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過程研究(第二輯)

中國過程研究(第二輯)

《中國過程研究(第二輯)》,作者王治河、霍桂恆、任平,由中國社會科學發行於2007年06月出版。本輯所收錄的21篇文章分為三組:“國人論道”主要記錄的是中國學者在“過程研究”方向上進行各方面的探索所留下的足跡,“他山之石”則反映了西方學人對“過程研究”、特別是對有關當今中國的社會現實的各種問題進行的思考;最後,編者從本輯起隆重推出“經典重譯”欄目,其目的在於通過重譯和新譯既具有重要學術意義、又篇幅適當的經典性“過程研究”文章,為國內學者的相關探索提供更加可靠的學術資源。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中國過程研究(第二輯)

本輯所收錄的21篇文章分為三組:“國人論道”主要記錄的是中國學者在“過程研究”方向上進行各方面的探索所留下的足跡,“他山之石”則反映了西方學人對“過程研究”、特別是對有關當今中國的社會現實的各種問題進行的思考;最後,編者從本輯起隆重推出“經典重譯”欄目,其目的在於通過重譯和新譯既具有重要學術意義、又篇幅適當的經典性“過程研究”文章,為國內學者的相關探索提供更加可靠的學術資源。希望本書能夠成為推動國內學者不斷進一步拓展各自的研究視野、從根本上變革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模式的助推器!

作者簡介

王治河,山東人。1960年生於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85年重進燕園,拜著名哲學家朱德生先生為師,研習西方哲學。1988年獲碩士學位。

1988-199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任研究員,《國外社會科學》副主編。1998年秋赴美自費留學。在美國加州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ClaremontGraduateUniversity)攻讀博士學位。現任美國過程研究中心中國部主任,《中國過程研究》主編,中國後現代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目錄

國人論道

為什麼選擇中國?——中國之於建設性後現代運動的意義

後現代生活方式初探

黑格爾與懷特海:從實體到過程

黑格爾、馬克思和懷特海——從“過程”所體現的西方哲學思維的轉變看科學與人文之間的衝突

一種全新的哲學觀——建設性後現代主義哲學觀初探

懷特海的價值學說初探

自然觀:莊子與懷特海之間

過程哲學視閾中的鄧小平理論——關於懷特海哲學和鄧小平理論的一種比較研究

懷特海過程哲學與技術的相關性

懷特海的知覺象徵論及其宗教文化意蘊

東方與西方:現代性與後現代性——中國語境下過程哲學和文化哲學的一次對話

發展的過程:關於可持續發展理念內在分歧的批判

建設性後現代視野中的發展倫理學

全球風險社會中世界社會主義遭遇的挑戰及其思考

他山之石

為什麼選擇懷特海?

懷特海主義的創造性、綜合性學習理論

中國應走可持續城市化之路

過程思想與中國的未來

一個過程中的多元宇宙

後現代過程思想的新資源——菲利普·克萊頓教授訪談錄

經典重譯

數學與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