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品種名稱:中棉所9號作物類別:棉花品種
品種特性:中熟棉
特徵特性
中棉所9號生育期140天左右,屬中熟類型,出苗快,長勢穩健,株型較緊湊,Ⅲ型稍緊。第一果枝節位6—7節,葉片小、厚、折皺大、色濃綠,透光性好,葉基紅斑鮮明。鈴卵園,鈴重5.2克,結鈴性強。鈴殼薄,吐絮暢而集中,色澤潔白,僵瓣爛鈴少。衣分36%—40%,子指10.0克。纖維品質:1979、1980年黃河流域區試和1981年生產試驗由北京市紡織檢驗所測定,綜合6年17個試點樣品的測定結果,纖維主體長度29.01毫米,細度6013米/克,強度3.69克,斷裂長度22.18千米,1979—1981年試紡32支紗,品質指標平均2197分,棉結雜質71粒/克,綜合評為上等一級。纖維品質符合紡紗要求。
抗病性:1976年經河北邯鄲地區農科所抗黃萎病鑑定,剖桿結果,病株率15.8%,指數5.9,屬高抗類型;對照冀邯5號病株率100%,指數71.9。1977年全國棉花黃萎病生理型鑑定,經安陽等4個菌系接種鑑定,結果為抗安陽、新疆菌系,耐遼陽、涇陽菌系。1979—1980年參加全國抗黃萎病區試,花鈴期和剖桿病指數平均分別為3O.4和45.5,抗病性居第一位。
從1977—1980年,中棉所9號參加全國抗黃萎生理型鑑定和全國抗黃萎病區試等6個試驗,鈴期調查結果,發病株率平均比魯棉1號減輕33.6%,指數減輕22.1;剖桿結果,病株率減輕25.1%,指數減輕21.8。
產量水平
1978—1979年參加全國生態試驗,平均畝產皮棉141.1斤,比對照品種徐州142、岱字棉15、中棉所7號和魯棉1號平均增產22.8%,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試點皮棉產量比對照魯棉1號增產17.4%,霜前皮棉產量增產12.1%。1979—1980年參加黃河流域品種區試,兩年平均畝產皮棉169.4斤,平均比對照魯棉1號仍表現增產。1979—1980年同時參加全國抗黃萎品種區試,兩年平均畝產皮棉159.1斤,比對照魯棉1號平均增產14.5%,兩年均居第一位。栽培要點
1、適於一般水肥地和高水肥地、輕病地和黃萎病區種植,整個生育期長勢穩健,便於田間管理。為了充分發揮該品種的豐產潛力,前期要以促為主,促壯苗早發,使其早座桃;後期要增加肥水供應,確保早熟不早衰。2、一般水肥地,密度3500株/畝左右,旱薄地適當增加密度,以4000—5000株/畝為宜。
3、在生產隊要設種子田,選用中噴大朵,株選混收種子留種。做好提純復壯工作,入選株系要保持一定的群體,以確保複合雜交豐富的遺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