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供給機制研究

《中國貨幣供給機制研究:歷史、邏輯與實證(1910—1935)》使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對中國1913-1926年GDP做出了估算數據並進行驗證;同時對美國學者羅斯基教授估算的近代中國1910-1936年的貨幣供應量進行了驗證,修正了錯誤的數據,並按弗里德曼的實證原則將近代中國的貨幣確定在了M1層次上。 在這些計量經濟學數據的基礎上,《中國貨幣供給機制研究:歷史、邏輯與實證(1910—1935)》對近代中國1910-1935年銀幣時代的貨幣供給機製做了系統研究,根據國際市場銀價變動導致中國貨幣供給反向變動的大量數據,得出了中國的貨幣供給屬“不可控外生變數”性質這一結論,彌補了近代中國貨幣供給理論中的研究不足。 《中國貨幣供給機制研究:歷史、邏輯與實證(1910—1935)》建立在現代貨幣理論的研究架構上,研究範式與美國新經濟史學派、日本數量經濟史學派接軌,適合高等院校經濟學專業師生、經濟史研究和貨幣理論研究工作者參考。

內容介紹

貨幣供給量和經濟總量有高度的相關性,研究近代中國經濟史,必須對近代中國貨幣供求規律有清楚的認識。《中國貨幣供給機制研究:歷史、邏輯與實證(1910—1935)》使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對中國1913-1926年GDP做出了估算數據並進行驗證;同時對美國學者羅斯基教授估算的近代中國1910-1936年的貨幣供應量進行了驗證,修正了錯誤的數據,並按弗里德曼的實證原則將近代中國的貨幣確定在了M1層次上。在這些計量經濟學數據的基礎上,《中國貨幣供給機制研究:歷史、邏輯與實證(1910—1935)》對近代中國1910-1935年銀幣時代的貨幣供給機製做了系統研究,根據國際市場銀價變動導致中國貨幣供給反向變動的大量數據,得出了中國的貨幣供給屬“不可控外生變數”性質這一結論,彌補了近代中國貨幣供給理論中的研究不足。通過對中國的貨幣供給與GDP之間關係的研究,尤其是與美國經濟大蕭條前後的比較研究,得出了中國的貨幣政策“既能緊縮又能啟動”的作用;從而確定了“貨幣政策剎車有效,啟動無效”這一理論的前提假設是需求約束型經濟態勢,而在供給約束型經濟態勢下,這一理論無效,填補了近代申國貨幣政策理論研究的空白。
《中國貨幣供給機制研究:歷史、邏輯與實證(1910—1935)》建立在現代貨幣理論的研究架構上,研究範式與美國新經濟史學派、日本數量經濟史學派接軌,適合高等院校經濟學專業師生、經濟史研究和貨幣理論研究工作者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