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食用菌

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中江食用菌,歷經30多年,有了長足發展,成為中江縣的一大優勢特色產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目前主要品種有姬菇、蘑菇、雞腿菇、楊樹菇、大球蓋菇、平菇、黃背木耳、靈芝、白背木耳、香菇、榆黃菇、杏飽菇、松茸等菌種;食用菌菌類食品,不僅有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等優點,而且還有抗細菌、抗病毒作用,有保健功能而廣受重視,食用菌產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

中江縣基本情況

中江

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的故鄉,蜀中丘陵農業大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無公害中藥材生產示範基地縣、食用菌優秀基地縣。全縣幅員面積2063平方公里,東西寬約50公里,南北長約140公里,轄45個鄉鎮,800個村,141萬人(農村人口124萬人)。中江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距綿陽60公里,德陽35公里、成都85公里、重慶200餘公里,羅桂公路縱貫南北,達成鐵路、成南高速、唐巴公路橫穿東西。
長期以來,中江縣致力於食用菌產業大縣建設,食用菌已成為縣域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我縣是全國食用菌 優秀基地縣、全省食用菌優秀基地縣、省級無公害食用菌生產基地。

2007年

全縣食用菌主產鄉鎮20餘個,種植農戶3.1萬戶,從業人員10.3萬人,行銷經紀人300多人;食用菌生產規模達到2.51億袋,總產26.65萬噸,居四川省第二位;栽培食用菌主要有毛木耳、姬菇、雙孢蘑菇和榆黃菇等10餘個種類,全縣農民人均食用菌收入454.17元;建立並註冊食用菌協會4個,會員近1.0萬人。
興隆、玉興兩鎮常年栽培6000萬袋以上,農民人均食用菌收入2000元以上。

目前

全縣有3.1萬戶10.3萬多人從事食用菌生產,栽培萬袋以上的生產大戶達到7310戶,栽培5萬袋以上的生產大戶有291戶、10萬袋以上生產大戶有31戶、15萬袋以上生產大戶有19戶;今年上半年,全縣栽種食用菌2.49億袋,預計食用菌產鮮22.21萬噸、總收入5.70億元;生產規模超過3000萬袋以上的鄉鎮有3個,其中,興隆、玉興兩鎮均榮獲“全省十大食用菌生產基地”、“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鄉鎮”稱號;有生產專業村16個,其中,玉興鎮玉屏村和興隆鎮五里壩村德陽市人民政府授予“德陽市食用菌專業村”稱號、合興鄉勁松村被評為“德陽市雙孢蘑菇專業村”,興隆鎮五里壩村、長虹村和玉興鎮玉屏村還被評為“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有大大小小加工企業42個,其中,列為“第二批全國供銷合作社重點龍頭企業”1家,市、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評為“四川省食用菌行業優秀加工企業”1家,“四川省質量維權誠信企業”1家;建有食用菌行業協會6個,其中,評為“全國百強協會”1個,“全省百強協會”3個,德陽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專業協會3個;湧現出省勞模1名、市勞模2名、市農民拔尖人才2名、縣勞模2名。

中江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優勢

自然條件

自然條件基礎優勢:中江縣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6.7℃,降雨882.5毫米,日照1317.1小時,無霜期長達272天,很適宜於食用菌生長發育,尤其是種植木耳,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產區農業環境質量完全適合無公害生產要求,成為四川省無公害食用菌生產示範基地。

產業化服務優勢

縣上成立了食用菌產業協調組,縣及主產鄉(鎮)建立了食用菌協會,初步形成了政府巨觀調控、企業龍頭帶動、農業部門和食用菌協會技術支撐、農戶訂單生產的食用菌產業化服務網路,對食用菌原材料的生產、供給和產品的生產、加工、行銷全方位服務。

專業市場交易優勢

全縣食用菌專業市場建設初具規模,以興隆、玉興鎮為中心,集原輔材料、生產設備、產品交易為一體的綜合市場正在崛起,商賈雲集,交易活躍,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務條件。

勞動力、原材料優勢

我縣是蜀中農業大縣,農業人口124萬人,食用菌種植戶達3.1萬戶,從業人員10.3萬人;生產培植食用菌的資源十分豐富,全縣常年產玉米芯4萬噸、桑樹枝椏6萬噸、雜木枝椏16萬噸、玉米稿稈20萬噸、稻草20萬噸、麥草20萬噸,可供6-8億袋食用菌生產所需原料,加上周圍市、縣的原材料充足,完全能滿足建成全國食用菌產業經濟大縣所需原材料。

生產技術優勢和種植經驗優勢

有高、中級職稱以上人員25人,初級職稱45人,農民技術員337人;三十多年來,農民對食用菌種植積累了較豐富的生產、管理和經營經驗。生產技術操作規範,易於實施。

產業發展潛力優勢

研究表明,食用菌含有高糖、高蛋白、低脂肪和較為豐富的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成份,被譽為“植物性食品頂峰”,有降低膽固醇、增強免疫功能、抑制腫瘤、抗衰老等多種食療功能,享有“山珍美味、滋補保健”美譽,倍受歡迎。在世界上,地不分區域,人不分種族,雖對品種各有喜好,但都越來越重視增加食用菌食用量。2007年我國食用菌出口高達14.24美元,比2006年增長27.1%。食用菌市場,無論是內銷還是外銷都會越來越大。特別是入世後,全球習慣消費的食用菌產品將暢通無阻地進入國際大市場,我國的食用菌從此成為最具競爭優勢的出口創匯品種之一,市場前景越來越廣闊。

中江縣食用菌產業2009-2015發展規劃

根據四川省農業廳《關於學習貫徹省領導對發展特色效益農業重要批示的通知》、四川省農業廳《關於印發<四川省優勢特色效益農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和“兩年恢復發展,四年建成四川丘區強縣”目標精神,結合近年全縣優勢特色效益農業發展實際,致力打造全省食用菌產業經濟強縣,特制定中江縣優勢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

指導思想

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發展加工和有效流通為重點,最佳化結構,擴大規模,平衡發展,標準生產,壯大龍頭,創立品牌。

產業特點

食用菌菌類食品,不僅有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等優點,而且還有抗細菌、抗病毒作用,有保健功能而廣受重視,食用菌產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
食用菌產業以其“見效快、周期短、效益高、市場潛力大、原料(農作物秸稈)來源廣泛,可促進大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優勢及“不與農爭時、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的行業特點,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發展勢頭強勁。

“十一五”取得的成績

2009年中江毛木耳、中江姬菇和來金燕木耳3個品種榮獲德陽市第三屆農博會“名優農產品”稱號。2005年度榮獲“全國食(藥)用菌行業優秀基地縣”稱號,2008年中江毛木耳被評為“四川名特產”。建有食用菌專合組織6個、入社(會)農戶近1萬戶,食用菌加工企業40餘戶、通過契約或訂單聯繫帶動農戶愈2萬戶、實現銷售收入逾2億元以上,其中省部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1個、“全國百強協會”1個、“全省百強協會”3個,註冊“玉屏”和“清河”農產品商標2個,制定和頒布食用菌生產技術規程及產品質量標準3個。

現狀和問題

中江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是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丘陵農業大縣。改革開放30年來,中江食用菌取得長足發展,由當初的小副業,一躍成為全縣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產區涵蓋20餘個鄉鎮,從業人員愈11萬人,生產品種包括毛木耳、平菇、姬菇等10餘個,栽培規模、產量、產值居全省第二位。2009年全縣生產食用菌3.22億袋、總產34萬噸、收入7億元。
我縣食用菌發展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食用菌發展極不平衡,全縣57個鄉鎮,只有20多個鄉鎮在生產食用菌;缺乏大型龍頭企業,產業支撐乏力,幾乎沒有精深加工產品和自主智慧財產權品種;投入不足,科研技術推廣隊伍弱小,推介宣傳不夠,試驗示範、科技推廣、學習提高、對外宣傳、招商引資等工作開展十分困難;設施差,交通幹線公路、村道損壞嚴重,尤其是5·12地震災後,道路損壞嚴重,生產急需農資和乾、鮮產品販運困難;規範化、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產品貯藏、加工、行銷滯後;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菌種生產較為混亂,受5·12地震影響,三級菌種場幾乎消失。

解決問題的措施

1、強力推進業主開發,指導強化管理,發揮規模開發效益。扶持業主規模經營土地,發展食用菌,引領全縣特色經濟發展。
2、加快新品種引進試驗示範力度,做液體菌種試驗研究與示範管理工作和資料收集工作,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3、著力開展食用菌技術員、種植大戶生產技術培訓和災後產業生產恢復重建培訓;加強培訓宣傳,做好行銷工作,確保增產增收,促進我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
4、做好縣級協會建設工作,指導基層協會及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做大做強,增強協會的推動、指導和紐帶功能。通過中江特產網,發布中江特產信息,提高中江特產影響力。
5、支持生產行銷大戶擴大規模,通過行業招商承接產業轉移。組織生產、行銷、加工大戶參加省內外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推銷特色產品,選購收集展示展銷樣品、圖片等資料。
6、引導基地食用菌大棚設施的改造,擴大推廣堅固、耐用、環保、安全、成本低廉的新型鍍塑複合材料固定大棚,增強抗災能力。
7、做好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堅定發展信心。

目標任務和時間安排

著力構建產業圈,引領東西、南北軸線發展,恢復重建無公害食用菌生產基地,建設一批大棚、菌種場、精深加工生產線和大戶,整體提升我縣食用菌產業,引領菌農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效益。到2015年末,食用菌生產規模達到4.5億袋,總產(鮮)41萬噸,綜合收入12億元,其中栽培收入8.5億元,帶動產區農民人均收入實現1500元;培育銷售額上5000萬元的食用菌加工龍頭企業1家,創建食用菌產品知名品牌1個;把中江建成四川、乃至全國的食用菌產業經濟大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