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慶)自由貿易園區

訊息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十二五”之後,中國“西快東慢”的區域經濟經濟發展格局逐漸形成,以重慶兩江新區為代表的內陸市場正成為中國發展新引擎。近 年來特別是2013年就在中國外貿遭遇全球經濟寒流而出現進出口增長率大幅度下降之時,中西部地區的外貿卻逆勢增長,也是全球和沿海產業西進的重要標誌。2012年,重慶兩江新區進出口總額增幅達200%,以兩江新區為引擎的西部增長極,未來不僅可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而且還將成為中國外貿新的增長點。因此,設立自由貿易區,建設與國際慣例更加接軌、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自由貿易園區,搶抓此輪全球性產業轉移戰略機遇,加速西部地區產業參與國際分工,融入全球市場體系,時不待我,機遇凸現,勢在必行。

構想展望

作為“中國(重慶)自由貿易園區”的兩江新區的重要功能區,它承載著建設內陸開放高地,輻射帶動長江上游地區6個省、20多個大中城市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而國際通行的自由貿易園區,則實行“境內關外”政策,即放開一線(國境線),管住二線(與非自由貿易園區的連線線),在區內免除關稅、增值稅,流通可減免流通稅,通關速度和便利程度將大大提高。相比我國各類保稅區,自由貿易園區意味著更優惠的政策、更大的開放度。兩江新區採取全球通行的“隔離封閉,境內關外,充分自由,政策優惠,港區結合”的規則,在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設立新型自由貿易試驗區。
重慶保稅港區具備水港和空港兩個功能,但鐵路尚未納入。為此,兩江新區還謀劃擴大保稅港區範圍和功能,提出了鐵路保稅的概念,爭取試點建立“渝新歐”國際鐵路保稅區。此舉意在讓保稅港區打通水、陸、空,從而加大自貿園區爭奪戰中的獲勝籌碼。2010年9月開通的“渝新歐”國際鐵路,被譽為“新絲綢之路”,由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鐵路部門和重慶市政府“六國七方”聯手打造。它是一條連線中歐的國際貿易大通道,從重慶啟程,向西過北疆鐵路到達我國邊境阿拉山口,進入哈薩克斯坦,再轉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的杜伊斯堡,全程11179公里,火車運行16天,跟江海聯運到歐洲的時間相比節約了40多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