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世紀後期以來,隨著一系列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高技術產業迅速成長,並成為驅動全球經濟成長的主導力量。各國尤其是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都逐漸以高技術產業代替傳統產業作為國家經濟的支柱,都把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擺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密切關注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態勢的演變並適時調整競爭戰略。近二十年來,在激烈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中,我國高技術產業規模持續快速擴張。我國已經躋身世界高技術產業大國前列。但效率低下表明中國高技術產業處於大而不強的失衡狀態。麥可·波特指出:“動態的與不斷進化的競爭”是構建國家產業競爭優勢的前提。當前中國高技術產業面臨“競爭戰略進化”以增強國際競爭力這一複雜課題。作為解決此課題的一個嘗試,本書在評述和借鑑比較優勢理論、國家競爭優勢理論、基於演化經濟觀的高技術產業領先來源理論和新競爭優勢理論的基礎上,構建了規範的多層級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理論分析框架。重點包括:由規模績效和效率績效組成的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績效子系統和由高技術產業要素、國內市場需求、產業競爭結構與企業策略、產業網路體系、國家基礎設施和政府政策等組成的高技術產業競爭動力因素子系統;構建了規範全面的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績效和競爭動力評價指標體系以及具有可行性的綜合評價模型;對世界主要國家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績效和競爭動力進行了綜合評價,並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進行了延伸分析,探討了動力因素對競爭績效的作用機制和有效性;最後,基於綜合評價和延伸分析結果,提煉出了有戰略和政策意義的啟示性結論,並據此提出了若干具體可行的戰略和政策建議,對中國高技術產業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力提升具有借鑑意義。
本書得出的主要結論是:(1)中國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綜合績效和規模績效大幅提升,具有較強優勢。其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和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齊頭並進,競爭績效正快速追趕美國。(2)中國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績效指標得分嚴重偏斜,效率績效低下。當前,提升效率績效對綜合績效的提升更為有利。(3)中國高技術產業自主競爭力仍然較弱,但中國高技術產業的自主競爭效率績效要優於三資企業。(4)三資企業效率績效低下,規模偏向嚴重。2000年以來的中國高技術產業規模績效的增長主要由三資企業推動,這種規模增長是高度偏斜的,因為三資企業從事的是效率較低下的業務,效率是下滑的。(5)中國高技術產業動力因素綜合競爭力劣勢突出,結構失衡,僅在產業要素和國內市場需求規模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其他因素劣勢嚴重。(6)動力因素對競爭績效的作用機制上,中國存在對其他國家共有趨勢的一定背離。(7)動力因素對效率績效的投入產出存在無效狀態,中國動力因素應克服粗放擴張模式,注意提升精益化、專業化水平,形成高效的協同演化機制。(8)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效率績效呈下滑態勢,該產業急需實施戰略調整,大力提升勞動生產率、增加值率和銷售利潤率等效率水平。航空航天製造業規模績效大大落後於效率績效,應該大力實施規模優先的發展戰略,擴大產出和市場份額。
根據評價結論,本書提出了提升中國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具體策略建議:(1)實施戰略轉型。確立效率優先、平衡發展的競爭績效戰略取向;實施技術和效率優先型的外資引進戰略。(2)同步調整政府、社會機構和企業等主體的作用。(3)加強技術創新,促進技術要素升級擴張。加大技術引進力度,提高技術吸收能力;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提高技術創新水平;完善產學研合作的創新體系。(4)擴大國內需求,提升需求層次。(5)規範競爭結構,變革企業戰略。 (6)重構產業網路體系。(7)完善基礎設施。(8)實施政策創新。
作者簡介
吳灼亮(1964年- ),安徽宿松人。2003年至2008年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畢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為安徽財經大學商務學院副教授、物流管理系主任、國際貿易學專業研究生指導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競爭力評價與戰略、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等。近年來,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的研究工作。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2章 產業國際競爭力理論基礎
第3章 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理論框架
第4章 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評價指標和方法
第5章 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純淨評價
第6章 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動力評價
第7章 中國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結論及提升策略
參考文獻
附錄1 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分類目錄及整理為公布格式(第3章附表)
附錄2 第5章數據附表
附錄3 第6章數據附表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