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實踐最初出現在美國,是隨著人類對健康的希望和醫療市場的需求應運而生。人口的老齡化、急性傳染病的蔓延、慢性病發病率的提升以及環境的不斷惡化,尤其是社會財富的不斷涌流人口素質的不斷提高、人類對健康觀念的改變,導致了醫療衛生需求不斷增長。雖然在美國已經有20多年健康管理的實踐和套用研究的歷史,但至今尚未形成全民系統的理論研究和權威的專著。目前公認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調動個體和群體及整個社會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應。一般來說,健康管理的服務流程由以下5個部分組成:
1. 健康管理體檢
2. 健康評估
3. 個人健康諮詢
4. 個人健康管理後續服務
5. 專項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務
我國現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結構、經濟結構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近十幾年來對於健康的消費需求已由簡單、單一的醫療治療性,向疾病預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進型轉變,也催生了健康管理在國內的誕生,正在成為巨大的需求和市場潛力,並由此越來越多吸引著社會的有效資源,逐漸成為一個具有遠大發展前景的產業。但健康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相當專業和複雜,業內尚未形成統一公認模式,目前健康管理市場還處在盲目和無序的探索階段。國家政府也非常重視健康管理這一新興行業,2005年起新增加了健康管理師職業,在一定程度緩解專業人才的緊缺狀況,促進和規範健康管理行業的有序發展。我國關於健康管理的定義,基本是沿用陳君石、黃建始主編的《健康管理師》培訓教材中關於健康管理的定義是:“健康管理是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監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諮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風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面過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調動個體和群體及整個社會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體做法就是為個體和群體(包括政府)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科學信息,並創造條件採取行動來改善健康”。
中醫治未病
在我國悠久浩瀚的中醫發展道路上,早已出現健康管理的思想火花。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已經孕育著“預防為主”的健康管理思想。中醫“治未病”是中醫學預防為主、注重養生思想集中體現。“未病”不僅指疾病的萌芽狀態,而且包括疾病在動態變化中可能出現的趨向和未來時段可能表現出的狀態。這種“未病”狀態在常規現代西醫體檢中應該是看不到任何異常的指標或者其他進展徵象的,而通過傳統的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上工”(高明醫生)可以明了身體的當前狀況和預判出可能會出現的疾病趨勢,從而針對這一趨勢來給出相應的預防措施。總而言之中醫的“治未病”就是通過中醫的診斷結果綜合運用相應中醫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通過食療、藥療、針灸、推拿、藥浴、茶飲、導引等等傳統中醫療法,達到增強體質,防患於未然或促進疾病的康復、防止疾病傳變的目的。它的涵義非常廣泛,可以分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康復”三個層次。
中國特色
千百年來大量的醫療實踐證明,中醫藥對於促進人類健康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中醫學以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動態辯證觀、中醫“治未病”思想作為基石以維護人類的健康。中醫“治未病”包含中醫養生學、中醫體質學等理論方法,它強調人們平素應該注重保養身體,培養正氣,並根據體質偏頗的不同,結合運用傳統中醫療法,以祛除病邪,扶助正氣,使人體氣血沖和,經絡通暢,陰陽平衡,提高機體的抵禦病邪能力。在中醫“治未病”原則指導下,對於各種疾病的預防,尤其對亞健康防治有著積極意義,逐漸為人們所公認和接受。同時,中醫學的辨證論治思維則能客觀描述和評估健康狀態的變化過程,而不是局限於現代醫學對疾病危險因素的評估。 因此,中醫在整體上對個人的健康狀態進行衡量,是真正意義上的個體化健康管理,將“治未病”的內容與健康管理的各流程相結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管理。
具體內容
1.中醫健康狀態信息採集與管理:
中醫健康狀態信息包含傳統中醫診斷所需要的舌、面、脈、問等信息。也就是健康管理師或醫護人員藉助於現代化中醫診斷設備採集健康狀態信息,如體質問卷、舌診、面診、脈診等,並對採集到的信息進行數位化分析。同時把信息存儲於計算機中,從而建立檢測者的中醫健康檔案。
2.健康狀態辨識與評估:
對採集到的中醫健康狀態信息綜合分析之後,予以體質辨識、寒熱、陰陽和虛實等屬性的辨識及五態人格等相關中醫特色辨識,並對檢測者的健康狀態和發展轉歸有較客觀準確地評估及相關危險因素的預警。
3.健康養生與干預指導:
根據檢測結果,健康管理師或醫護人員對於檢測者在飲食起居、情志調攝、食療藥膳、經絡穴位、茶飲藥浴、運動鍛鍊等生活各環節方面進行養生和干預指導,同時可提供相關中醫特色療法的建議。便於檢測者可以選擇適合於自己的養生方式和方法,而且對於比較嚴重的健康問題引起重視並及時就醫。
4.干預效果評估:
評估干預措施是否有效地改善了檢測者的健康狀態,這就要求健康狀態信息能夠存儲且能夠進行干預措施前後的對比功能。隨著現代中醫診斷儀器的進步,為中醫健康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目前已經可以體質問卷、脈診、舌診、面診等中醫特色四診結果做到“標準化”“量化”“圖表化”,讓檢測者和健康管理師們能一目了然。通過前後兩次的檢測結果的對比,檢測者可以明確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得到改善,哪些方面有明顯改善,哪些方面還需要加強,讓以前中醫師那種“有理說不清”的局面變得十分直白明顯。
5.各種慢病管理的相關服務
對於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患者,中醫健康管理也有其獨特優勢,通過社區和大量人群的基本信息採集,和各種中醫養生干預方法的實施,可以針對各種體質和各疾病階段篩選出一套行之有效和適宜的保養方法,已提高慢病人群的生活質量,減少醫療支出。
結語
健康管理的核心是健康風險的評估和控制。中醫健康管理系統為適應社會對健康的需求,發揮中醫養生保健的優勢,滿足“治未病”需要,將中醫“治未病”的有關理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凝集眾中醫的智慧,實現“簡、便、廉”地對普通人群健康狀況進行評估預測,根據健康狀況提出相應的中醫健康養生保健計畫,以確保實現預定的健康目標 。綜上所述,中醫健康管理就是是運用中醫學“治未病”“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核心思想”,結合現代健康管理學的理論方法,通過對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及患病人群進行中醫的全面信息採集、監測、分析、評估,以維護個體和群體健康為目的,提供中醫方面的健康諮詢指導、中醫健康教育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中醫相關的各種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