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效率研究

圖書信息

作 者:鄒德新
叢 書 名:
出 版 社:遼寧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52751
出版時間:2009-01-01
版 次:1
頁 數:300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社會科學 > 社會保障

內容簡介

在《貝弗里奇報告》的影響下,北歐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養老保險制度得以充分發展,並在20世紀70年代達到巔峰。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各國紛紛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總的趨勢是不同程度地引入基金制,向結構多元化的養老保險體系發展。
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效率研究》從資源配置的靜態效率和動態效率的角度,提出和論證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效率的理論分析框架與基本標準;在此基礎上,採用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國部分積累制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財政可持續性,並探討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最佳化參數選擇;採用一般均衡的代際交疊模型,分析、評價了中國部分積累制養老保險制度安排對長期經濟成長,收入分配和社會福利的影響。
第一章 緒論,闡釋研究的問題及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歸納主要的創新觀點。
第二章 著力於養老保險制度的效率理論研究,提供一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最佳化的基本理論分析框架。分別從福利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新自由主義和中間道路的理論思想中,高度概括和提煉出養老保險制度最佳化須具備的效率標準:靜態效率標準和動態效率標準,靜態效率保證養老金制度的財政可持續性,實現資源配置最佳化;動態效率促進長期經濟成長,改善收入分配,提高社會福利,實現資源配置的跨時期最佳化。本章還提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即尋求公平與效率的最佳結合,提高效率的合理性與現實性。
第三章 追溯現代養老保險制度的變遷路徑,分析改革方向,研究養老保險制度不同模式的運行機制。指出養老保障的基本理念經歷了懲戒性的有條件“矯治”理念、干預經濟促進社會穩定的“懷柔”理念、“維護公平,促進經濟發展”理念、“追求長期持續發展、消除貧困、保障人權”理念以及“尋求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平衡,實現制度的可持續性,促進經濟成長”理念的發展過程。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現收現付制失去了帕累托有效的“艾倫假設”,各國開始進行參數調整並轉向基金制或半基金制。進一步分析表明,不同制度模式的物質基礎具有同一性,兩種制度的優與劣,取決於具體經濟運行情況,當經濟處於動態有效區域,資本積累不足,基金制優於現收現付制;當經濟處於動態無效區域時,資本積累過度,現收現付制則會改變資本過度的缺陷。
第四章 基於第二章 、第三章 所構建的理論框架,分析智利、瑞典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效率和美國養老保險制度的變遷。結果表明,智利的基金制改革增強了制度的可持續性,增加了儲蓄和投資,但在制度設計、管理和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表明智利模式不具備普遍意義。瑞典的名義賬戶制改革保證了財政的可持續性,但對國民儲蓄的貢獻較小,對發展資本市場和經濟成長的推動作用有限。美國社會保障制度充分體現了凱恩斯主義的國家有限干預經濟、實現充分就業的思想。其特點是權利與義務統一、保障層次多元化、管理體制完善、制度實施法制化、稅收積累基金化、福利給付差別化、保障水平相對較低。雖然建立個人賬戶為基礎的私有化改革還在爭論之中,美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將會沿著保障多元化、市場化,強調個人責任與收益相統一,追求制度效率的方向發展。
第五章 將分析視角轉入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首先扼要回顧中國城鎮養老保險制度的變遷歷程,分析了改革的必要性;之後基於前幾章所構建的理論框架,借鑑國際經驗,運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分析遼寧試點模式的靜態效率,結果表明,試點模式在財務上不可持續,隨著覆蓋面的擴大,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提出適度放鬆的人口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減緩老齡化的趨勢;通過參數最佳化組合,即改革計發係數,調整退休年齡、提高收繳率和投資收益,可以改善制度的靜態效率。
第六章 套用動態生命周期模型(A-K模型),在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內,討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動態效率。數值模擬顯示,經濟達到穩態時:不考慮改革成本的理想狀態下,改革將促進經濟成長,縮小收入差距,提高代表性個人的效用水平,證實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動態有效性及對經濟的貢獻;當政府為改革成本融資時,改革促進了經濟成長,縮小收入差距,提高代表性個人的效用水平,代表性個人要負擔改革成本,退休一代的消費水平下降,但轉軌成本在可接受範圍內,且部分積累製成熟後,退休一代的消費水平也將提高,根據卡爾多一希克斯補償標準,從長期看,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仍然是動態有效率的。
第七章 首先分析了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面臨的約束條件主要是人口老齡化;整體參數設計不協調;隱性債務難以化解;個人賬戶投資回報率低;管理體制不完善;進一步提出,提高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效率的措施是重視人力資本投資與農村勞動力轉移,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促進制度覆蓋面的擴大;制定相應的退休年齡政策;完善養老金指數化調整機制;多渠道籌資化解隱性債務;發展資本市場,提高養老基金投資收益率;完善管理體制,提高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效率。
最後是全書結論。中國養老保險改革遼寧試點模式在長期內不具有財務的可持續性,通過人力資本投資政策和制度參數的改革,可以改善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政府通過適當的財政政策為改革成本融資,中國部分積累制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將增加穩態經濟的均衡產出和消費,提高社會福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