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峰會

中歐峰會

中歐峰會也稱中歐年度工商峰會,是1998年4月2日中歐領導人在倫敦確立的定期會晤機制,形成中國和歐盟官方最高級別的定期溝通機制,每年一次輪流在歐洲和北京舉行。中歐峰會開始於1998年。為中歐最高級別的年度磋商機制,主要涉及到科技、能源、通信、教育、司法、行政等領域議題。1998年,中歐建立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2002年,中歐簽署政治對話協定。2003年,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16年7月12日李克強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舉行第十八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基本信息

背景

中歐峰會中歐峰會
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出口市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中歐貿易在中國外貿總額中所占比重達16.4%,其中對歐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的20.7%,位居第一,自歐洲進口占中國進口總額的11.4%,僅次於日本居第二位。歐盟不僅是中國第四大外資來源地,也是中國累計最大技術引進來源地,還是中國接受外國官方金融信貸和援助最多、最集中的來源地。

中歐關係

一、政治關係

1975年5月6日,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立正式關係。1983年11月1日,中國與歐洲煤鋼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建立外交關係,從而與歐洲共同體全面建交。

中歐關係發展良好。1998年,中歐建立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2002年,中歐簽署政治對話協定。2003年,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雙方已建立30多個磋商與對話機制,涵蓋政治、經貿、科技、能源、環境等領域。2003年10月,中國發表首份對歐盟政策檔案。2004年2月,雙方在北京舉行中歐政策檔案研討會,提出一系列雙邊合作的具體目標和計畫。2006年10月,歐盟發表自1995年以來第六份對華政策檔案。

2006年1月,中國政府與歐盟委員會、世界銀行共同在北京舉辦禽流感防控國際籌資大會。2月,李肇星外長與歐盟“三駕馬車”外長在維也納會晤。6月,第二輪中歐戰略對話在北京舉行。7月,歐洲議會議長博雷利訪華。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曼德爾森等多位歐盟委員會委員也分別訪華。9月,第九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在芬蘭舉行,溫家寶總理出席會晤。雙方發表了聯合聲明,並宣布啟動商簽中歐夥伴合作協定的談判。

2007年以來,歐盟委員會對外關係委員瓦爾德納、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費爾豪伊根和信息社會與傳媒委員雷丁相繼訪華。

二、經貿關係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6年中歐貿易額達2723億美元,同比增長25.3%,其中我出口1819.8億美元,進口903.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6.6%和22.7%。2007年第一季度貿易額為753.9億美元,同比增長30.3%。歐盟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並成為我第一大出口市場

歐盟是中國累計第一大技術供應方和累計第四大實際投資方。截至2006年底,中國累計從歐盟引進技術24108項,契約金額986.6億美元;歐盟累計對華直接投資項目25418個,契約金額979.5億美元,實際投入531.8億美元。

三、其它領域合作

(一)科技合作

1998年12月,雙方簽署《中歐科技合作協定》。2003年10月,簽署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伽利略計畫”合作協定。2004年,中歐續簽科技合作協定。同年12月,簽署《中歐和平利用核能研發合作協定》。2005年5月,“中歐科技戰略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2006年10月,“中歐科技年”在布魯塞爾正式啟動。11月,包括中國、歐盟在內的七方代表在法國簽署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計畫聯合實施協定及相關檔案。

(二)教育合作

2004年12月,中歐簽署“中國視窗項目”財政合作協定,歐方將投入900萬歐元招收中國學者和學生赴歐學習。我與德、英、法等國簽署了互認學歷學位協定,在13個歐盟國家的23所孔子學院已開課。目前,約17.5萬中國留學生在歐盟學習,歐盟國家有近1萬人在華留學。2006年5月,中歐高教合作研討會在北京舉行。10月,中國政府啟動了為期5年的“中國-歐盟學生交流獎學金項目”,自2007年起每年向100名歐盟青年學生提供政府獎學金。

(三)旅遊合作

2004年2月,中歐簽署《關於中國旅遊團隊赴歐共體旅遊簽證及相關事宜的諒解備忘錄》(ADS)。9月,中國旅遊團隊赴歐的旅遊業務正式開展。2006年,中國公民首站赴歐盟國家人數約116.5萬人次。

此外,中歐在工業、農業、能源、交通、氣候變化、民航、信息、衛生、質檢、社會保障、司法與民政等領域也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對話與合作。

"推遲事件"

中歐峰會法國總統薩科齊
2008年中歐峰會的推遲,意味著由上百家中國大型企業組成的採購團數十億甚至上百億歐元的採購大單的推遲。原計畫由溫家寶總理帶隊參加中歐峰會的企業代表團達到了150人,這個龐大的企業代表團實質上是對歐洲市場的採購團,“包括飛機、核能、航空等高科技項目,也有汽車、環保和高速火車等歐洲具有優勢的產品和技術。

中國歐盟商會對中歐峰會的推遲表示失望,中國歐盟商會擔心,在全球金融體系動盪、經濟成長顯著放緩的情況下,峰會的推遲將使雙方錯失良機。

歐盟委員會駐華代表團新聞信息處發表的聲明認為,中國政府推遲第11次中歐峰會,是由於達賴喇嘛即將同時訪問若干歐盟國家,並會見歐盟成員國的國家和政府首腦以及歐盟機構的領導人。這份聲明中還表示,此次中歐峰會原本確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因此對峰會的推遲感到失望。

歐盟和中國創建了最活躍的貿易夥伴關係。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年貿易總額達到了1750億歐元,而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英國是在華投資最多的歐洲國家。中歐峰會積極成為這種力量繼續的一個政治平台。.

中國已經擁有兩萬億美元儲備外匯,這對於任何歐洲國家都想乞求點訂貨,以求穩定本國經濟。這就是為什麼中歐峰會在這個節骨眼上顯得重要的原因。

而對於中國來說:因為中國要拉動內需,要大規模投資建設,建設就要進口技術和設備,只有了解了以後,才能預估或確定出口國的產業和銀行貸款規模及利潤。一個中國比整個歐洲的人口還要多,需求是商機。

所以,取消中歐峰會絕對是雙方的損失,不過我們有理由讓人看見我們不會一直妥協,對於損益這是絕對值得的。中國政府日前宣布因西藏問題推遲參加中歐峰會,以往峰會期間愉悅的官方辭令也頃刻間化為烏有。這同時也暴露了中歐之間在西藏問題之外的其他深刻矛盾。

專家們表示,即使此次爭吵結束後,中國缺席峰會的決定仍然說明中歐關係中存在深層次的問題,未來還可能影響復甦國際金融體系和全球貿易談判的進程。

英國前駐華外交官、現供職於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的約翰.福克斯(JohnFox)表示:“中國在中歐峰會前之所以作出這個決定,實際上是因為中國不再認為歐洲有什麽價值。”“這顯示,即使是在嚴峻的金融危機之下,中國仍然寧可就西藏問題大發脾氣,也不願與自己最大的貿易夥伴對話。這肯定讓人擔憂。”

雙方都因對方處理問題的模糊方式而感到困惑。歐盟27國時不時起內訌,讓對外談判變得一團糟,而中國也越來越多地試圖利用歐盟成員國政府間的利益衝突而實現自己的目標,中國的立場往往既強硬又模糊。2008年絕對是中國20世紀以來最特殊的一年,中歐峰會事件說明歐洲還是不了解中國。

推遲原因

中國政府做出無期限推遲中歐峰會後,西方媒體普遍認為,原因是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總統薩科齊執意要見達賴喇嘛。這可能是一個原因,但未必是最根本的真正原因。中國政府官方公開這樣的原因,當然會得到全國民心的支持。根據媒體報導,中國網路上對中國政府的決定呈現壓倒性支持,環球網上“你是否支持中國推遲中歐峰會”的網民投票中,支持者為4960票,反對者僅為199票。不過,歐洲媒體則反應不一。

法國斯特拉斯堡《阿爾薩斯報》發表評論,文章分析,“歐盟政治家呼籲中國政府尊重人權,實際上更希望中國政府在幫助解決世界經濟危機的問題上作出更大行動。例如讓人民幣升值或停止影響歐中經濟的金融手段。但中國以國家出現通貨膨脹、上百家工廠關閉和出現的社會騷亂等問題還沒有明確表示會馬上採取行動。”

中歐年度峰會,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考慮,國際金融海嘯,國際外交,沒有永久的敵人,也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目前全世界金融危機,中國在美國的一隻腳已經陷得很深而無法自拔,但在歐洲的這隻腳還可以抽得出來,中國在考慮,一旦中國的兩隻腳都陷進去,則中國的實力和能力都承受不起。利用達賴喇嘛這個議題而推遲了即將舉行的中歐年度峰會,一方面是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另一方面就是爭取時間,中國內部調整。

中國的戰略是是爭取每一分鐘的和平時間發展經濟,但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中國的統一強大,無疑,西藏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之一,關係到中國領土和主權的統一。這條紅線不容碰。

發展前景

中國和歐盟之間的長期經貿關係不會受到影響。中歐峰會的推遲,只是中國明確表明了自己的底線在哪裡,經過雙方的博弈後,這個短期的障礙很快就會消除。

事實上,由於簽署了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歐的經貿合作之前正在向縱深發展,在多個領域都有大規模的合作據了解,2009年,中歐之間還將有幾個新的能源項目開始啟動。

歷屆峰會

第一屆於1998年在倫敦舉行。雙方代表為:朱鎔基總理(中國),歐盟主席國英國布萊爾首相和歐盟主席桑特(歐盟)。

第二屆於1999年12月21日在北京舉行。雙方代表為:朱鎔基總理(中國),歐盟主席國芬蘭利波寧總理和歐盟主席普羅迪(歐盟)。

第三屆於2000年10月23日在北京舉行。雙方代表為:朱鎔基總理(中國),歐盟主席國法國席哈克總統和歐盟主席普羅迪(歐盟)。

第四屆於2001年9月5日在布魯塞爾舉行。雙方代表為:朱鎔基總理(中國),歐洲理事會主席比利時費爾霍夫施塔特首相,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索拉納和歐盟主席普羅迪(歐盟)。

第五屆於2002年9月24日在哥本哈根舉行。雙方代表為:朱鎔基總理(中國),歐盟主席國丹麥拉斯穆森首相和歐盟主席普羅迪(歐盟)。

第六屆於2003年10月30日在北京舉行。雙方代表為:溫家寶總理(中國),歐盟主席國義大利貝盧斯科尼總理,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索拉納和歐盟主席普羅迪(歐盟)。

第七屆於2004年12月8日在海牙舉行。雙方代表為:溫家寶總理(中國),歐盟主席國荷蘭巴爾克嫩德首相和歐盟主席巴羅佐(歐盟)。

第八屆於2005年9月5日在北京舉行。雙方代表為:溫家寶總理(中國),歐盟主席國英國布萊爾首相,歐盟理事會秘書長兼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索拉納和歐盟主席巴羅佐(歐盟)。

第九屆於2006年9月9日在赫爾辛基舉行。雙方代表為:溫家寶總理(中國),歐盟主席國芬蘭萬哈寧總理和歐盟主席巴羅佐(歐盟)。

第十屆於2007年11月29日在北京舉行。雙方代表為:溫家寶總理(中國),歐盟主席國葡萄牙蘇格拉底總理和歐盟主席巴羅佐(歐盟)。

十八屆峰會

十八屆中歐峰會十八屆中歐峰會
2016年7月12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共同主持第十八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雙方就鞏固中歐政治互信、穩步落實合作共識、加強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溝通與協調等深入交換意見。

在談到南海問題時,李克強表示,中國政府不接受、不承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所謂“裁決”,這是維護國際法的舉措。作為直接當事國,中方最關心並致力於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將繼續根據《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規定,依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希望歐方在這一問題上堅持客觀和中立。

會晤後,雙方領導人共同見證有關合作檔案的簽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