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經濟學、地理學和生態學相互交叉的角度,分析我國荒漠化的人為因素,剖析荒漠化治理效果不顯著的原因。從制度分析入手,研究土地集體所有、草地家庭承包和生態補償制度對我國荒漠化治理的作用,比較了國家自然保護區建設、土地使用權分配和農村社區生態環境治理三種制度設計的利弊,提出了市場化生態購買的制度安排。本書是荒漠化生態經濟研究的新成果,對荒漠化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荒漠化防治研究具有借鑑與指導意義,可供從事生態管理、區域經濟發展和荒漠化治理的研究人員和政府機構的相關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樊勝岳,男,1962年1月生,山東省郯城縣人。畢業於蘭州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從事生態經濟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工作。現為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是區域經濟、生態經濟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中國荒漠化治理的生態經濟模式與制度選擇》、《張掖地區沙產業發展對策與關鍵技術》等專著5部。
圖書目錄
導 言
第1章 荒漠化的人為成因與治理錯位
一、荒漠化的概念
二、荒漠化的成因
三、當前荒漠化驅動力解釋面臨的困境
(一)已有的沙漠化驅動力理論研究
(二)對沙漠化驅動力的解釋
(三)難以解釋的沙漠化逆轉現實
(四)制度因素的引入
四、制度因素的引入及其作用
第2章 農村土地制度變遷對土地荒漠化的影響
一、1949—1978年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對土地荒漠化的影響
(一)三次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大變革
(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對土地荒漠化的影響
二、改革開放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對土地荒漠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