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6年12月16日,韓國《中央日報》撰文稱,以20至39歲為中心的韓國消費者中,對中國產品和文化的消費規模逐漸擴大。他們對中國產品和文化的消費規模逐漸擴大,這就是所謂的“中流(ChineseWave)”。即在客廳里擺放小米生產的空氣淨化器,在中國電商企業阿里巴巴的海外直購網站全球速賣通上購物,觀看中國電視劇,喜歡吃火鍋和麻辣燙、羊肉串的韓國人正在增加。
電子產品
早在今年4月就有韓媒探討大陸的小米、華為、TCL等IT大廠大舉進入韓國市場的議題,小米宣布從5月1日起,在韓國推出多元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與超高畫質電視機,而且大打價格戰,宣稱與同類韓國產品相比,至少便宜50%。
除了三星、LG掌控的手機市場,在其餘的市場上,對韓國消費者來說,大陸品牌已不再是便宜貨的象徵。
消費文化

舉例來說,有年輕人手上拿的韓國自產的LG、SAMSUNG智慧型手機,已換成韓國網評性價比不錯的平價華為P9。
上班族習慣在客廳擺放小米的空氣淨化器,在視頻網站點選大陸電視劇,周末騎著小米的電動平衡車,玩手機遊戲《三國志曹操傳》或是電視劇為背景的手遊《武神趙子龍》,與朋友相約吃火鍋、四川麻辣燙、新疆羊肉串……,舉目所及,都是大陸消費文化衍生品。
背景分析

而擁有技術競爭力的大陸企業,可以通過價格競爭力進入韓國市場。
中國手機、汽車以及文化產品等都在韓國本土掀起熱潮。中國政府對開發軟實力的意志很強,再加上資本實力,中國的競爭力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