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簡介
2010年8月18日,中國雕塑院“中國青年雕塑家創作中心成立儀式” 暨“2010中國青年雕塑家創作中心作品邀請展”開幕典禮在京隆重舉行。國家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覃志剛、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諸迪、全國城雕委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段喜臣,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張慶善、副院長高顯莉、田黎明,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中國雕塑院特聘顧問邵大箴、特聘雕塑家曹春生、田世信等,以及中國新聞社、《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美術》、《美術觀察》等各大新聞媒體出席了活動。
機構概況
王文章副部長宣布中國青年雕塑家創作中心成立,他指出成立中國青年雕塑家創作中心意義重大,中國雕塑院取得很好的發展成績,對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推動了中國當代雕塑的發展。青年雕塑家們要以自己奮發的精神對傳統進行潛心的研究,對我們民族的趨向進行把握,獲取更多新的藝術元素,獨創新的面貌。希望青年雕塑家能創作出與這個時代相稱的成績。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在發言中指出民族的靈魂在於創新,一個民族的希望在於青年。青年雕塑家是中國雕塑的未來。中國雕塑院成立青年雕塑家創作中心不僅僅是看到眼前,立足於當代,更多的是放眼未來。中國雕塑院將把這個青年雕塑家群體打造成學習的群體,創造的群體,成為新文化的創造者。到場專家邵大箴、曹春生、何鄂、王中等分別就中國青年雕塑家創作中心成立表示祝賀並發表了建設性意見。
中國雕塑院自2007年成立以來,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黨政領導下,尊重傳統、尊重創造、尊重人才,一貫倡導“中國精神、中國氣派、時代風格”,積極推動雕塑事業的發展,包括組織雕塑家、理論家遠赴南亞、東歐和中國西藏等地考察;成功舉辦“全國首屆城市雕塑高層論壇”、“第二屆全國城市雕塑高層論壇”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大型主題雕塑學術研討會”、“徐悲鴻獎 ·2009宜興中國城市雕塑大賽”、“滑田友獎·淮陰中國母愛主題雕塑大賽”、“《意象—中國》中國雕塑院特邀當代雕塑家作品展” ,承辦與協辦“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等重大展覽和學術活動,在加強國際文化交流、推動城市文化建設、培養雕塑創作人才、團結老中青雕塑家共同發展中國雕塑事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中國雕塑院已經匯聚了一批德高望重的資深藝術家、理論家和一批卓有成就、年富力強的雕塑家,但還缺乏青年後備力量。當今中國雕塑界也是以老一輩雕塑家和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年雕塑家為主流力量。他們經驗豐富,精力充沛,擁有鵲起的聲名,活躍在藝術舞台的中心。而青年雕塑家的藝術作品、創作狀態和思想變化缺乏足夠的關注。但是,青年雕塑家承載著將雕塑事業發揚光大的使命,並且,已經有為數不少的青年雕塑家在各種展覽中初露崢嶸,表現出非凡的才能。他們具有活躍的思想、充沛的精力和火熱的激情,正處於藝術道路的上升階段。但因為各種原因,具有廣泛影響的還不多。作為中國雕塑的最高藝術創作和學術研究機構,中國雕塑院應該給予這些優秀的年輕人更多關注和支持,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平台,給他們的快速成長提供更肥沃的土壤,肩負起為這些優秀年輕人構建良好的發展空間的責任。此次,中國雕塑院秉著公正客觀的人才選拔原則,吸納了三十多位年齡在30-40歲之間的青年雕塑家和理論家作為中國青年雕塑家創作中心的首批成員。這批青年雕塑才俊已經具備一定的學術積累和較為明晰的價值取向,在專業領域有一定建樹,其中有的已是高校的藝術骨幹,有的接受了良好的中西方教育,有的已在海內外多次舉辦個展,並在全國性的展覽中獲得優異成績。中國雕塑院將這批青年人才匯聚一起,旨在發揮他們學習、創作和團結的精神,引領他們成為一批堅忍不拔、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群體,鼓勵他們創作出植根現實生活、表現時代精神和民族氣派的新時代作品。創作中心下設創作與研究部、展覽部、外聯部等部門,為青年人搭建學習和展示平台,邀請一些國學、書畫、民間藝術等方面的專家授課,組織中外歷史古蹟考察以及專業理論研究,定期舉辦相關學術活動和展覽。在中國青年雕塑家創作中心的支持下,各種風格的人才都將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潛力和才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成立儀式上,何鄂、孫家彬、霍波洋三位藝術家向中國雕塑院捐贈了他們的代表作品,這充分體現了資深雕塑家對中國雕塑事業的熱愛,以及對中國雕塑院的支持和厚望。
與成立儀式同時舉行的“2010中國青年雕塑家中心作品邀請展”涵蓋了中國青年雕塑家創作中心的青年雕塑家們數年來的探索和創新之作,既有傳統歷史題材,也有當代現實題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了青年雕塑家們力求繼承傳統、放眼世界,敢於探索和創新,也反映出當代青年雕塑家們正以一種朝氣蓬勃的發展態勢在新時期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