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協經貿發展論壇

中國-東協經貿發展論壇

中國-東協經貿發展論壇,由廣西大學與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東協經貿發展論壇”於2005年12月17日在廣西大學舉行。2006年11月26日... 國內外學者齊聚廣西第二屆中國-東協經貿發展論壇開壇。

首屆

中國-東協經貿發展論壇中國-東協經貿發展論壇
屆"中國--東協經貿發展論壇"於2005年12月17日在南寧舉行,會議圍繞“中國--東協產業與金融合作問題”與“中國--東協區域合作問題”兩個主題展開。
這一論壇承辦單位為中國-東協研究院暨廣西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其前身是於1992年成立的廣西大學民族研究所。對中國-東協領域的研究一直是廣西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的重點。
有100多位研究中國-東協領域的中外專家、學者、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論壇,如孫琬鍾、陸建人張玉安、許寧寧、宋鎮照(台灣地區)、阮金寶(越南)等等。
首屆中國-東協經貿發展論壇2005年12月17日上午在廣西大學開幕。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台灣成功大學等30多個高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出席這次論壇。
本次論壇由廣西大學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主辦,論壇將進行為期兩天的討論。論壇主旨在於共商中國東協發展大計,為廣西建設出謀劃策。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潘琦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廣西大學黨委書記余瑾在開幕式上介紹了廣西大學東協研究所的成立的意義。

專家談廣西支柱產業

在2005年12月17日舉行的首屆中國-東協經貿發展論壇上,來自區內外的專家學者探討了中國與東協如何進一步加強合作力度,及廣西如何抓住東協區域新機遇等議題。
廣西產品專利含金量不足有關部門最近對廣西製糖、中醫藥、有色金屬等主要支柱產業進行了智慧財產權狀況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廣西對東協貿易中的智慧財產權問題雖有一定成效,但還未能深入產業“深層”。
據廣西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教授柯濤介紹,廣西某鋁業公司專利申請量雖然很多,但8成以上屬於外觀設計,在2件實用新型技術專利產品中,也只是有關窗戶的“小發明”,專利技術含金量不高。
柯濤還說,現在已有15%的國內知名商標在境外被搶注,有的正在被侵權,這給廣西企業敲響了警鐘。例如玉林市某中藥產品,由於沒有在東協國家申請專利,近年在東協市場上被侵權現象十分嚴重。
要改變“單打獨鬥”狀況中國東協商務理事會中方理事、執行秘書長許寧寧在論壇上說,廣東福建、廣西、雲南等省區今後需要進一步加強與東協國家的整體合作力度,理由是目前我國部分省區往往還處在“單打”狀態。他認為,我國與東協區域經貿合作,必須先弄清雙方產品的技術含量、產業結構及其相關政策等產業對接。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經合組織與東亞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建人說,“中泰水果、蔬菜零關稅協定”實施後,泰國熱帶水果對我國出口大幅增加,目前已給我國蔬菜水果市場帶來一定衝擊,也導致廣西等地的部分果農收入減少。這一現象提醒我們得進一步思考產業對接的問題。
廣西應打造中成藥產業鏈專家認為,針對中泰零關稅影響,廣西、雲南等地要從產品質量、產品標準、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發揮水果和蔬菜的產業優勢,應對零關稅挑戰。另外,國內還有一些產品的生產成本較高,無法突出產業優勢,導致這些產業在東協市場,很難與當地的產品或世界其他國家進入東協市場的同類產品抗衡。
專家認為,廣西中成藥企業要想更好地走出去,除了有關部門或企業需要加大技術研發力度、進行技術創新外,企業還需在此基礎上組建現代中藥企業集團,並結合羅漢果肉桂八角等農特產品及東協市場規則,按“科技+企業+農業(種植)=市場”的模式打造廣西中成藥產業鏈。

第二屆

2006年11月25日,以“回顧與展望: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中國-東協經貿合作關係”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東協經貿發展論壇在廣西大學舉行。來自區內外的專家學者紛紛暢所欲言,探討中國與東協如何進一步加強合作力度、廣西如何抓住與東協合作新機遇等議題。
在論壇上,廣西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唐文琳教授,向與會代表展示了東南亞研究中心課題小組的研究成果。
在這個名為“CAFTA(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進程中我國周邊省區產業分工研究”的國家課題中,唐文琳教授和他的團隊就雲南、廣西、廣東、海南這4個東協國家接壤的省區,在與東協合作中的產業分工進行了研究。他們提出,廣西應該成為中國與東協合作中的區域性國際物流和商貿中心。在中國與東協合作中,廣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廣西機遇”讓人心動。唐文琳建議,廣西應該以建立一批面向東協的區域性國際化商品市場為重點,合理規劃、建設大中型商品批發市場,發揮市場中心優勢。
此外,廣西大學商學院的藍小林和任偉在《“兩廊一圈”區域旅遊合作開發研究》中提出,“兩廊一圈”旅遊合作開發,首先要加強法律、法規和組織、人員等方面的旅遊合作協調;其次要構建跨國無障礙旅遊區;第三要加強對環北部灣濱海跨國旅遊增長極的建設。從點到面全方位推動“兩廊一圈”區域旅遊的迅速發展。
論壇上還提出,建立亞洲單一貨幣區是中國-東協貨幣合作的最高目標,因此東亞各國應根據各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政策趨同性等標準,在這些次區域內先實現貨幣同盟,最終將在整個東亞的次區域統一貨幣的基礎上實行建立類似歐盟的亞洲單一貨幣區———亞元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劉澄在《亞洲貨幣區框架下的財政政策協調體系設計構想》中提出,在亞元區所有成員國一致協商統一的基礎上,成立一個超國家的機構——全新的亞洲中央銀行,負責統一管理亞元區國家的貨幣發行、貨幣政策等貨幣主權。屆時,由亞洲銀行根據亞洲地區乃至世界經濟成長和商品流通的需要決定貨幣發行量規模,發行亞元作為亞元區各國的通用的唯一合法的貨幣。
廣西大學商學院的包秀果分析認為,中國-東協貨幣合作後,中國將面臨失去貨幣、匯率政策工具和通貨膨脹稅的局面,同時鑄幣稅也將遭受損失。不過中國-東協啟動單一貨幣後,可減少匯率風險,節約匯兌成本,節省外匯儲備並有利於國家進行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
本屆論壇由廣西大學主辦,中國-東協研究院、廣西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柳州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等多家研究機構參與承辦和協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