、樹形結構的檔案系統以及重定向和管道是UNIX的三大特點。
OS/2採用圖形界面,它本身是一個32位系統,不僅可以處理32位OS/2系統的套用軟體,也可以運行16位DOS和Windows軟體。它將多任務管理、圖形視窗管理、通信管理和資料庫管理融為一體。
Windows是Microsoft公司在1985年11月發布的第一代視窗式多任務系統,它使PC機開始進入了所謂的圖形用戶界面時代。Windows 1.x版是一個具有多視窗及多任務功能的版本,但由於當時的硬體平台為PC/XT,速度很慢,所以Windows 1.x版本並未十分流行。1987年底,Microsoft公司又推出了MS-Windows 2.x版,它具有視窗重疊功能,視窗大小也可以調整,並可把擴展記憶體和擴充記憶體作為磁碟高速快取,從而提高了整台計算機的性能,此外它還提供了眾多的應用程式。
1990年,Microsoft公司推出了Windows 3.0,它的功能進一步加強,具有強大的記憶體管理,且提供了數量相當多的Windows套用軟體,因此成為386、486微機新的作業系統標準。隨後,Windows發表3.1版,而且推出了相應的中文版。3.1版較之3.0版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受到了用戶歡迎,是當時最流行的Windows版本。1995年,Microsoft公司推出了Windows 95。在此之前的Windows都是由DOS引導的,也就是說它們還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系統,而Windows 95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系統,並在很多方面做了進一步的改進,還集成了網路功能和即插即用功能,是一個全新的32位作業系統。1998年,Microsoft公司推出了Windows 95的改進版Windows 98,Windows 98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把微軟的Internet瀏覽器技術整合到了Windows 95裡面,使得訪問Internet資源就像訪問本地硬碟一樣方便,從而更好地滿足了人們越來越多的訪問Internet資源的需要。Windows 98已經成為目前實際使用的主流作業系統。
從微軟1985年推出Windows 1.0以來,Windows系統從最初運行在DOS下的Windows 3.x,到現在風靡全球的Windows 9x/Me/2000/NT/XP,幾乎成為了作業系統的代名詞。

今日情況

大型機與嵌入式系統使用很多樣化的作業系統。在伺服器方面Linux、UNIX和WindowsServer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在超級計算機方面,Linux取代Unix成為了第一大作業系統,截止2012年6月,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中基於Linux的超級計算機占據了462個席位,比率高達92%。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Android和iOS已經成為目前最流行的兩大手機作業系統 。

201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市場份額的變化情況相對穩定。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市場一直被幾個手機製造商巨頭所控制,而安卓的壟斷地位主要得益於三星智慧型手機在世界範圍內所取得的巨大成功。2012年第三季度,安卓的市場份額高達74.8%,2011年則為57.4%。2013年第一季度,它的市場份額繼續增加,達到75%。雖然 Android 占據領先,但是蘋果iOS用戶在套用上花費的時間則比 Android 的長。雖然在這方面 Android 的數字一度接近蘋果,但是像 iPad 3 這樣的設備發布之後,蘋果的數字還是會進一步增長。Windows Phone 系統在 8.1 版發布後市場份額穩步提高,套用生態正在改善,眾多必需套用不斷更新,但是速度還略嫌遲緩。微軟收購了諾基亞,發展了許多OEM廠商,並不斷發布新機型試圖扭轉WP的不利局面,小有成效。

系統作用

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禁止硬體物理特性和操作細節,為用戶使用計算機提供了便利

指令系統(成千上萬條機器指令,它們的執行由微程式的指令解釋系統實現的)。計算機問世初期,

計算機工作者就是在裸機上通過手工操作方式進行工作。計算機硬體體系結構越來越複雜。

2.有效管理系統資源,提高系統資源使用效率

如何有效地管理、合理地分配系統資源,提高系統資源的使用效率是作業系統必須發揮的主要作用。資源利用率、系統吞吐量是兩個重要的指標。

計算機系統要同時供多個程式共同使用。操作解決資源共享問題!!如何分配、管理有限的資源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作業系統定義:作業系統是計算機系統中最基本的系統軟體,它用於有效地管理系統資源,並為用戶使用計算機提供了便利的環境 。

主要功能

作業系統的主要功能是資源管理,程式控制和人機互動等。計算機系統的資源可分為設備資源和信息資源兩大類。設備資源指的是組成計算機的硬體設備,如中央處理器,主存儲器,磁碟存儲器,印表機,磁帶存儲器,顯示器,鍵盤輸入設備和滑鼠等。信息資源指的是存放於計算機內的各種數據,如檔案,程式庫,知識庫,系統軟體和套用軟體等。

作業系統位於底層硬體與用戶之間,是兩者溝通的橋樑。用戶可以通過作業系統的用戶界面,輸入命令。作業系統則對命令進行解釋,驅動硬體設備,實現用戶要求。以現代觀點而言,一個標準個人電腦的OS應該提供以下的功能:

•進程管理(Processing management)

•記憶體管理(Memory management)

•檔案系統(File system)

•網路通訊(Networking)

•安全機制(Security)

•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

•驅動程式(Device drivers)

資源管理

系統的設備資源和信息資源都是作業系統根據用戶需求按一定的策略來進行分配和調度的。作業系統的存儲管理就負責把記憶體單元分配給需要記憶體的程式以便讓它執行,在程式執行結束後將它占用的記憶體單元收回以便再使用。對於提供虛擬存儲的計算機系統,作業系統還要與硬體配合做好頁面調度工作,根據執行程式的要求分配頁面,在執行中將頁面調入和調出記憶體以及回收頁面等。

處理器管理或稱處理器調度,是作業系統資源管理功能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在一個允許多道程式同時執行的系統里,作業系統會根據一定的策略將處理器交替地分配給系統內等待運行的程式。一道等待運行的程式只有在獲得了處理器後才能運行。一道程式在運行中若遇到某個事件,例如啟動外部設備而暫時不能繼續運行下去,或一個外部事件的發生等等,作業系統就要來處理相應的事件,然後將處理器重新分配。

作業系統的設備管理功能主要是分配和回收外部設備以及控制外部設備按用戶程式的要求進行操作等。對於非存儲型外部設備,如印表機、顯示器等,它們可以直接作為一個設備分配給一個用戶程式,在使用完畢後回收以便給另一個需求的用戶使用。對於存儲型的外部設備,如磁碟、磁帶等,則是提供存儲空間給用戶,用來存放檔案和數據。存儲性外部設備的管理與信息管理是密切結合的。

信息管理是作業系統的一個重要的功能,主要是向用戶提供一個檔案系統。一般說,一個檔案系統向用戶提供創建檔案,撤銷檔案,讀寫檔案,打開和關閉檔案等功能。有了檔案系統後,用戶可按檔案名稱存取數據而無需知道這些數據存放在哪裡。這種做法不僅便於用戶使用而且還有利於用戶共享公共數據。此外,由於檔案建立時允許創建者規定使用許可權,這就可以保證數據的安全性。

程式控制

一個用戶程式的執行自始至終是在作業系統控制下進行的。一個用戶將他要解決的問題用某一種程式設計語言編寫了一個程式後就將該程式連同對它執行的要求輸入到計算機內,作業系統就根據要求控制這個用戶程式的執行直到結束。作業系統控制用戶的執行主要有以下一些內容:調入相應的編譯程式,將用某種程式設計語言編寫的源程式編譯成計算機可執行的目標程式,分配記憶體儲等資源將程式調入記憶體並啟動,按用戶指定的要求處理執行中出現的各種事件以及與操作員聯繫請示有關意外事件的處理等。

人機互動

作業系統的人機互動功能是決定計算機系統“友善性”的一個重要因素。人機互動功能主要靠可輸入輸出的外部設備和相應的軟體來完成。可供人機互動使用的設備主要有鍵盤顯示、滑鼠、各種模式識別設備等。與這些設備相應的軟體就是作業系統提供人機互動功能的部分。人機互動部分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有關設備的運行和理解並執行通過人機互動設備傳來的有關的各種命令和要求。

虛擬記憶體

虛擬記憶體是計算機系統記憶體管理的一種技術。它使得應用程式認為它擁有連續的可用的記憶體(一個連續完整的地址空間),而實際上,它通常是被分隔成多個物理記憶體碎片,還有部分暫時存儲在外部磁碟存儲器上,在需要時進行數據交換。

用戶接口

用戶接口包括作業一級接口和程式一級接口。作業一級接口為了便於用戶直接或間接地控制自己的作業而設定。它通常包括在線上用戶接口與脫機用戶接口。程式一級接口是為用戶程式在執行中訪問系統資源而設定的,通常由一組系統調用組成。

在早期的單用戶單任務作業系統(如DOS)中,每台計算機只有一個用戶,每次運行一個程式,且次序不是很大,單個程式完全可以存放在實際記憶體中。這時虛擬記憶體並沒有太大的用處。但隨著程式占用存儲器容量的增長和多用戶多任務作業系統的出現,在程式設計時,在程式所需要的存儲量與計算機系統實際配備的主存儲器的容量之間往往存在著矛盾。例如,在某些低檔的計算機中,物理記憶體的容量較小,而某些程式卻需要很大的記憶體才能運行;而在多用戶多任務系統中,多個用戶或多個任務更新全部主存,要求同時執行獨斷程式。這些同時運行的程式到底占用實際記憶體中的哪一部分,在編寫程式時是無法確定的,必須等到程式運行時才動態分配。

用戶界面

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簡稱 UI,亦稱使用者界面[1])是系統和用戶之間進行互動和信息交換的媒介,它實現信息的內部形式與人類可以接受形式之間的轉換。

用戶界面是介於用戶與硬體而設計彼此之間互動溝通相關軟體,目的在使得用戶能夠方便有效率地去操作硬體以達成雙向之互動,完成所希望藉助硬體完成之工作,用戶界面定義廣泛,包含了人機互動與圖形用戶接口,凡參與人類與機械的信息交流的領域都存在著用戶界面。用戶和系統之間一般用面向問題的受限自然語言進行互動。目前有系統開始利用多媒體技術開發新一代的用戶界面。

分類方法

作業系統的種類相當多,各種設備安裝的作業系統可從簡單到複雜,可分為智慧卡作業系統、實時作業系統、感測器節點作業系統、嵌入式作業系統、個人計算機作業系統、多處理器作業系統、網路作業系統和大型機作業系統。

套用領域

可分為桌面作業系統、伺服器作業系統、嵌入式作業系統;

所支持用戶數

可分為單用戶作業系統(如MSDOS、OS/2.Windows)、多用戶作業系統(如UNIX、Linux、MVS);

源碼開放程度

可分為開源作業系統(如Linux、FreeBSD)和閉源作業系統(如Mac OS X、Windows);

硬體結構

可分為網路作業系統(Netware、Windows NT、OS/2 warp)、多媒體作業系統(Amiga)、和分散式作業系統等;

作業系統環境

可分為批處理作業系統(如MVX、DOS/VSE)、分時作業系統( 如Linux、UNIX、XENIX、Mac OS X)、實時作業系統(如iEMX、VRTX、RTOS,RT WINDOWS);

存儲器定址寬

可以將作業系統分為8位、16位、32位、64位、128位的作業系統。早期的作業系統一般只支持8位和16位存儲器尋指寬度,現代的作業系統如Linux和Windows 7都支持32位和64位。

主要類型

批處理

批處理作業系統(Batch Processing Operating System)的工作方式是:用戶將作業交給系統操作員,系統操作員將許多用戶的作業組成一批作業,之後輸入到計算機中,在系統中形成一個自動轉接的連續的作業流,然後啟動作業系統,系統自動、依次執行每個作業。最後由操作員將作業結果交給用戶。批處理作業系統的特點是:多道和成批處理。

分時

分時作業系統(Time Sharing Operating System,簡稱 TSOS)的工作方式是:一台主機連線了若干個終端,每個終端有一個用戶在使用。用戶互動式地向系統提出命令請求,系統接受每個用戶的命令,採用時間片輪轉方式處理服務請求,並通過互動方式在終端上向用戶顯示結果。用戶根據上步結果發出下道命令。分時作業系統將CPU的時間劃分成若干個片段,稱為時間片。作業系統以時間片為單位,輪流為每個終端用戶服務。每個用戶輪流使用一個時間片而使每個用戶並不感到有別的用戶存在。分時系統具有多路性、互動性、“獨占”性和及時性的特徵。多路性指,伺時有多個用戶使用一台計算機,巨觀上看是多個人同時使用一個CPU,微觀上是多個人在不同時刻輪流使用CPU。互動性是指,用戶根據系統回響結果進一步提出新請求(用戶直接干預每一步)。“獨占”性是指,用戶感覺不到計算機為其他人服務,就像整個系統為他所獨占。及時性指,系統對用戶提出的請求及時回響。它支持位於不同終端的多個用戶同時使用一台計算機,彼此獨立互不干擾,用戶感到好像一台計算機全為他所用。

常見的通用作業系統是分時系統與批處理系統的結合。其原則是:分時優先,批處理在後。“前台”回響需頻繁互動的作業,如終端的要求; “後台”處理時間性要求不強的作業。

實時

實時作業系統(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簡稱 RTOS)是指使計算機能及時回響外部事件的請求在規定的嚴格時間內完成對該事件的處理,並控制所有實時設備和實時任務協調一致地工作的作業系統。實時作業系統要追求的目標是:對外部請求在嚴格時間範圍內做出反應,有高可靠性和完整性。其主要特點是資源的分配和調度首先要考慮實時性然後才是效率。此外,實時作業系統應有較強的容錯能力。

網路

網路作業系統(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簡稱 NOS)通常運行在伺服器上的作業系統,是基於計算機網路的,是在各種計算機作業系統上按網路體系結構協定標準開發的軟體,包括網路管理、通信、安全、資源共享和各種網路套用。其目標是相互通信及資源共享。在其支持下,網路中的各台計算機能互相通信和共享資源。其主要特點是與網路的硬體相結合來完成網路的通信任務。網路作業系統被設計成在同一個網路中(通常是一個局部區域網路LAN,一個專用網路或其他網路)的多台計算機中的可以已分享檔案和印表機訪問 。 流行的網路作業系統有Linux,UNIX,BSD,Windows Server, Mac OS X Server,Novell NetWare等。

分散式

分散式作業系統(Distributed Software Systems)是為分布計算系統配置的作業系統。大量的計算機通過網路被連結在一起,可以獲得極高的運算能力及廣泛的數據共享。這種系統被稱作分散式系統(DistributedSystem) 。它在資源管理,通信控制和作業系統的結構等方面都與其他作業系統有較大的區別。由於分布計算機系統的資源分布於系統的不同計算機上,作業系統對用戶的資源需求不能像一般的作業系統那樣等待有資源時直接分配的簡單做法而是要在系統的各台計算機上搜尋,找到所需資源後才可進行分配。對於有些資源,如具有多個副本的檔案,還必須考慮一致性。所謂一致性是指若干個用戶對同一個檔案所同時讀出的數據是一致的。為了保證一致性,作業系統須控制檔案的讀、寫、操作,使得多個用戶可同時讀一個檔案,而任一時刻最多只能有一個用戶在修改檔案。分布作業系統的通信功能類似於網路作業系統。由於分布計算機系統不像網路分布得很廣,同時分布作業系統還要支持並行處理,因此它提供的通信機制和網路作業系統提供的有所不同,它要求通信速度高。分布作業系統的結構也不同於其他作業系統,它分布於系統的各台計算機上,能並行地處理用戶的各種需求,有較強的容錯能力。

分散式作業系統是網路作業系統的更高形式,它保持了網路作業系統的全部功能,而且還具有透明性、可靠性和高性能等。網路作業系統和分散式作業系統雖然都用於管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計算機,但最大的差別是:網路作業系統知道確切的網址,而分散式系統則不知道計算機的確切地址;分散式作業系統負責整個的資源分配,能很好地隱藏系統內部的實現細節,如對象的物理位置等。這些都是對用戶透明的。

大型機

大型機(Mainframe Computer),也稱為大型主機。大型機使用專用的處理器指令集、作業系統和套用軟體。最早的作業系統是針對20世紀60年代的大型主結構開發的,由於對這些系統在軟體方面做了巨大投資,因此原來的計算機廠商繼續開發與原來作業系統相兼容的硬體與作業系統。這些早期的作業系統是現代作業系統的先驅。現代的大型主機一般也可運行Linux或Unix變種。

嵌入式

嵌入式作業系統(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是用在嵌入式系統的作業系統。嵌入式系統使用非常廣泛的作業系統。嵌入式設備一般專用的嵌入式作業系統(經常是實時作業系統,如VxWorks、eCos)或者指定程式設計師移植到這些新系統。以及某些功能縮減版本的Linux(如Android,Tizen,MeeGo,webOS)或者其他作業系統。某些情況下,嵌入式作業系統指稱的是一個自帶了固定套用軟體的巨大泛用程式。在許多最簡單的嵌入式系統中,所謂的作業系統就是指其上唯一的應用程式。

桌面

桌面作業系統主要用於個人計算機上。個人計算機市場從硬體架構上來說主要分為兩大陣營,PC機與Mac機,從軟體上可主要分為兩大類,分別為類Unix作業系統和Windows作業系統:

Unix和類Unix作業系統:Mac OS X,Linux發行版(如Debian,Ubuntu,Linux Mint,openSUSE,Fedora,Mandrake,Red Hat,Centos 等);

微軟公司Windows作業系統: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8.1,Windows10等

1.

Unix和類Unix作業系統:Mac OS X,Linux發行版(如Debian,Ubuntu,Linux Mint,openSUSE,Fedora,Mandrake,Red Hat,Centos 等);

2.

微軟公司Windows作業系統: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8.1,Windows10等

伺服器

伺服器作業系統一般指的是安裝在大型計算機上的作業系統,比如Web伺服器、套用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等。伺服器作業系統主要集中在三大類:

Unix系列:SUNSolaris,IBM-AIX,HP-UX,FreeBSD,OS X Server等;

Linux系列:Red Hat Linux,CentOS,Debian,UbuntuServer等;

Windows系列:Windows NT Server,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 2008,Windows Server 2008 R2,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server technical等。

1.

Unix系列:SUNSolaris,IBM-AIX,HP-UX,FreeBSD,OS X Server等;

2.

Linux系列:Red Hat Linux,CentOS,Debian,UbuntuServer等;

3.

Windows系列:Windows NT Server,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 2008,Windows Server 2008 R2,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server technical等。

簡單作業系統

簡單作業系統,指的是計算機初期所配置的作業系統,如IBM公司的磁碟作業系統DOS/360和微型計算機的作業系統CP/M等。這類作業系統的功能主要是操作命令的執行,檔案服務,支持高級程式設計語言編譯程式和控制外部設備等。

典型系統

UNIX

UNIX 是一個強大的多用戶、多任務作業系統,支持多種處理器架構,按照作業系統的分類,屬於分時作業系統。UNIX 最早由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於1969年在美國AT&T的貝爾實驗室開發。

類Unix(Unix-like)作業系統指各種傳統的Unix以及各種與傳統Unix類似的系統。它們雖然有的是自由軟體,有的是商業軟體,但都相當程度地繼承了原始UNIX的特性,有許多相似處,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遵守POSIX規範。類Unix系統可在非常多的處理器架構下運行,在伺服器系統上有很高的使用率,例如大專院校或工程套用的工作站。

Linux

基於Linux的作業系統是20世紀1991年推出的一個多用戶、多任務的作業系統。它與UNIX完全兼容。Linux最初是由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計算機系學生Linus Torvalds在基於UNIX的基礎上開發的一個作業系統的核心程式,Linux的設計是為了在Intel微處理器上更有效的運用。其後在理察·斯托曼的建議下以GNU通用公共許可證發布,成為自由軟體Unix變種。它的最大的特點在於他是一個原始碼公開的自由及開放源碼的作業系統,其核心原始碼可以自由傳播。

經歷數年的披荊斬棘,自由開源的Linux系統逐漸蠶食以往專利軟體的專業領域,例如以往計算機動畫運算巨擘──SGI的IRIX系統已被Linux家族及貝爾實驗室研發小組設計的九號計畫與Inferno系統取代,皆用於分散表達式環境。它們並不像其他Unix系統,而是選擇自帶圖形用戶界面。九號計畫原先並不普及,因為它剛推出時並非自由軟體。Linux有各類發行版,通常為GNU/Linux,如Debian(及其衍生系統Ubuntu、Linux Mint)、Fedora、openSUSE等。Linux發行版作為個人計算機作業系統或伺服器作業系統,在伺服器上已成為主流的作業系統。

Mac OS X

Mac OS是一套運行於蘋果Macintosh系列電腦上的作業系統。Mac OS是首個在商用領域成功的圖形用戶界面。Macintosh組包括比爾·阿特金森(Bill Atkinson)、傑夫·拉斯金(Jef Raskin)和安迪·赫茨菲爾德(Andy Hertzfeld)。Mac OS X 於 2001年 首次在商場上推出。它包含兩個主要的部分:Darwin,是以 BSD 原始代碼和 Mach 微核心 為基礎,類似 Unix 的開放原始碼環境。

Windows

Windows是由微軟公司成功開發的作業系統.Windows是一個多任務的作業系統,他採用圖形視窗界面,用戶對計算機的各種複雜操作只需通過點擊滑鼠就可以實現。

Microsoft Windows系列作業系統是在微軟給IBM機器設計的MS-DOS的基礎上設計的圖形作業系統。Windows系統,如Windows 2000、Windows XP皆是創建於現代的Windows NT核心。NT核心是由OS/2和OpenVMS等系統上借用來的。Windows可以在32位和64位的Intel和AMD的處理器上運行,但是早期的版

本也可以在DEC Alpha、MIPS與PowerPC架構上運行。 雖然由於人們對於開放原始碼作業系統興趣的提升,Windows的市場占有率有所下降,但是到2004年據庫服務等一些功能。

Windows XP在2001年10月25日發布,2004年8月24日發布服務包2,2008年4月21日發布最新的服務包3。 微軟上一款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開發代碼為Longhorn)於2007年1月30日發售[4]。Windows Vista增加了許多功能,尤其是系統的安全性和網路管理功能,並且其擁有界面華麗的Aero Glass。但是整體而言,其在全球市場上的口碑卻並不是很好。Windows 8微軟在2012年10月正式推出,系統有著獨特的metro開始界面和觸控式互動系統,2013年10月17日晚上7點,Windows 8.1在全球範圍內,通過Windows上的套用商店進行更新推送。2014年1月22日,微軟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發布會,正式發布了Windows 10消費者預覽版。

iOS

iOS作業系統是由蘋果公司開發的手持設備作業系統。iOS與蘋果的Mac OS X作業系統一樣,它也是以Darwin為基礎的,因此同樣屬於類Unix的商業作業系統。原本這個系統名為iPhone OS,直到2010年6月7日WWDC大會上宣布改名為iOS。截止至2011年11月,根據Canalys的數據顯示,iOS已經占據了全球智慧型手機系統市場份額的30%,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為43%。

Android

Android是一種以Linux為基礎的開放原始碼作業系統,主要使用於便攜設備。Android作業系統最初由Andy Rubin開發,最初主要支持手機。2005年由Google收購注資,並組建開放手機聯盟開發改良,逐漸擴展到平板電腦及其他領域上。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首次超過塞班系統,躍居全球第一。 2012年11月數據顯示,Android占據全球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市場76%的份額,中國市場占有率為90%。

WP

Windows Phone(簡稱:WP)是微軟發布的一款手機作業系統,它將微軟旗下的Xbox Live遊戲、Xbox Music音樂與獨特的視頻體驗集成至手機中。微軟公司於2010年10月11日晚上9點30分正式發布了智慧型手機操作

系統Windows Phone,並將其使用接口稱為“Modern”接口。2011年2月,“諾基亞”與微軟達成全球戰略同盟並深度合作共同研發。2011年9月27日,微軟發布Windows Phone 7.5。2012年6月21日,微軟正式發布Windows Phone 8,採用和Windows 8相同的Windows NT核心,同時也針對市場的Windows Phone 7.5發布Windows Phone 7.8。2014年4月2日,微軟在舊金山召開Build2014開發者大會。大會上微軟推出Windows Phone 8.1更新,2014年8月4日晚,微軟正式向WP開發者推送了WP8.1 GDR1預覽版,即WP8.1 Update。

Chrome OS

Chrome OS是由谷歌開發的一款基於Linux的作業系統,發展出與網際網路緊密結合的雲作業系統,工作時運行Web應用程式。谷歌在2009年7月7日發布該作業系統,並在2009年11月19日以Chromium OS之名推出相應的開源項目,並將Chromium OS代碼開源。

Chrome OS同時支持Intel x86以及ARM處理器,軟體結構極其簡單,可以理解為在Linux的核心上運行一個使用新的視窗系統的Chrome瀏覽器。對於開發人員來說,web就是平台,所有現有的web套用可以完美的在Chrome OS中運行,開發者也可以用不同的開發語言為其開發新的web套用。

發展年表

年表
年份系統名稱
1956年 GM-NAA I/O
1959年 SHARE Operating System
1960年 IBSYS
1961年 CTSS MCP (Burroughs Large Systems)
1962年 GCOS
1964年 EXEC 8 OS/360 (宣稱)、 TOPS-10
1965年 Multics (宣稱) OS/360 (上市)、 Tape Operating System (TOS)
1966年 DOS/360 (IBM)、MS/8
1967年 ACP (IBM)、CP/CMS、 ITS、WAITS
1969年 TENEX 、 Unix
1970年 DOS/BATCH 11 (PDP-11)
1971年 OS/8
1972年 MFT (operating system) 、 MVT、 RDOS、SVS、VM/CMS
1973年 Alto OS、RSX-11D、RT-11、VME
1974年 MVS (MVS/XA)
1975年 BS2000
1976年 CP/M、TOPS-20
1978年 Apple DOS 3.1 (蘋果公司第一個作業系統)、TripOS、VMS Lisp Machine (CADR)
1979年 POS、NLTSS
1980年 OS-9、QDOS、SOS、XDE (Tajo)、Xenix
1981年 MS-DOS
1982年 Commodore DOS、SunOS (1.0)、Ultrix
1983年 Lisa OS、Coherent、Novell NetWare、ProDOS
1984年 Macintosh OS (系統 1.0)、MSX-DOS、QNX、UniCOS
1985年 AmigaOS、Atari TOS、MIPS OS、Oberon operating system、Microsoft Windows 1.0 (Windows第一版)
1986年 AIX、GS-OS、HP-UX
1987年 Arthur、IRIX (SGI推出的第一個版本號是3.0)、Minix、OS/2 (1.0)、Microsoft Windows 2.0
1988年 A/UX (蘋果電腦)、LynxOS、MVS/ESA、OS/400
1989年 1989年、NeXTSTEP (1.0)、RISC OS、SCO Unix (第三版)
1990年 Amiga OS 2.0、BeOS (v1)、OSF/1、Microsoft Windows 3.0
1991年 SunOS 4.1.x、Linux
1992年 386BSD 0.1、Amiga OS 3.0、Solaris 2.0 (SunOS 4.x的繼承者,以SVR4為基礎,而非BSD)、Microsoft Windo、s 3.1
1993年 Solaris 2.1、Solaris 2.2、Solaris 2.3、Plan 9 (第一版)、FreeBSD、NetBSD、Microsoft Windows NT 3.1 (第一版NT)
1994年 Solaris 2.4
1995年 Solaris 2.5、Digital UNIX (aka Tru64)、OpenBSD、OS/390、Microsoft Windows 95
1996年 Microsoft Windows95 OSR2(OSR=OEMServicerelease) (即:Windows 97)、Microsoft Windows NT 4.0
1997年 Solaris 2.6、Inferno、Mac OS 7.6 (第一版官方正式命名為Mac OS)、SkyOS
1998年 Solaris 7 (第一款64位元Solaris版本,是2.7捨棄主版本號的稱謂)、Microsoft Windows 98
1999年 AROS、Mac OS 8、Microsoft Windows 98 Second Edition
2000年 Solaris 8、AtheOS、Mac OS 9、MorphOS、Microsoft Windows 2000、Microsoft Windows Me、Mac OS X Public Beta (公開測試版)(2000年9月13日)
2001年 Mac OS X 10.0 Cheetah(印度豹)(2001年3月24日)、Amiga OS 4.0 (2001年5月)、Mac OS X 10.1 Puma(美洲獅)(2001年9月25日)、Microsoft Windows XP、z/OS
2002年 Solaris 9 for SPARC、Microsoft Windows XP 64-bit Edition、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Syllable、Mac OS X 10.2 Jaguar(美洲虎)(2002年8月23日)
2003年 Solaris 9 for x86、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2003年3月28日)、Microsoft Windows XP 64-bit Edition - 以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為基礎,同一天釋出。、Mac OS X 10.3 Panther(黑豹)(2003年10月24日)
2004年 Microsoft 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
2005年 Solaris 10、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x64 Edition、Mac OS X 10.4 Tiger(老虎)(2005年4月29日)
2006年 Microsoft Windows Vista、Linux Mint、iOS(原名iPhone OS)
2007年 Mac OS X 10.5 Leopard(美洲豹)(2007年10月26日)
2008年 Ubuntu 8.04 LTS、OpenSolaris 08/05、Android、Ubuntu 8.10、OpenSolaris 08/11、Windows Server 2008
2009年 Ubuntu 9.04、Mac OS X v10.6 Snow Leopard (雪豹)(2009年8月28日)、Windows Server 2008 R2、Windows 7、Ubuntu 9.10、Chrome OS
2010年 ubuntu 10.04、ubuntu 10.10、Windows Phone 7
2011年 Ubuntu 11.04、Ubuntu 11.10、Mac OS X 10.7 Lion
2012年 Ubuntu 12.04、Ubuntu 12.10、OS X 10.8 Mountain Lion、Microsoft Windows 8(2012年10月25日)、Mac OS X Server v10.4 “Tiger”、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Phone 8
2013年Windows 8.1、Windows Server 2012 R2、Ubuntu 13.04、Mac OS X 10.9 Mavericks
2014年 China Operating System(中國作業系統)、Ubuntu 14.04、Windows Phone 8.1 Common operating platform(中國通用操作平台 0.1)、Mac OS X v10.10Yosemite、 Windows Technical Preview、SteamO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