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ISBN:9787562145400
版 次:1
頁 數:220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中國農村土地流轉模式研究》從我國土地制度的變遷、土地流轉的模式和社會各階層對土地流轉制度的解讀等方面,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地租理論、社會再生產理論、合作經濟理論和商品貨幣理論以及西方經濟學的新制度經濟學理論等基本理論,對土地流轉的類型、基本模式及其成效、問題和路徑進行了分析研究。
目錄
第一章 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歷史追溯
1.1 原始社會時期的土地共有制
1.2 奴隸社會時期非私有性的井田制度
1.3 封建社會時期以私有為主的土地混合所有制
1.3.1 秦代的土地制度
1.3.2 漢代的土地制度
1.3.3 曹魏時期的屯田制
1.3.4 西晉時期的占田制
1.3.5 北魏至唐朝的均田制
1.3.6 唐代前後賦稅制度的租庸調法與兩稅法
1.3.7 宋元以來土地明顯私有化及明清兩次重大稅費改革
1.4 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的農村土地制度
1.4.1 太平天國時期的天朝田畝制度
1.4.2 民國時期的民生主義
1.5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新中國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
2.1 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農地政策的形成
2.1.1 土地革命時期
2.1.2 抗戰時期(1937~1945):雙減政策
2.1.3 解放戰爭時期(1947~1948)
2.2 新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革
2.2.1 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土地私有私營
2.2.2 農業生產合作社時期(1951~1957):土地公私合營
2.2.3 人民公社時期(1958~1980):土地公有公營
2.2.4 人民公社解體以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2.2.5 家庭承包制的實踐創新
2.3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演變
2.3.1 十年來的土地政策
2.3.2 十七屆三中全會的土地政策
2.3.3 新中國農村土地政策分析
第三章 國外農村土地政策案例分析
3.1 英國的“圈地運動”
3.1.1 “圈地運動”概述
3.1.2 “圈地運動”的由來
3.1.3 “圈地運動”的路徑
3.1.4 對“圈地運動”的評價
3.2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土地法令
3.2.1 南北戰爭前
3.2.2 林肯政府的《宅地法》
3.3 日本的農地制度
3.3.1 日本農地制度的設定體系
3.3.2 日本農地制度評價及啟示
3.4 蘇維埃俄國的《土地法令》
3.4.1 《土地法令》的頒布
3.4.2 中俄土地改革比較評價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國農村土地政策解讀
4.1 農村土地政策概述
4.1.1 農地政策
4.1.2 非農地政策
4.1.3 新土改政策——土地流轉
4.2 專家對農村土地政策的解讀
4.2.1 實現農村“第二個飛躍”的時機成熟
4.2.2 土地流轉不是土地私有化,而是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向
4.2.3 土地流轉是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要求
4.2.4 保障農民權益,探索創新土地流轉模式
4.3 政府官員對農村土地政策的解讀
4.3.1 土地承包制是我國土地政策的主體
4.3.2 放寬金融政策,賦予農民在經濟領域自由做主的權利
4.3.3 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建立完善的土地產權體系
4.4 民眾對農村土地政策的解讀
4.4.1 土地流轉是土地改革的創新
4.4.2 土地流轉是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的客觀要求
4.4.3 土地流轉必須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權益
4.4.4 四川民眾解讀土地流轉政策
4.4.5 解讀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及對策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農村土地流轉模式
5.1 土地流轉類型
5.1.1 農民自主型
5.1.2 政府主導型
5.1.3 業主經營型
5.2 土地流轉模式
5.2.1 轉包模式
5.2.2 出租模式
5.2.3 互換模式
5.2.4 轉讓模式
5.2.5 股份合作模式
5.3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地換房換社保流轉模式案例分析
6.1 天津華明宅基地換房模式
6.1.1 基本情況
6.1.2 主要做法
6.1.3 取得的成效
6.2 成都溫江“三保障、兩放棄”模式
6.2.1 基本情況
6.2.2 主要做法
6.2.3 取得的實效
6.3 重慶九龍坡宅基地換住房、承包地換社保模式
6.3.1 基本情況
6.3.2 主要做法
6.4 宅基地換住房、承包地換社保模式的分析評價
6.4.1 宅基地換住房模式比較分析
6.4.2 承包地換社保模式比較分析
6.4.3 宅基地換住房、承包地換社保模式的評價
第七章 土地股份合作流轉模式案例分析
7.1 成都土地股份合作模式
7.1.1 邛崍湯營土地入股模式
7.1.2 龍泉龍華股份合作模式
7.1.3 武侯永康資金入股模式
7.1.4 成都股份合作模式的評價
7.2 浙江模式
7.2.1 浙江省土地流轉模式和創新
7.2.2 土地流轉模式案例
7.2.3 浙江省土地流轉實踐的評價
7.3 上海、江蘇、廣州南海股份合作模式
7.3.1 上海集體土地股份合作模式
7.3.2 江蘇以獎代補、執照經營模式
7.3.3 廣州南海分區規劃模式
7.4 股份合作模式的經濟學分析
7.4.1 馬克思主義合作經濟理論
7.4.2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特徵
7.4.3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實踐指導意義
第八章 中國其他土地流轉模式
8.1 安徽小崗村土地自願流轉,發展規模化現代農業
8.1.1 小崗村基本情況
8.1.2 小崗村土地流轉辦法
8.1.3 小崗村模式的成效及評價
8.2 重慶開縣土地流轉“八種模式”
8.2.1 開縣模式的基本情況
8.2.2 開縣土地流轉模式
8.2.3 對開縣土地流轉模式的評價
8.3 福建、雲南、甘肅土地流轉模式
8.3.1 福建三明土地承包經營權可抵押貸款模式
8.3.2 雲南法邑傳統農業的工業化改造模式
8.3.3 甘肅寧縣民生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
8.4 浙江土地流轉其他模式
8.4.1 溫嶺土地流轉服務中心
8.4.2 台州農田託管、規模經營模式
附屬檔案一:《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附屬檔案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附屬檔案三:《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印發<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的通知》
附屬檔案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