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古代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對於中國文化,日本一直奉行“拿來主義”,中國也毫不慳吝。
735年4月26日,日本遣唐使吉備真備(695~775年)向日本朝廷進獻從中國帶回的“大禮包”。《續日本紀》這樣記載:“獻唐禮一百卅卷、太衍歷經一卷、太衍歷立成十二卷、測影鐵尺一枚、銅律管一部、鐵如、方響、寫律管聲十二條、《樂書要錄》十卷,弦纏漆角弓一張、馬上飲水漆角弓一張、露面漆四節角弓一張、射甲箭廿只、平射箭十隻。”吉備真備蒐集日本急需的書籍、文物、武器等,並打包回國,實屬罕見。而他對日本最大的貢獻,是參照漢字偏旁,創製了片假名,並與另一位留學生大和長岡共同修訂二十四條律令。
一千多年前,大唐與扶桑遠隔滄海,造船與航海技術低下,鑒真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歷盡艱辛東渡日本。鑒真和尚的精神,備受稱道。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說,由於鑒真東渡,日本和中國的文化聯繫至今堅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趙朴初贊曰:“當年身入驚濤去”、“兄與弟,倍相愛” 。
現代
鄧小平訪日期間,視察了新日本制鐵的君津制鐵所和松下電器產業(現在的松下)的電視機工廠。他對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表示:“希望你們提供合作。我們想做同樣的事情。”松下爽快地答應道:“鄰居變強大是好事。”福田康夫感慨道:請求合作的鄧小平胸懷寬廣,答應合作的日本經營者們也很大方。
十年前的“5·12”大地震發生後,日本以“搶跑”速度實施救援,日本去了60個人(救援),援助3.65萬億日元(約2551億人民幣),這是自1979年以來日本對華援助總額 。
1978年,中日兩國老一輩領導人締結和平友好條約,以法律形式確定了兩國持久和平友好大方向,為雙方開展互利合作、謀求共同發展以及妥善處理歷史、台灣等敏感問題提供了堅實遵循和保障 。
現在,中國已成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日本則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對象國和最大的外資來源國,兩國間貿易額達3000多億美元,2017年人員往來超過1000萬人次。在經濟全球化的語境下,日貨中有國貨,國貨中也有日貨 。
2018年5月,中日雙方簽署《關於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備忘錄》,同意設立跨部門的“推進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工作機制”。10月26日,中日兩國舉辦“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兩國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之間簽署了50餘項合作協定,金額超過180億美元,成為中日務實合作的新支柱 。
最新動態
2018年10月26日,習近平主席會見來華訪問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指出,雙方要遵循中日四個政治檔案確立的各項原則,堅持和平友好大方向,持續深化互利合作,推動中日關係在重回正軌基礎上得到新的發展。在總結兩國關係發展歷程的同時,進一步指明了未來方向 。
2018年10月26日,人民大會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兩人共同會見記者;共同出席第一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