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直屬高等學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直屬高等學校

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調整國務院部門(單位)所屬學校管理體制和布局結構的決定》(國發〔1999〕26號),“外交部”繼續管理其所屬外交學院,學校位於北京,創建於1955年9月,是在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的基礎上建立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學院停辦,1980年復校,國務院陳毅副總理曾長期兼任外交學院院長;現任院長是秦亞青。

簡要概況

外交學院 外交學院

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調整國務院部門(單位)所屬學校管理體制和布局結構的決定》 (國發〔1999〕26號,以下簡稱《決定》), “外交部”繼續管理其所屬學校。上世紀末,經過高校管理體制的調整,我國高校形成了中央和省級政府兩級管理,以省級政府統籌管理為主的新體制。少數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高校以及行業特殊性強的高校繼續由國務院委託教育部、工信部其他少數部門管理外,多數高校由地方管理或以地方管理為主。

我國高校分為:中央部屬高校、地方省屬高校。

全國名單

(北京市):外交學院

學校概況

外交學院 外交學院

外交學院 是外交部所屬的培養外交外事複合型人才的文科外語院校。外交學院創建於1955年9月,是周恩來總理親自倡議,在 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的基礎上成立的。陳毅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曾長期兼任外交學院院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學院停辦。1980年,在鄧小平同志的關懷下,學院復校。現任院長是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趙進軍大使。現任黨委書記是中國共產黨十七大代表、著名國際關係理論專家秦亞青教授。 學院自創辦以來一直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錢其琛副總理、唐家璇國務委員及歷任外交部長曾多次來學院視察和指導工作。在學院建院四十、五十周年之際,江澤民主席、李鵬總理、李嵐清副總理、錢其琛副總理、唐家璇國務委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學院題詞、發賀信,對學院寄予殷切期望。

外交學院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周恩來總理向外交人員提出的“站穩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十六字方針作為校訓,把培養高層次外交外事人才作為辦學目標。培養思想好、專業基礎紮實、精通外語、知識面寬、實際工作能力和研究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學院提倡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刻苦嚴謹的學風,強調德智體全面發展。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重視修養教育,尤其重視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和國情意識、組織紀律性教育。在教學上,既重視基礎理論課教學,又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既重視外語水平的提高,又重視外交業務和經濟、法律等基本知識的掌握,以達到培養政治與業務、漢語與外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複合型人才的目的。2003年以來,為活躍學院學術氣氛,拓展教學、科研思路,開闊學生視野,學院舉辦《外交學院論壇》,邀請國內外各方面的知名專家學者和領導來院作報告、演講。

外交學院 外交學院

近年來,學院認真貫徹江澤民主席“立足祖國、放眼世界、面向未來、培養英才”的題詞和錢其琛副總理提出的“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社會、面向實際”的辦學方針,加大改革力度。為適應外交工作發展的需要,逐年加大研究生、二學位生的招生比例和外事人員進修、培訓的力度。保持本科生原有規模,停止招收專科生。改革管理體制,實行學分制;完善專業設定,拓寬專業方向;調整課程設定,更新教學內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外交學院現有教職工400餘人,其中專職教師170餘人。此外還聘請了70多位資深高級外交官和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同時聘請20餘位相關專業的外國專家和教師。

學院現有在校博士生、碩士生、第二學士學位生、本科生等共2000餘人,外國留學生百餘人。學院現設有外交學系、英語系、外語系、國際法系、國際經濟系、基礎教學部、研究生部、成人教育學院和國際法研究所、國際關係研究所等教學、科研機構。開設外交學、英語、法語、日語、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國國際關係學會、中國國際法學會兩個全國性一級學會,以及北京市“對外交流與外事管理研究基地”設在我院。此外,還設有聯合國研究中心、歐洲研究中心、亞太研究中心、香港發展研究中心等學術團體。另外,東亞思想庫網路總協調員由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擔任,外交學院東亞研究中心負責網路的日常研究工作。

外交學院 外交學院

學院建立了一批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重點學科,如國際關係、國際政治、外交學、國際法、世界經濟、英語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運動等。舉辦了一系列全國性研討會,如毛澤東外交思想、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變化與美國的對外政策、慶祝香港澳門回歸、亞太地區安全形勢、冷戰後國際關係、中國外交50年、國際法教學與研究、加強中國與開發中國家工作研討會,以及國際關係課程發展、中埃關係、中俄建交50年、東亞地區安全形勢回顧與展望、中國與歐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東亞投資論壇、全球化與轉型中的法國等國際學術研討會。出版了一批專著,如《現代國際關係史》、《中國當代外交史》、《外交文書》、《鄧小平的外交藝術》、《外交學概論》、《中國與美國》、《中國外交新論》、《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國際貨物多式運輸法律問題研究》、《交流學十四講》、《經濟外交》等。學院主辦的學報《外交評論》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全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學報名刊”。學院建立了校園計算機網路,設有國際經貿模擬實驗室、語言室和視聽室,圖書館全面實行了計算機管理,各職能部門的辦公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

為了加強學院同社會的聯繫,多渠道籌措辦學資金,增強辦學活力,經外交部批准,學院於1995年5月成立了外交學院董事會,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錢其琛任名譽董事長。歷任外交部長任董事長。外交學院第三屆董事會成立於2009年5月,第三屆董事會仍由錢其琛同志任董事會名譽主席,外交部楊潔篪部長任主席,外交學院趙進軍院長任常務副主席。

外交學院 外交學院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外交學院的國際交往也日益擴大,先後同美、英、法、俄、烏克蘭、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埃及、寮國、委內瑞拉、古巴、烏拉圭、玻利維亞、烏茲別克斯坦、阿曼、蒙古等國家的外交學院、大學或基金會建立了文化和學術交流關係。學院為國際外交學院院長會議成員,出席每年的外交學院院長會議,探討學術問題,交流信息和辦學經驗。每年都有來訪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政治家、外交家、知名學者和駐華大使來學院參觀、訪問或發表演說。

外交學院建院五十多年來共培養各類學生近兩萬人,其中擔任政府部長級職務的三十多人,出任駐外大使的二百六十餘人,出任駐外使館參贊和國內各部門司局級職務及具有高級職稱的教授、學者等千餘人。近十年來平均每年考入外交部50餘名畢業生。近年來舉辦了外交部幹部在職培訓班和高級外交官培訓班。這支隊伍成為新中國外交、外事和國際問題研究工作中的骨幹力量,為我國外交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世界上有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從外交學院走出的學生,外交學院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外交官的搖籃”。

外交學院 外交學院

50年代和60年代,學院還培養了原蘇聯和東歐國家、朝鮮、越南等國家的留學生百餘人,其中不少人後來在本國出任高級領導職務,有的出任駐華大使。近年來學院舉辦了多期亞洲、非洲、拉美、歐亞、東協等地區國家中青年外交官培訓班,來自120多個國家的500餘名中青年外交官參加了學習。

根據國家對外交外事人才的需要,外交學院辦學規模將適度發展。外交部黨委重視外交學院昌平高教園區新校園的建設,要求把新校園的立項和建設作為學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外交學院新校區建設項目已得到國家批准,新校園建成後,預計各類學生人數將達到7500人的規模。外交學院規模的擴大,有利於充分利用中國豐富的外交資源,支持國家經濟發展。學院要全面提升學科建設的水平,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為把我院建成一所外交特色鮮明、外語優勢突出,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知名度的研究型大學而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