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桓子
荀林父(生年不詳,或亡於前594年):姬姓,中行氏,名林父,諡號曰“桓”,其名荀林父,世人尊稱中行伯,史稱中行桓子,荀游(字逝敖)長子。荀氏家族(中行氏與智氏)再度崛起的奠基人。
前632年,荀林父跟隨晉文公參加城濮之戰,替補為晉文公車右,表現不俗。一年後,文公擴大軍隊編制,設定三行軍,其中以荀林父為中行將,荀林父由此別為中行氏。
前622年,晉襄公作六卿,以荀林父為下軍佐。不久襄公崩逝,靈公立,趙盾攝政。荀林父家族本是晉國的傳統貴族,以趙盾為首新興貴族利用國家機器壓制老貴族。荀林父也遭到了趙盾集團的長期打壓,雖位居高位卻地位尷尬,難受重用。至晉成公繼立,才顯示出其獨當一面的才幹,為趙盾所忌。
前601年,趙盾臨終前安排郤成子接班,荀林父仍佐中軍。前597年,郤缺猝死,荀林父升任正卿,隱忍二十年,多年媳婦熬成婆。然而這一年荀林父將面臨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慘敗。
6月,荀林父率領晉軍抵達黃河,與楚莊王爭奪鄭國,荀林父欲避開楚國鋒芒,卻遭到趙氏黨徒先榖、趙同、趙括、趙旃等人的刁難,最終荀林父無法與楚軍周鏇,慘敗而歸。
回國後,荀林父慚愧,請刺死,受到士渥濁的保舉,得以官居原職。荀林父在之後幾年將暮年的熱血完全投入到國家霸業的重建之中。前594年,荀林父逝世(亦有告老一說),其子荀庚立,是為中行宣子
中行宣子
荀庚(?—前577年):姬姓,中行氏,名庚,諡號曰“宣”,其名荀庚,世人尊稱其中行伯,史稱中行宣子。春秋中期晉國卿大夫,荀林父之子。
前594年,正卿荀林父告老,其子荀庚繼之為中行氏之主,直接為下軍將,與叔叔荀首一併為六卿。叔侄二人在朝堂慎重行事,緊靠范氏,穩步高升。至前591年,范武子士會告老,郤克執政,趙朔輔之。不久趙朔猝死,郤克對中行氏與智氏(荀首為智氏)的強大無可奈何。
前587年,郤克崩逝,欒書在郤克的提拔下,以下軍將之位,超越士燮、荀庚、荀首,直接高登正卿。欒書執政,荀首與荀庚叔侄成為欒書內閣的積極擁護者。
前583年荀首逝世,其子荀罃繼立為智氏之主。荀罃資歷尚淺,雖才能卓著卻品德高尚,對於欒書的陰險嗤之以鼻,或者只是表面應付,而荀庚則仍然與欒書親善。下宮之難後,郤氏因為郤至的高升而發展迅速,與執政欒書逐漸發展成不可調和的矛盾。荀庚黨於欒書,與三郤明爭暗鬥,弄得朝政之上烏煙瘴氣。
前577年,荀庚壽終,其子荀偃立,是為中行獻子。
中行獻子
荀偃(?—前554年):姬姓,中行氏,名偃,諡號曰“獻”,其名荀偃,世人尊稱其中行伯,史稱中行獻子。春秋中後期晉國卿大夫,荀庚之子。
前577年,荀庚壽終,其子荀偃繼之為中行氏之主,因中行氏與執政欒書關係密切,欒書拔擢荀偃輔士燮,佐上軍。欒書與荀偃同朝為官,對抗三郤。欒書謀害郤至,胥童奉晉厲公之命滅亡三郤,胥童順勢將欒書、荀偃逮捕。後晉厲公釋放二人,荀偃受欒書挑撥,與欒書弒厲公,迎立孫周,是為晉悼公。
前573年,晉悼公坐鎮絳都,繼晉侯位。晉悼公在朝中任賢用能,罷黜欒書、壓制荀偃,提拔清流派韓厥、荀罃等人為政府骨幹,晉國復霸大業蓄勢待發。
在晉悼公復霸過程中,荀偃兢兢業業,為晉軍攻城拔寨,屢立功勳,卻因有弒君劣跡,被晉悼公所打壓,職位先後被韓厥、士匄、荀罃超越。
前560年,經過晉悼公長期的觀察與檢驗,荀偃終於繼其叔父荀罃登上正卿之位,中行氏因此而再度顯貴。隨即為鞏固悼公霸業,率領晉軍南征北戰。前558年,晉悼公崩逝,荀偃輔佐其子晉平公,制定國策,扶立幼主。
前554年,荀偃在晉軍大舉伐齊過程中病重,因出師未捷身先死而不瞑目,直至下屬士匄、欒盈等同意將伐齊事業進行到底方才闔眼。死後,士匄按其遺囑,由其子荀吳立,是為中行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