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地帶[國際政治概念]

中間地帶[國際政治概念]

中間地帶(intermediate zones)國際政治中的一種理論。它就是在政治、地理和國際戰略等方面處在大國和國家集團影響之下的地區或者國家。

概念

中間地帶(intermediate zones)指的是那些或在地理上,或在政治上,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地處在大國夾縫之中的國家或者地區。

起源

麥金德曾把歐亞大陸的核心部位比作“大陸心臟”,認為控制這一核心是控制世界的基礎。20世紀快結束的時候,美國戰略家布熱津斯基重新演繹了這一理論。他把前蘇聯地區稱為歐亞大陸戰略“棋盤”上的“中間地帶”。

類型

中間地帶分為三種類型:“無人中間地帶”、“單一性政治中間地帶”和“多元性政治中間地帶”,其中多數“中間地帶”表現為“多元性政治中間地帶”,而“單一性政治中間地帶”僅限於少數地區。“無人中間地帶”,如南極、北極等等; “單一性政治中間地帶”,如朝鮮半島、蒙古國、尼泊爾等;“多元性政治中間地帶”,如東歐、高加索、中亞、中東、東南亞等。

特徵

一、利益和關係的多元性及其不可協調性。例如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主題的民族普什圖人的數量十分多,但也擁有大量的跨國民族,兩國曾因此形成持續多年的邊界糾紛。

二、文化的多元性和宗教的複雜性以及歷史演變進程的差異性。總的來說,“中間地帶”的國家屬於多民族、多宗教和多文化的公家,即使在同一個宗教地區,也因為存在深刻而持久的教派衝突而呈現出一種政治上的破裂狀態。

三、內部國際關係的衝突性和對外的依賴性。由於歷史、文化和宗教存在巨大的差異,“中間地帶”的許多國家之間存在著深刻的矛盾。

四、內外挑戰的相似性和傳染性。

五、自然資源和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六、經濟和科技總體水平上的落後性。

七、國際道德觀的相對性、多變性和模糊性。

國際政治意義

一、樞紐之區

中間地帶是世界戰爭與和平的樞紐之區。

二、連線地帶

歷來就是,早期主要是通過軍事途徑來爭奪“中間地帶”,使其成為大國“實際”上的接觸點。二次世界大戰後,大國越來越重視通過政治途徑來解決涉及中間地帶的國際問題,在談判桌上中間地帶依然是連線地帶。

三、緩衝地帶

中間地帶不僅是實際的“接觸點”,同時也是大國之間彼此試探對方戰略意圖和決心的 “緩衝地帶”,希望通過在這一地區的試探了解對方的強度,以便對自身戰略和策略做出相應的挑戰,確保自身在該區域和全球利益。

政治表現

21世紀初的顏色革命。

伊拉克戰爭2003年3月20日。

2008年7月4日喬治亞發動“奧運戰爭”。

2008年科索沃獨立。

2013年烏克蘭危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