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20講

圖書信息

中醫基礎20講中醫基礎20講
作者 孫理軍//張登本|主編:張登本//孫理軍
出版社 西安交大
ISBN 9787560534244
出版時間 2010-2-1
開本 16開
頁數 278
版次 2010-02-01 第1版
印次 2010-02-01 第1次印刷

內容簡介

中醫學是具有濃郁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醫學,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和醫療實踐中,逐漸積累總結而成的,是具有獨特理論體系和豐富診療手段的醫學。在歷史的長河中,中醫學對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過巨大的貢獻。時至今日中醫學仍以其特有的理論體系和卓越的診療效果,獨立於世界醫學之林,頗受世人矚目,學習研讀中醫藥的人員也越來越多。
本書以獨特的思路與方法,系統地闡述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中醫學的基礎特點、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人體結構與功能、疾病發生的原因與機理、疾病的防治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以及基本規律、基本原理和原則。

目錄

第1講 中醫理論的形成及其特點
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
(一)以古代解剖知識為基礎
(二)長期對疾病的認識和治療經驗的積累
(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知識的滲透
(四)古代哲學理論的影響
二、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概況
(一)基礎醫學
(二)臨床醫學
(三)藥物學
(四)方劑學
(五)針灸學
三、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第2講 陰陽理論及其套用
一、陰陽的概念
二、陰陽的特性
三、陰陽的相互關係
(一)陰陽的對立制約
(二)陰陽的互根互用
(三)陰陽的消長平衡
(四)陰陽的相互轉化
四、陰陽理論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一)說明人體的組織機構
(二)解釋人體的生理活動
(三)解釋人體的病理變化
(四)指導疾病的診斷
(五)指導疾病的防治
(六)歸納藥物的性能
第3講 五行理論及其套用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
三、事物五行屬性的歸類
四、五行的生克關係I
(一)一般狀態的調節平衡
(二)特殊狀態的相互影響I
五、五行理論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一)說明臟腑的生理及相互關係
(二)解釋五臟系統疾病的傳變規律
(三)指導五臟系統疾病的診斷1
(四)指導五臟系統疾病的治療
第4講 心繫統功能
一、心的主要生理
(一)主血脈
(二)主藏
二、心的系統聯繫
(一)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
(二)心開竅於舌
(三)心在液為汗
(四)心在志為喜
(五)心包絡
(六)腦
(七)小腸
第5講 肺系統功能
一、肺的主要生理
(一)主宣發肅降
(二)主氣
(三)助心行血
(四)通調水道
二、肺的系統聯繫
(一)肺在體合皮,其華在毛
(二)肺開竅於鼻,喉為肺之門戶
(三)肺在液為涕
(四)肺在志為悲(憂)
(五)大腸
第6講 脾系統功能
一、脾的主要生理
(一)主運化
(二)主升
(三)主統血
二、脾的系統聯繫
(一)脾在體合肉,主四肢
(二)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三)脾在液為涎
(四)脾在志為思
(五)胰
(六)胃
第7講 肝系統功能
一、肝的主要生理
(一)主疏泄
(二)主藏血
二、肝的系統聯繫
(一)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
(二)肝開竅於目
(三)肝在液為淚
(四)肝在志為怒
(五)膽
第8講 腎系統功能
一、腎的主要生理
(一)主藏精
(二)主水液
(三)主納氣
二、腎的系統聯繫
(一)腎在體合骨,其華在發
(二)腎開竅於耳及二陰
(三)腎在液為唾
(四)腎在志為恐
(五)命門
(六)膀胱
(七)三焦
(八)女子胞
(九)精室
第9講 臟腑關係
一、髒與髒的關係
(一)心與肺
(二)心與脾
(三)心與肝
(四)心與腎
(五)肺與脾
(六)肺與肝
(七)肺與腎
(八)肝與脾
(九)肝與腎
(十)脾與腎
二、髒與腑的關係
(一)心與小腸
(二)肺與大腸
(三)脾與胃
(四)肝與膽
……
第10講 精氣理論
第11講 血理論
第12講 津液理論
第13講 經絡理論
第14講 體質理論
第15講 外感病因
第16講 內傷及其他病因
第17講 發病原理
第18講 基本病機
第19講 治則治法
第20講 預防康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