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旱110

中旱110

中旱110是利用從山東引進抗旱耐瘠的昌樂5號為母本,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選育的耐旱耐鹼、抗病、大穗的北京8694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採用系譜法,在旱地經過多年精心培育與選擇而成。2002年8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3年2月通過天津市認定。

基本信息

品種來源

2002年8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3年2月通過天津市認定。

特徵特性

冬性,中熟,長芒,白殼,白粒,穗紡綞形,較大,籽粒大,千粒重45—50g,品質較好,粗蛋白質含量為15.4%,濕麵筋含量為29.8%,沉降值為19.0ml。幼苗半匍匐,生長較快,繁茂性好,分櫱力強,成穗率較高。株高90cm左右,莖稈堅韌,抗倒伏,抗條、葉鏽病,白粉病輕,抗寒力強,耐鹽鹼、抗乾旱能力強,抗乾熱風,成熟期與對照北京8694相仿或略早,落黃好。

產量表現

中旱110在華北北部冬麥區的北京、天津、河北安次、黃驊、甘肅張掖、定西、陝西銅川、山西中部;黃淮北片冬麥區的河北元氏、鹿泉、長安等地的旱地和中下水肥地試驗、試種、示範都表現增產顯著。據天津市寶坻區大口屯鎮石辛莊村通過1999—2002三年大面積生產示範證明,中旱110抗旱能力強,耐鹽鹼,豐產性能好,在同等條件下,比當地主栽品種京冬8號畝增產40kg左右,種植面積正在迅速擴大。

生育特性

據甘肅省定西地區旱作農業科研推廣中心於2001年9月對冬小麥新品系種植示範鑑定結果,中旱110抗旱性1級,抗寒力強,越冬率100%,中抗條鏽病,反應型2級,普遍率25%,嚴重率10%,產量高,籽粒飽滿,品質優良;又據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於2002年6月11日對山西省農作物新品種進行了田間考察鑑定:中旱110植株灰綠色,長勢健壯,整齊一致,穗子粒多,莖稈堅韌,抗病性較強,綜合性狀優良,是適宜該省中部晚熟冬麥區旱地種植的小麥新品種;河北省農科院、元氏縣種子公司、鹿泉市宜安鎮農辦、長安區西兆通鄉農辦等四個單位於2002年5月25日對節水抗旱麥中旱110進行了田間考察與檢測,中旱110具有典型的抗旱特性,在純旱地表現出明顯的抗旱能力。

適應地區

中旱110宜於北京、天津、河北滄州、衡水、石家莊、邢台、山西太原、榆次、呂梁、長治、晉城,陝西渭北高原、甘肅隴東、遼寧大連、山東德州、維坊等旱地、鹽鹼地、中下水肥地種植。

栽培要點

施足底肥,適期早播,華北北部冬麥區以秋分節前後播種,中下水肥地以秋分節後即9月30日以前播種為宜,基本苗25—35萬。早春用碌碡壓麥1—3遍,並隨即摟麥鬆土,以提溫保墒,促進麥苗早發快長。有灌溉條件麥田可澆凍水和拔節水,結合拔節水,畝追尿素15公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