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FDI技術吸收能力實證研究

中國FDI技術吸收能力實證研究

《中國FDI技術吸收能力實證研究》主要內容:中國改革開放30年也是中國外商直接投資(FDI)不斷發展的30年,外商直接投資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成長奇蹟最重要的變數之一。FDl對東道國的影響研究一直來都是理論界和實踐界十分關心的重要課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FDI技術吸收能力實證研究

學術界一般認為,開發中國家利用外資的經典理論依託主要有三:一是可以彌補開發中國家的資金短缺;二是可以獲得已開發國家的先進技術;三是可以吸收已開發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30年來,FDl使中國獲得寶貴的資本資源,更重要的是它還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及國際市場和競爭壓力。所有這些,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由於中國經濟的複雜性和特殊性,經典理論依託無法完全解釋中國吸引外資的經濟實踐。譬如:到2007年12月末,中國國家外匯儲備餘額達到1.53萬億美元,2008年還在繼續上漲。與此同時,中國卻是全球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一個具有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餘額的國家,還在不斷吸引外資,僅從彌補資金短缺的理論出發無法解釋。20世紀90年代我國實行“以市場換技術”的引資戰略,期望FDl能夠給我國帶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但是,引資實踐證明FDl的技術進步效應並不像我們所期望的那樣顯著。商務部發布的《2005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中指出:“大量外商直接投資帶來的結果是核心技術缺乏症,這的確讓人不可思議卻又不得不面對”,“讓出市場卻沒有獲得相應的技術提升,這離我們市場換技術的初衷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內容、結構與方法

第三節 主要結論、創新點與不足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 基礎設施與技術吸收能力

第二節 R&D與技術吸收能力

第三節 人力資本與技術吸收能力

第四節 金融市場與技術吸收能力

第五節 智慧財產權保護與技術吸收能力

第六節 市場體制與技術吸收能力

第七節 其他因素與技術吸收能力

第八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技術吸收能力基本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基本理論

第二節 分析方法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基礎要素與技術吸收能力

第一節 基礎設施與技術吸收能力

第二節 R& D與技術吸收能力

第三節 人力資本與技術吸收能力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環境要素與技術吸收能力

第一節 金融市場效率與技術吸收能力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保護與技術吸收能力

第三節 市場體制與技術吸收能力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技術吸收能力的擴展研究

第一節 決定要素與技術吸收能力的綜合研究

第二節 FDI技術吸收能力的擴展研究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結論與政策建議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一、現實意義:改革和完善引資戰略的需要

(一)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改革開放近30年來,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已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經過一個漸進過程,自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確定把對外開放作為基本國策和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後,就開始以區域性開放為主線加以實施。這就是說,中國的對外開放是以沿海地區為戰略重點,分階段、分層次逐步推進的。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歷程,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起步階段(1979—1983年)

改革開放初期,中央先後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並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地試辦經濟特區,在特區內對吸收外資實行一些特殊優惠政策。經濟特區是“以市場調節為主的區域性外向型經濟形式”。國家對特區各類企業的自用貨物免徵進口關稅和工商統一稅;對於國外進口的商品,實行減半徵收進口關稅和工商統一稅;特區自產的商品在區內銷售,也減半徵收工商統一稅。但當時大多數國家對中國的投資處於觀望期,僅有少數周邊國

家進行投資。五年間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項目數僅為1 392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不足20億美元,平均單項投資規模不到l 30萬美元,並且絕大多數集中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幾乎沒有。

2.發展階段(1984—1991年)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