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目前,我國中老年人口已達1.67億,老年人的退休金總額達到8383億元。有業內人士預計,今後幾年內我國中老年服飾需求量將在10億套以上。而一項銀髮經濟調查顯示,百貨商店中青年人服裝占70%以上,適合中老年的服裝所占比例不足10%,“銀髮市場”潛力巨大。
截至2009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6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2.5%,並且呈現出加快增長的趨勢。上海、江蘇等東部發達地區是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地區,老齡化程度已經接近世界人口老齡化最高的國家水平(人口老齡化程度達23%~25%)。按照60歲以上人口超過總人口10%這一老齡化定義來看,我國目前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業內人士預計,今後幾年內我國中老年服飾需求量將在10億套以上。“銀髮市場”潛力巨大。
與市場需求不相稱的是,我國專門生產中老年服裝的企業屈指可數。上萬家品牌服裝企業對淑女裝、白領服裝、商務男裝趨之若鶩,前仆後繼去拼市場,而老年人服裝多出自小企業或家庭作坊,專業研發、生產老年服裝的如曾丹、桑榆情等品牌少之又少,有的企業甚至根本不願意把自己的產品劃分到中老年服裝這個區域。
市場空白
“我們不是沒有這個消費能力,而是現在的市場並沒有為我們提供這樣一個選擇。”
“現在服裝市場都是年輕人的市場,沒有我們中老年服裝的一席之地。”
“最美不過夕陽紅。”這句歌詞道出了無數中老年人的心聲。而當記者在採訪中一次次聽到老人們這樣的抱怨時,不禁有些羞愧。“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老年人早已摘掉陳舊的老花鏡,用全新的眼光審視著周遭的一切。企業卻依然站在原地,用老眼光看待老年人日益提升的生活需求。
深入去考察,抄襲版型、劣質加工生產是老年服裝市場的“常見病”。在這樣的情況下,專注於創新設計、自主研發的企業拿不到應有的市場利潤,而抄襲的企業依靠著剽竊來的版樣,批量加工生產,坐享其成。也正因如此,在老年服裝市場上,我們看到了諸多不滿。
衣食住行,“衣”為先。如何做大做好這一市場,需要企業、消費者、市場的共同努力。
老年人購衣難
款式陳舊令消費大打折扣
4月底,一場小雨潤澤著大地,天氣有些陰冷。即便如此,仍能看到一些老人撐著傘陸陸續續走向北京農業展覽館。
“大街上都是賣年輕人的服裝,沒有哪個商場專賣我們這個年齡段的服裝,只能說有展銷會就去逛逛。這次聽姐妹們說這兒都是外貿貨,有不少適合我們老年人的服裝,看能不能挑幾件合適的。”一位62歲的老人對記者說。
已經逛了兩圈了,50多歲的梅蘭馨和朋友還是沒找到適合自己的服裝。“外貿貨也沒看出多好,款式過時,顏色又灰暗,我們都看不上。現在的市場都是年輕人的市場,即便是針對胖人的專賣店也尺碼不全,款式也不能完全令我們稱心如意。”梅蘭馨有些不滿地說。
第一次來逛展銷會的林女士直言後悔到這裡來,“除個別服裝看著還像樣外,整個展銷會看起來更像個農貿市場。”
批量生產難掩購衣尷尬
從務實到審美,老年人已不再是老眼光。漂亮得體,還要體現個人修養和獨特魅力,商場成為他們購衣的首選之地。在北京,西單、王府井、三友商場、復興商業城是這些老年人耳熟能詳的購物場所。
問題是,即便是在商場也很難買到自己合適的服裝。在西單商場春華秋實老年服飾廳,逛完800平方米的展廳,63歲的劉君仍沒有找到合適的服裝。
劉君身穿紅色的運動服,看上去非常利落。“我要求也不算高,服裝不要太長,也不要太肥,顏色好看點,款式過得去,價格在200元左右就成。”劉君說,年齡大了肚子也跟著大起來,買服裝非常發愁。“買小一號,穿著緊繃繃的;大一號,服裝又長,感覺邋裡邋遢的,實在找不到的話就接著買運動服穿。”
保健心理訴求強烈
“其實我們也沒有別的要求,別露太多就行,現在年輕人的服裝就一點點布料,我們老年人的服裝怎么也這樣?”一位70歲的老人抱怨說,“至少內衣用料要多一點,做得像年輕人的服裝似的,用巴掌大的布料,前面露出好多來,我們老了,身子骨受不了啊。”
“服裝不僅要漂亮,還要保健。”曾丹品牌專賣店裡,一位店員指著一件中式服裝領口的三道線說,“三條線收於一點,穿上後正好貼著身體,保暖不進風。”細節往往更能打動人心,據這位店員介紹,雖然店面位置不佳,仍有山東、河南等地老年人慕名而來,每個月銷售額達3萬元左右。
可見,老年人一般都對自身健康問題非常關注,企業不妨抓住這一消費心理,從保健方面著手進行老年服裝的研發設計,提升服裝的附加值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