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飼507

kg/公頃,乾飼草達到14539 kg/公頃,乾飼草單產為11441 kg/公頃,分別比對照品種增產25.9%,20.3%和23.9%。

中飼507是中國農科院作物所選育的牧草型四倍體黑麥新品種,該品種於2004年12月通過全國牧草飼料作物審定委員會的審定。
品種來源及選育過程
1990年選用結實率較高,成熟較早的荷蘭四倍體黑麥AR174為母本,以分櫱多、葉量大、植株繁茂、抗寒性強的蘇聯四倍體黑麥AR307為父本,經過有性雜交和對株高、葉量、生物量等飼用性狀的定向系選,於1996年培育出優良穩定株系,其結合了雙親的優良特性,表現抗寒性強,結實性好,成熟期適中,株高、葉量、繁茂性和飼用品質等性狀顯著優於親本。1996年將其定名為4R507(中飼507)並進入鑑定試驗,1999年升入品種比較試驗,2001年參加全國區域試驗,並同步進行生產試驗。在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中,青飼、青貯產量比對照品種冬牧70黑麥平均增產23.2%,乾飼草產量比對照品種冬牧70黑麥增產20.2%。
產量表現
該品種1996-1998年在本所參加鑑定試驗,三年試驗青飼、乾飼草和籽粒單產分別達到49020 kg/公頃、12195 kg/公頃和4005 kg/公頃,比對照冬牧70黑麥均增產25%以上; 1999-2000年品比試驗,青飼、乾飼草和籽粒平均單產分別達到45173 kg/公頃、11149 kg/公頃和3797 kg/公頃,比對照冬牧70黑麥分別增產19.5%、14.9%和22.3%;在2001-2003年全國區域試驗中,該品種最高青飼單產達到53531 kg/公頃,乾飼草達到14539 kg/公頃,三年平均青飼單產為46184 kg/公頃,乾飼草單產為11441 kg/公頃,籽粒單產為3736 kg/公頃,分別比對照品種增產25.9%,20.3%和23.9%。
品質分析
2002年經國家飼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中飼507四倍體黑麥青貯收割期粗蛋白含量達到14.38%,賴氨酸含量達到0.54%,粗脂肪含量3.2%;粗纖維35.9%;類胡蘿蔔素21.16%;磷2606mg/kg。各項營養成分指標均明顯優於對照品種冬牧70黑麥,為優質牧草作物品種。
特徵特性
該品種為強冬性晚熟品種,株高150-165 cm,莖稈粗壯,葉片長而寬厚,青綠期長,不早衰,葉莖比高,生物量大,成熟期落黃好。穗呈長方形,每穗小穗數25-30個,每穗結實粒數為30-40粒,千粒重45-55克。對白粉免疫,高抗條銹、葉銹和稈銹,可耐-250~-300C低溫,抗逆抗倒
飼料用途
中飼507四倍體黑麥產草量高,飼草營養品質好,具有多種加工利用形式。在冬春枯草季節刈割青飼可直接飼餵牛、羊,也可加工優質草粉;灌漿期收割可製作優質青貯或曬制優質乾飼草;成熟期收穫籽粒可糧用或加工精飼料。飼草產品可根據市場需求隨時進行調整,生產風險小,經濟效益高。
適種區域
中飼507四倍體黑麥是新型冬春飼料飼草資源,適合在黃淮海、華北、西北及東北地區秋播,可與玉米、水稻、棉花、大豆等糧、經、飼、油作物組配構成高效種植方式,尤其在“三北”地區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可作為農區、農牧交錯帶及城市郊區種植結構調整的優勢作物。
栽培要點
中飼507黑麥對水肥條件要求不特別嚴格,在黃淮海、華北、東北及西北地區的適宜播期為9月下旬-10月中旬;播種量135-225 kg/公頃,晚播時,播量應適當加大。制種田有效穗數應控制在450-525萬穗/公頃,生產飼草有效莖數應控制在600-750萬莖/公頃;在水肥管理上,飼草生產田以施氮肥為主,制種田需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北方需澆冬水和返青水,制種田可晚澆返青水或早春壓麥控制第一節間長度,防止倒伏。多次刈割青飼的生產田應在每次刈割後,立即澆水施肥以促進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