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機務站

中環機務站

中環機務站又名,香港,中環軍營。駐香港部隊中環機務站女兵排駐防在香港最繁華的中環金融中心,主要擔負駐軍話務保障任務,在“一國兩制”前提下,她們大力弘揚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真誠學習實踐黨的創新理論,被譽為“紫荊樹下盛開的理論之花”。

香港,中環軍營。

12年前的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這裡,舉世矚目的中英兩國防務交接儀式在這裡舉行。

12年間,人們的目光時常投向這裡,駐香港部隊通信站中環機務站的女兵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駐港部隊通信站中環機務站女兵群體,近年來先後出色完成40餘次重大活動通信保障任務,有22人被上級評為理論學習先進個人,7人被駐港部隊和廣州軍區評為“理論學習之星”,58人被表彰為優秀話務員和訓練尖子,32人退伍後考上國家公務員。機務站一排先後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今年3月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巾幗文明崗”稱號。她們以政治上特別過硬、業務上特別精湛、完成任務特別出色,贏得各級領導和香港市民廣泛讚譽。

青春的船只有裝上理想的帆、信念的舵,才能在人生的航程中不迷失方向

女兵唐艷姣筆記本的扉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軍旅生涯=責任+堅強+紀律+奉獻”。唐艷姣說,這是她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得出的體會。

對唐艷姣來說,得出這條體會並不容易。去年底,曾是學校業餘模特隊隊員的唐艷姣入伍來到機務站時,激動得睡不著覺。她以為自己駐守在香港繁華地段中環,能夠經常見到被視為偶像的香港影視明星。

很快,唐艷姣發現,自己的夢想很難實現。部隊實行封閉式管理,平時沒有上街的機會。話務兵每天要在值班台上坐6個多小時,話務量達1700次以上,一個班下來腰酸腿脹。她的心涼了下來。

許多女兵剛到機務站,也像唐艷姣一樣,因夢想和現實的差距,感到不適應。

“青年官兵正處於價值觀形成階段,只有幫助他們給青春的船裝上理想的帆、信念的舵,才能使他們在人生的航程中不迷失方向。”機務站指導員劉鯤勇說,駐守在香港這個特殊環境,官兵時刻面對兩種社會制度、多元價值觀念的衝擊,面對各種複雜情況的嚴峻考驗,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顯得格外重要。為此,站里堅持開展民眾性理論學習普及活動。

在學習黨的創新理論過程中,女兵們創造了許多管用的方法。

班長李莎總結出“認真聽講學、擠出時間學、帶著問題學、結合時事學、經常交流學”的方法,既符合實際又很有效果,被推廣到全站。

女兵們統一購買了學習書包,每個包里裝著“四件寶”:理論書籍、心得體會本、小剪刀、風油精。大家一有時間就拿出書籍學,有了感悟就隨手記下來,看到好的理論文章就剪貼,累了困了就抹點風油精。

為解決工學矛盾,女兵們還把工作和學習結合在一起。話務員的漢字輸入技能要求高,大家就對著理論書刊,邊練打字邊學理論。

在周圍濃厚的理論學習氛圍影響下,過去連電視新聞都不願看的唐艷姣拿起了理論書籍。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她不知不覺發生了許多變化。

上學時唐艷姣為看明星演唱會,通宵排隊買票;到站里後,她把3000多個電話號碼和100句勤務用語記到卡片上,隨身攜帶隨時背記,不到一個月就背得滾瓜爛熟。

過去,她經常向父母要錢買化妝品;不久前的一次節日,她用攢下的1000元津貼費,買了兩份禮物寄給父母。
過去,她為追求時尚,新買的牛仔褲要先剪幾個窟窿再穿;前不久,她選擇以紫荊花為背景,穿著軍裝照了幾張相片寄給同學,還特意在相片背面寫上“瞧,穿上軍裝的我多美麗。”

類似的變化,在許多女兵身上都有體現。許多女兵家長給部隊寫信打電話說,孩子變了,懂事了,部隊真是培養人的大學校。

深入的理論學習,讓女兵從花季少女,成長為合格戰士。去年執行奧運安保任務期間,女兵們接轉電話8萬多次,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沒有出現一次差錯。

駐港部隊領導說,12年來,一茬又一茬女兵出色完成了肩負的各項任務,未發生過一起違紀違規事件。

積極投身“太陽底下最神聖的事業”,讓我們的青春更精彩

一個周六上午,機務站官兵紛紛走進教室,聽“女兵理論宣講小組”組長李莎講授題為《樹立堅定政治信仰》的教育課。

上課時間到了,肩扛士官軍銜的李莎大方地走上講台。“信仰這個詞在我們看來很抽象,然而方永剛教授卻很直觀地解釋了這個詞。信由一個‘亻’旁和一個‘言’字組成,仰由一個‘亻’旁和一個腳印的‘印’字組成。方教授把信仰解釋為人說的話和人走的路。”聽著李莎形象生動的講解,台下官兵頻頻點頭。

談起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的感想,李莎說:“像方永剛一樣積極投身‘太陽底下最神聖的事業’,讓我們的青春更精彩。”

2007年4月初,大連艦艇學院教授方永剛積極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先進事跡被全國各大媒體報導。深受感動的女兵們聯名給方永剛寫信,並寄贈1000隻紙鶴,祝願他早日康復。方永剛在回信中給女兵們推薦了通俗易懂的政治理論書籍,鼓勵她們真學、真信、真情傳播、真誠實踐黨的創新理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去年3月25日方永剛病逝後,女兵們又聯名給方永剛的妻子回天燕寫信慰問,並隨信寄去3650顆幸運星,表達緬懷之情。回天燕在回信中寫道:“你們是紫荊花下的亮麗明星,希望你們繼續活躍在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舞台上,履行著和永剛相同的使命。”

方永剛和他妻子的回信,讓女兵們深受鼓舞。她們主動發起“學習方永剛事跡、爭做優秀理論戰士”活動,掀起學習宣傳黨的創新理論新熱潮。

讓深奧的理論通俗易懂,讓思想的火花人人共享。12名女兵組成“女兵理論宣講小組”,每周利用業餘時間舉辦“理論小講座”,讓全站官兵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宣講小組成員的講課,因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貼近實際,深受官兵歡迎。孟玉哲、李莎、王璐、覃玉玲、范若男5名女兵,被官兵親切地稱為理論學習的“五朵金花”。

站里飯堂原是英軍的酒吧。女兵們將吧檯改造成“紫荊之聲”廣播站,每天開飯時,播放重要新聞、官兵撰寫的新聞稿以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的心得體會,並配上音樂,讓大家邊吃邊聽,使理論學習變成一種享受。女兵們還在區域網路上開設理論學習專頁,設定“香江論壇”、“深港信使”、“香江百靈”、“網上信箱”等專欄,建立個人部落格,為官兵學習理論提供服務。李莎的個人部落格平均每周點擊率達300餘次,成為官兵交流學習體會的好去處。

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起來的新一代官兵,放在哪裡都放心

駐香港部隊進駐香港以來,每年都舉行“軍營開放日”活動,迄今共有近34萬人次的香港市民走進軍營參觀。
每次軍營開放,擔負女憲兵保障任務的機務站女兵,格外吸引人們的目光,也常常遇到各種考驗。

去年五一營區開放,一班長王璐擔任營門安檢驗票任務。突然,她發現4名中年男子沒交門票就想進入營區,於是走上前敬了個軍禮:“先生您好!我是安檢員,請出示你們的門票。”

一名男子笑嘻嘻地說:“靚女,門票全派完了,給你錢好不好。”說著,從口袋裡掏出1000元港幣往王璐手中塞。遭到拒絕後,他從口袋裡掏出門票,笑著說:“我們是記者,剛才只是考驗一下駐香港部隊的女兵。你們果真名不虛傳!”

近年來,先後有300多人次的女兵參與駐香港部隊軍營開放、香港學生軍事夏令營、慰問安老中心、植樹、獻血等活動,次次以良好的形象贏得香港各界的讚譽。

去年7月,來自香港各中學的100多名學生,到新圍營區參加軍事夏令營活動,機務站派出8名女兵骨幹擔任學生班長。

女兵們不僅教學生們軍事知識,還細心照顧他們,認真回答他們提出的“為什麼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什麼是科學發展觀,怎樣貫徹科學發展觀”等問題,教學生們唱《義勇軍進行曲》等歌曲,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女兵們的關愛,讓學生們深受感動。一位名叫鄭樂怡的學生在給王璐的信中寫道:“你比我媽還親,我可不可以喊你一聲媽媽。”

談起這些事,一排排長高娟說:“女兵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駐港軍人是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軍隊的視窗。面對香港市民,我們的形象就是最好的詮釋。”一位領導感慨地說:“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起來的新一代官兵,放在哪裡都放心!”

短評:

青春因信仰真理而絢麗

在香港回歸12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向大家介紹駐港部隊通信站中環機務站女兵群體學習實踐黨的創新理論的先進事跡。

這群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兵,在“一國兩制”特殊環境中,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規範行為,經受住了各種複雜情況的考驗,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向世人展現出我軍的良好形象。她們的事跡生動感人,特點鮮明,經驗實在管用。

青春因信仰真理而絢麗。著名作家巴金說:“支配戰士行動的是信仰”。一個人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會有高尚的人生追求,才能面對重重困難勇往直前,面對各種誘惑不為所動,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價值。科學發展觀是黨的創新理論的最新成果,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廣大青年官兵只有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堅定的政治信仰和行為準則,才能履行好肩負的神聖使命,確保個人健康成長,讓青春煥發出絢麗光彩。

當前,全軍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正在紮實推進,希望廣大官兵進一步增強真學真信真用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也希望各級黨委和政治機關採取有效措施,讓理論武裝工作取得新成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