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曾幾何時,“韓流”一度獨霸中國;如今,這樣的情勢發生了逆轉,“中流”開始在半島南端蠢蠢欲動。2016年12月16日,韓國《中央日報》撰文稱,以20至39歲為中心的韓國消費者中,對中國產品和文化的消費規模逐漸擴大。他們對中國產品和文化的消費規模逐漸擴大,這就是所謂的“中流(ChineseWave)”。即在客廳里擺放小米生產的空氣淨化器,在中國電商企業阿里巴巴的海外直購網站全球速賣通上購物,觀看中國電視劇,喜歡吃火鍋和麻辣燙、羊肉串的韓國人正在增加。
電子產品
早在今年4月就有韓媒探討大陸的小米、華為、TCL等IT大廠大舉進入韓國市場的議題,小米宣布從5月1日起,在韓國推出多元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與超高畫質電視機,而且大打價格戰,宣稱與同類韓國產品相比,至少便宜50%。
除了三星、LG掌控的手機市場,在其餘的市場上,對韓國消費者來說,大陸品牌已不再是便宜貨的象徵。
消費文化
不只是數碼商品,大陸的消費文化正在不斷深耕韓國市場。韓國《中央日報》網站12月16日報導,中國大陸產品性價比極高,已備受韓國年輕人歡迎,20至39歲的主流消費族群對中國大陸產品和文化的消費規模逐漸擴大,已形成所謂的“中流”。舉例來說,有年輕人手上拿的韓國自產的LG、SAMSUNG智慧型手機,已換成韓國網評性價比不錯的平價華為P9。
上班族習慣在客廳擺放小米的空氣淨化器,在視頻網站點選大陸電視劇,周末騎著小米的電動平衡車,玩手機遊戲《三國志曹操傳》或是電視劇為背景的手遊《武神趙子龍》,與朋友相約吃火鍋、四川麻辣燙、新疆羊肉串……,舉目所及,都是大陸消費文化衍生品。
背景分析
對大陸市場極為關注的韓國科技創業媒體Platum分析指出,現在透過海淘能夠購買到技術先進且價格合理的大陸產品,完全可以滿足全球消費者的需求。有分析認為,在全球電子產品市場,曾經歷激烈的技術品質競爭已快達到界限,今後將正式展開價格競爭。而擁有技術競爭力的大陸企業,可以通過價格競爭力進入韓國市場。
中國手機、汽車以及文化產品等都在韓國本土掀起熱潮。中國政府對開發軟實力的意志很強,再加上資本實力,中國的競爭力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