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層文膽

中國高層文膽

中國高層文膽,是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西隱 。

基本信息

作 者: 西隱 著
出 版 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1 字 數: 280000 版 次: 1 頁 數: 302 印刷時間: 2008/01/01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213036767 包 裝: 平裝

編輯推薦

一群活躍在中國政治最高層的文章大家;擬大國之策,破世界之局;披露中南海決策內幕,把握中國高層思想動態!
他們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為政府制國策,為蒼生解懸疑;大筆如椽為中南海出謀劃策,理論先鋒推動政經改革進程。
讀者對象:公務員、相關專業學者、政治愛好者。
內容簡介
鄭必堅的嚴謹與磅礴;俞可平的樸素與見地;潘岳的堅持與深思;劉亞洲的才華與獨立;夏勇的睿智與內斂;滕文生的老辣與謀略;王夢奎的平和與理性;何新的膽識與博學;房寧的激情與寬廣……
他們都是中國高層文膽,目光如電洞明世事幽微,文思縝密謀劃家國天下。
這一群文章大家,活躍在中國政治最高層,他們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為政府制國策,為蒼生解懸疑;思考人類歷史走向,把握民族復興進程。本書記述的是他們的成長錄和思想史,也是對中南海重大決策內幕、中國政經走向和世界格局演變的另類解讀,是了解中國高層政治思想動態、軍事和經濟未來走向、當前世界的整體格局的最佳讀本。
作者簡介
西隱,當代著名作家。曾有《中國高層新智囊》等多部暢銷作品問世。

目錄

前言 高層文膽:思考在時代前沿
劉亞洲 中國軍事戰略理論推演聖手
美軍戰略報告裡的中國將領
軍營長大,身份敏感
武大“文青”的浪漫愛情激情演義“第五次中東戰爭”
從作家到軍人的角色轉換
暗中斡鏇,促成中韓建交
痛定思痛,反思金門戰役
探求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新思維
大國之策/17
附文1 美國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兒
附文2 我願意做自由思想的殉道者
俞可平 民主是個好東西
論述民主,一夜成名
求學之路,從諸暨到紹興
國際政治學博士與費邊主義
“顏色革命”鐵蹄催生“公民社會”
民主是一個陀螺
樂觀主義者的“和諧社會”
給政府評獎“和諧外交”與中國最新全球戰略
附文1 論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
附文2 民主是個好東西
潘岳 構建中國政治和生態文明
30年來最有影響的“政改奏摺”
少年壯志當凌雲
國務院最年輕的官員和經濟學家
對馬克思關於宗教“鴉片”的重新闡釋
倡導“南平經驗”,引發政改話題
主持環保總局,掀起“環保風暴”
建設環境文化,促進民族復興
“生態文明”寫進黨政綱領
壯年氣盛,銳氣如風雷
附文1 告別“風暴”,建設制度
附文2 環境文化與民族復興
夏勇 “新民本說”探索中國人權架構
法學家出任國家保密局局長
西政現象”:學而優則仕
北大法學博士的人權主張
走向權利的時代
中南海的法制講座
“新民本說”孵化“和諧社會”理論
《香港基本法》“四大護法”之一
苟利國家生死以
附文1 民本與民權——中國權利話語的歷史基礎
附文2 哈哈鏡前的端詳——哲學權利與本土主義
鄭必堅 “和平崛起”理論的首倡者
“和平崛起”:中國的新姿態
富順才子的名校之旅
胡耀邦的秘書
編輯《鄧選》和整理“南方談話”
主持中央黨校工作
胡錦濤訪美的前前後後
“利益相關者”界定中美關係
“三和”理論定調台海政策
中日關係,以史為鑑
附文1 中國共產黨在21世紀的走向
附文2 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在2003年博鰲亞洲論壇的講演
滕文生 中南海里脫穎而出
退居二線的一線筆桿子
從常寧到人大“鄧記班子中的理論家”
起草“解放思想”重要講話
參與高層決策的咨議工作
江澤民的特別助理催生“三個代表”,提倡“以德治國”
王夢奎 老當益壯,不墜青雲之志
老智囊操刀十七大報告
安樂寨“小秀才”的成長曆程
北大生涯
推動“股份制”改革
建言緊縮政策,控制通貨膨脹
為“市場經濟”正名
起草《“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
“小康社會”專題發言人
倡導“科學發展觀”
附文 中長期中國經濟的基本走向和政策研究
房寧 中國發展需要民族主義
構想“中國式民主”引起關注
《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起草者
“中國青年看世界”問卷調查
民族主義崛起的標誌
“全球化”也是“發展的陷阱”
“新帝國主義時代”來臨
社會主義是一種和諧
附文1 民主,走中國自己的路
附文2 美國為何對中國推銷民主?
何新 中華復興與世界未來
“矢吹晉談話”風波學術“個體戶”
呼籲漸進改革,抨擊“休克療法”
向中南海進言
為中國申辯“保守主義者的哀鳴”
讓江澤民記憶深刻
你可以不贊同他,但不能不重視他
附文1 身份與中國文化
附文2 何新訪談:某些經濟學家試圖搞垮中國

書摘插圖

美軍戰略報告裡的中國將領
據海外媒體透露,2005年7、8月間,美軍戰略安全委員會召開了一個小型會議,研究了中國軍隊在21世紀的戰略走向,並寫出了評估報告。報告說,21世紀中美之間是否會因為台灣宣布獨立導致雙方以戰爭形式攤牌的問題,是美國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問題。美國認為,布希政府新的國家戰略正向周邊及中亞地區拓展,並以戰爭形式出現在世界各地。如戰略延續中斷,美國利益受損;如戰略部署不變,風險與危機並存。
報告說,為保障布希政府新戰略的順利實施,美國應積極應對中國的崛起,不能讓大中華經濟圈在亞洲占主導位置,要在大中華力量還來不及集結統一的時候,用發動戰爭的方法從戰略上給中國以毀滅性打擊。報告還稱,要隨時把中國國防力量牽制到與台灣進行軍備競賽上,防止中國將有限的國防力量重點用在與美國的戰略均衡上;同時密切關注中國軍方戰略思想的轉變,阻止解放軍向現代化跨越的速度。
美國的這份評估報告的出台,主要基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中將劉亞洲的最新軍事戰略研究。劉亞洲的戰略著作引起各國軍方的高度關注,美軍戰略安全委員會正是通過調查和翻譯其作品,對劉亞洲的戰略思想做出了上述預測評估。
美軍通過研究劉亞洲戰略思想,發現中國的戰略思想庫已拋棄以往冷戰時期對美國的戰略研究領域,直接觸及美國的最新戰略構想,這是美國最為擔心和憂慮的。美國人發現,隨著中國軍方人事調整逐漸展開,中國軍事戰略相應調整的可能性在加大,這無疑給美國軍事戰略和新的軍事部署帶來了挑戰。
該委員會注意到,20世紀80年代就以描寫新軍事變革的戰爭作品著稱的劉亞洲,是中國將領中少壯派力量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國軍方高層的戰略思想家和理論筆桿子,其觸角敏銳,思想前衛,觀察視角獨特,近20年在軍中的各種報告和建議得到了中國軍方高層的認可,在中國高層和軍方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因而,美軍不得不對中國悄悄變化的軍事戰略意圖保持高度警覺。美國軍方從已掌握的資料和對中國高層戰略調整的趨勢評估,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劉亞洲的戰略思想對解放軍戰略調整有一定的影響,一旦劉亞洲的戰略思想占據主導,解放軍的作戰思想和治軍方略將會發生改變,可能會直接影響美軍戰略部署的預期目的。
美國軍方開始密切關注中國將領劉亞洲。
軍營長大,身份敏感
劉亞洲的官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政委,中將軍銜。由於他在中國軍中居於高位,其軍事戰略思想直接影響中國軍方高層,再加上是前國家主席李先念的女婿,因而更顯得身份特殊。
1952年10月19日,劉亞洲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他父親劉建德離休前是蘭州軍區後勤部副政委,戰功卓著。劉建德出生於安徽宿縣一個貧農家庭,從小身體贏弱,但聰慧伶俐。他唯讀了私塾,就因家貧而輟學,只能在家砍柴、乾力氣活。16歲那年,劉建德與5個青年農民一起投奔了新四軍。
劉建德加入新四軍第4支隊,不久當了班長,又加入了共產黨,並擔任排的黨小組長。淮海戰役時,他任187團3營教導員,和他一起參軍的5個同鄉都先後犧牲了,只有他從死亡線上挺了過來。
劉建德的部隊——新四軍第4支隊是一支勁旅,原為鄂豫皖紅28軍,皖南事變後編人新四軍第2師,師長是羅炳輝。解放戰爭時,這支勁旅又編入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後改名第三野戰軍)第二縱隊,韋國清任司令員兼政委,經歷過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等血戰。1949年2月改編為第7兵團第21軍,軍長滕海清,政委康志強。4月,全軍參加渡江戰役,解放杭州後,進軍溫州、寧波、奉化、象山等地。後來在溫州灣戰役、舟山戰役中以及浙東、浙南和閩北地區的海防任務中建功立業。
1949年5月,溫州解放後,任21軍63師187團政委(政治部主任)的劉建德,與來自溫州的女兵陳於湘結婚,後生下5個子女,劉亞洲排行第二。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劉建德所屬的21軍由遼寧長甸河口入朝,編入楊勇統率的志願軍20兵團,參加了當年春天反登入作戰準備和夏季反擊戰役,以及最後一戰——金城反擊戰。1953年3月,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劉建德所在部隊奉命駐守朝鮮,參加朝鮮戰後經濟重建,維護停戰協定。其間,陳於湘帶著年幼的劉亞洲來到朝鮮與劉建德團聚。
1958年7月,劉建德所在部隊奉調回國,駐山西大同,隸屬北京軍區。劉亞洲又隨父母來到山西。
劉亞洲7歲時被父親送到軍乾子弟學校——太原市育英國小讀書。1965年,劉亞洲國小畢業,升入育英學校國中部。第二年,“文化大革命”爆發,紅衛兵運動興起,14歲的劉亞洲也加入到造反派的隊伍中,他甚至曾和紅衛兵戰友一起到北京參加革命串聯。
1967年,劉建德所在的21軍由山西移防陝西。此時,劉建德已是63師副政委,駐軍寶雞。劉建德把劉亞洲送往他的老部隊187團“英雄八連”去接受“鍛鍊”。“英雄八連”是由國防部命名的連隊,曾在淮海戰役中狙擊邱清泉兵團,戰後,全連僅剩6人,當時劉建德任營教導員,是該連上司,因此對該連極有感情。在“八連”鍛鍊一段時間後,劉亞洲正式參軍。從此,劉亞洲開始了他一生的軍旅生活。
劉亞洲生在軍營,長在軍營,對軍隊充滿了熱愛。他在連隊從戰士做起,通過自身的努力,很快升任副班長、班長。1970年11月,18歲的劉亞洲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他升任排長,軍階升遷之路從這裡開始了。
武大“文青”的浪漫愛情
1972年,大學第二次招收工農兵學員。剛滿20歲的劉亞洲,被軍隊選送到武漢大學外語系英文專業學習。
劉亞洲在連隊時就喜歡寫詩做文,被稱為“小秀才”,進入武大後,他對文學的興趣越發濃厚了,有不少出自他手的“手抄本”在同學中傳閱。求學期間,他正式寫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陳勝》。這部作品儘管在1977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但在劉亞洲看來,卻是一個不成功的處女作。他的愛人李小林也不欣賞,說該書“不能讀10頁以上”。
劉亞洲的愛人李小林是李先念的女兒,當時也在武漢大學外語系讀書,是該系的高才生,喜歡文學。因為父輩的淵源,劉亞洲和李小林早已相識。他們在武大校園裡重逢,共同的愛好燃起了愛情的火花。
劉亞洲後來回憶說:“(20世紀)70年代在部隊當戰士,我就能把小妹(指李小林)的一切幾乎準確無誤地說出來。在武漢大學遇見她時,我已明白,這樁天定的婚姻是躲不掉的了。記得是1974年的一個深夜,我被愛情折磨著,一個人在宿合的平台上徘徊。忽然我預感到小妹就在附近,就在那簇黑黝黝的樹叢里,於是我就走了過去。裡面果然有個人,但模糊一團。我連半點也沒有猶豫就把那個人拉過來。咦,果然是小妹!”外界傳說,《陳勝》出版後,劉亞洲用稿酬買了一輛鳳凰牌腳踏車送給小林。
1979年3月,劉亞洲和李小林結為伉儷。婚後不久,李小林負笈美國洛杉磯大學攻讀美國歷史,兩人情深意篤,鴻雁傳書,非常恩愛。李小林獲得碩士學位後又在中國駐美國使館工作了兩年半。現在李小林在中國對外友好協會工作。
1975年,劉亞洲從武漢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民航北京管理局(首都機場)宣傳處工作。當時民航隸屬空軍,屬於軍隊編制。
1979年,民航與空軍脫離,劉亞洲被調往空軍政治部聯絡部一處,任幹事,從事對外國空軍的調研工作。
這期間,劉亞洲利用工作之便,大量閱讀外刊外報,內容涉及政治、軍事、歷史、文學等,掌握了相當多的西方軍事動態和軍情數據,視野一下子得到了拓展。劉亞洲在多年之後回憶這段經歷時仍是感慨不已,因為正是這段看似不著邊際的閱讀和調研,奠定了他日後研究軍事戰略的基礎。
激情演義“第五次中東戰爭”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藉口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游擊隊刺殺,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人,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游擊隊和敘利亞駐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以軍統帥沙龍率大軍只用了幾天時間,就占領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這是第四次中東戰爭以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爆發的最大的一次戰爭,被稱為“第五次中東戰爭”。
一年後,劉亞洲以此戰爭為素材,寫下報告文學《惡魔導演的戰爭》,它以新穎的題材、犀利的筆觸、尖銳的思想,在中國文學界引起很大轟動,甚至引發了一場風波。
中東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中東巴勒斯坦及其周圍地區,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之間進行的戰爭。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正式成立,並趁英軍撤出之機,搶占劃給阿拉伯人的地區。阿拉伯人反對不公正的決議,沒有成立阿拉伯國。由此,巴勒斯坦的分治決議引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此後,這個地區戰火頻繁,40多年來共爆發了5次以上較大規模戰爭。
第五次中東戰爭在國際大多數國家的認知中,是由以色列發動的一場非正義戰爭,以軍統帥沙龍更應該是一個被譴責的戰爭罪犯。然而,在劉亞洲筆下,被稱為“惡魔”的以色列將軍沙龍,卻是一個視死如歸、“把冒險當成自己的第一事業”的戰場英雄,甚至被塑造成自拿破崙以來世界上最偉大的軍事家。這完全突破了傳統寫作對人物的塑造和表現,真是讓人跌破眼鏡。
沙龍出生於特拉維夫附近的馬拉勒村。自幼參加猶太防衛組織“哈加納”的活動。青年時代的沙龍就是一個激進的猶太復國主義者,曾前往英國軍事院校接受嚴格的教育。回國後,年僅17歲的沙龍加入軍隊。第一次中東戰爭時,兩名以色列士兵被阿拉伯聯軍的一支突擊隊擒獲,以軍司令官達揚決定抓幾個阿拉伯聯軍士兵交換以軍士兵。得知達揚的想法後,擔任排長的沙龍未經上級同意即帶了幾個士兵登上一輛吉普車,冒著阿拉伯聯軍的槍林彈雨在敵方戰壕里抓來幾名阿拉伯士兵,令達揚刮目相看。1981年6月,以色列總理貝京第二次組閣時,出人意料地將國防部長要職交給了沙龍。很快,以色列政策開始深深地打上沙龍的“鷹派烙印”。1982年,貝京政府不顧工黨的反對入侵黎巴嫩。在此之前,沙龍親自秘密訪問貝魯特,甚至帶著保衛人員走遍了貝魯特的大街小巷,對每一條街道、每個重要的建築物都作了仔細的觀察,為即將發動的戰爭準備了第一手材料。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沙龍在政界幾經沉浮。但是,他的強硬立場絲毫沒有改變。在以色列政壇上,他始終被認為是一個“鷹派”人物。
沙龍以立場強硬而聞名。然而,幾乎所有了解他的人都認為,無論在戰場、政界還是談判桌上,他既激進,又精明,既強硬,又圓滑,是一個經驗豐富、手段嫻熟的政治家。20世紀80年代是沙龍政治生涯的低谷期。1983年3月,因貝魯特難民營大屠殺事件被揭露,沙龍被迫辭去國防部長一職。
儘管劉亞洲也寫了沙龍“惡魔”的一面,但他更多是用淋漓的筆墨細膩地刻畫了沙龍強悍的一面。劉亞洲在描繪沙龍這個形象時說:“他可以算是以色列內閣中最不受歡迎的人。許多議員看不起這個出身卑微、言語粗魯的將軍。是的,現在他是以色列的國防部長,但他從以色列國防軍中的一個小班長升到今天這個顯赫的地位,不是憑藉權勢和學歷,而是靠戰功。”
在劉亞洲看來,作為軍人的沙龍幾乎是完美無缺的,戰場上需要的就是這種赴湯蹈火、視死如歸的大男人氣概,表現出他對於力量和智慧的崇仰。這在當時的文學界引起很大轟動,甚至影響到文學界之外,被軍方引入軍事高等教育的課堂,作為擴展新一代軍人視野的輔助教材。
那段時間裡,劉亞洲所寫的一系列以國際軍事鬥爭為背景的報告文學,如《那就是馬爾維納斯》、《攻擊、攻擊、再攻擊》等等,都以全球新軍事變革為背景,為剛剛走上改革之路的中國軍隊開啟了一扇通向世界的視窗,大都成為了軍事院校的教材。
1984年,劉亞洲把這些作品合編出版時,王震親自為之寫序,讚賞之情溢於其中。序言這樣寫道:
兩篇報告文學,說寫得很好。又有人告訴我,解放軍一些院校把這兩篇文章列為學員的必讀教材,因為它們描寫的是“明天的戰爭”……這幾篇報告文學的確值得一讀。你想了解“明天的戰爭”是怎樣的情景嗎?它在本書中。讀後有陌生感。陌生,因為我們不熟悉它。但,我們必須熟悉它。我們的敵人並不愚蠢,甚至很聰明,任何僅僅把敵人看成是愚蠢的人,才是愚蠢的。世界在研究我們,我們也要研究世界。我們要像了解自己一樣去了解世界。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我推薦這本書,讀者是可以從中得到居安思危的啟示的。
劉亞洲的文學創作在文學界和中國軍隊中形成了相當大的影響力,但是作為一個軍人,他的文學創作是否能夠繼續下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
從作家到軍人的角色轉換
劉亞洲是個軍人,但又是一個作家。這種雙重身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使得劉亞洲的社會形象很模糊,直到他於20世紀90年代完成了《廣場》後,其軍人的形象才逐漸明朗起來。
1984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8月,劉亞洲隨總政組織的作家代表團赴雲南前線採訪,沒想中途翻車,他忍著傷痛堅持到前線。回來後,他創作了戰爭題材的中篇小說《一個女人和一個半男人的故事》和報告文學《王仁先》,引起了強烈反響。
《一個女人和一個半男人的故事》發表在1 986年2月號的上海《文匯月刊》雜誌上。故事發生在兩個軍人之間,營長陳淮海是軍長之子,剽悍英勇,充滿陽剛之氣;團作訓股參謀羅一明書生氣十足,甚至有點女人氣,根本不是當軍人的料。兩人同時入伍,是15年的戰友,又是最好的朋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