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椒之鄉[陝西鳳縣]

中國花椒之鄉[陝西鳳縣]
中國花椒之鄉[陝西鳳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鳳縣是國家林業總局命名的中國花椒之鄉,鳳縣花椒也是國家質檢總局正式公布的大紅袍花椒原產地域保護產品。2005年1月,國家林業局正式將鳳縣命名為“中國花椒之鄉”。鳳縣由於獨特的地域氣候優勢,產於鳳縣的“大紅袍”花椒,以粒大、色艷、味濃、肉厚、果柄有小瓣、形似雙耳聞名遐邇,被稱為“鳳椒”。近年來,鳳縣把“大紅袍”鳳椒當作特色主導產業來抓,目前已擁有3000萬株的規模。

鳳椒概述

鳳椒 鳳椒

鳳縣,山環水繞,林木蔥蘢,風光秀麗,物產極為豐盛,而且素以土特產眾多而聞名。其中尤以色紅果大、香味純正的鳳椒和久負盛名的名貴藥材鳳黨最為馳名。

鳳椒就是產於鳳縣的“大紅袍”花椒。“鳳椒”因其顆粒九果肉厚,色澤鮮艷,氣味芳香濃郁而質量佳於全國。長期以來,被人們冠以“鳳椒”的美稱。

鳳椒“大紅袍”與其它花椒的不同之處是果實的基部生有兩個小瓣,形似一雙小耳,人們稱其為“雙耳朵”,有無雙耳朵,這是辨別風椒大紅袍真偽的特徵之所在。有民謠為證:

“鳳椒鮮,風椒俏,若辨大紅袍,須把雙耳找。”

“鳳縣大紅袍”花椒栽培歷史悠久,《本草綱目》記載:“秦椒,花椒也,金、鳳、商州皆產……大於蜀椒”。清《嘉慶重修一統志》載:“椒,府(漢中府)俱產,出鳳縣白石者佳”。因其“全紅、肉厚、有雙耳,風味獨 特”在國內市場久負盛名。

鳳縣大紅袍出眾,品質優良的原因在於鳳縣獨特的自然氣候優勢和土壤資源優勢。年平均溫11.4℃垂直變化明顯,降水集中,冬季相對不冷,夏季不熱,氣象災害不突出,是發展花椒的適生區域。

據光緒十八年(1893年)《鳳縣誌》記載:“金紅花椒肉厚有雙耳,殊勝他地”,這句話道出了鳳縣花椒的形態及風味獨一無二的特徵。1993年原陝西省科委開展的全國花椒品種品質調查結果表明,鳳縣大紅袍即“鳳椒”各項指標名列全國之首。在第九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鳳縣“大紅袍鳳椒 ”榮獲“后稷獎”。

鳳縣是重要的花椒產區之一,該地花椒栽培歷史悠久,品質優良,特別是鳳縣所產的大紅袍花椒更是全國聞名,堪稱花椒之極品,被人們譽之為“鳳椒”,這其中包含有人們的喜愛之意。鳳縣“大紅袍”花椒以色澤鮮紅、粒大、肉厚、形具“雙耳”、麻味悠久、清香濃郁,被稱做“鳳椒”(《辭海》中記述),素有飄十里之美譽,被譽為“花椒之王”。

千百年來,“鳳椒”以其顆粒果肉厚,色澤鮮艷,氣味芳香濃郁而享譽全國。它既是優質的調味品,又是重要的中藥,用於佐料,使肉菜鮮美,且有去腥、殺菌功能。用於中藥,有溫中散寒、暖胃除風、消滿解脹、化痰止咳、破血通經、止痛等功效,殺蟲、除菌、消毒止癢之功能。

鳳椒傳說

(一)

相傳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統兵伐魏,自漢中來到鳳縣境內的留鳳關,時值農曆的五月中旬,士兵們走得人困馬乏,便在留鳳關前安營紮寨。夜裡,諸葛亮難以入睡,思慮此次出兵關係重大,吉凶禍福,尚難預料,便披衣起床,步出帳外,抬頭觀看天象,忽然一陣輕風吹來,送來一陣奇異的清香,諸葛亮頓覺神清氣爽。他迎風而立,再輕輕地吸了一口氣,果然,香氣愈加濃烈。諸葛亮心中詫異,便悄悄地順著香味尋去,不覺已走出軍營。但見巍然屹立的霸王山下,一灣溪流潺潺而來,溪邊一片樹林,陣陣香氣便由林中飄然而來。諸葛亮步入樹林,在夜色中細辨這樹林、香氣,方知這是一片段預告椒林。他心中暗想,這花椒之樹倒也見了許多,只是都不及此處花椒香氣濃郁、獨特。再前行,只見椒林中有數十頑童,在皎潔的月光下,追逐嬉戲,聲振林樾。細察之,發現頑童固然可愛,惟缺一雙耳朵。諸葛亮遂大動惻隱之心,一一為頑童捏了一雙耳朵,頑童們道謝後,在椒林中須臾不見。後人皆言諸葛夜遇鳳椒仙子,鳳椒便以“雙耳能聽”天下聞名。

(二)

相傳在清末年間慈禧太后沿古道北上途經鳳縣留鳳關時,突然腹痛難忍、鳳顏大變,隨行御醫束手無策,正在這時當地的一位村姑採摘了幾粒花椒熬製成湯,獻於慈禧,慈禧喝下後,頓覺麻味悠久,神清氣爽,痛感全消,非常高興,便賜椒名為“鳳椒”,封為御用貢品。

鳳縣境內,風椒漫山遍野,每年農曆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全縣的鄉鄉村村,崖畔地邊,院落村頭,都可見鳳椒艷如紅花,香味隨風飄灑,令觀者賞心悅目,聞者如醉如痴。

鳳椒全縣處處都有,然而,若論最有名者,產地當屬留風關。說起來,這還有一段有趣的來歷。

如今的鳳縣,每當鳳椒成熟之時,到處碩果搖曳,香氣撲鼻。更奇者,一旦鳳椒帶離本土,其香味更加濃郁。據說,帶一包鳳椒上車,全車上的人便聞到花椒香味,故鳳椒素來為鳳縣人饋贈親友之佳品。那些喜好麻辣味的四川老鄉更以有一包鳳椒贈人為榮呢。改革開放以來,鳳椒更成為外地商販紛紛爭購的目標,這—優良品種還被引種到全國各地。目前,全縣種植花椒3200萬株,年增收2000萬元,這山區的“搖錢樹”帶給鳳縣人民的該是多么美好的希望和前景啊!

《本草綱目》記載:“秦椒,花椒也,金、鳳、商州皆產……大於蜀椒”。清《嘉慶重修一統志》載:“椒,府(漢中府)俱產,出鳳縣白石鎮者佳”。

鳳縣“大紅袍”花椒以色澤鮮紅、粒大、肉厚、形具“雙耳”、麻味悠久、清香濃郁,被稱做“鳳椒”(《 辭海》中記述),素有香飄十里之美譽,被專家讚譽為“花椒之王”。據光緒十八年《鳳縣誌》記載:“金紅花椒肉厚有雙耳,殊勝他地”,這句話道出了鳳縣花椒的形態及風味獨一無二的特徵。

鳳縣地處秦嶺腹地、嘉陵江源頭,亞熱帶與溫帶分界線上,森林覆蓋率達65.3%,是秦嶺綠色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氣候、地理等條件特別適宜花椒生長,是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大紅袍鳳椒”原產地域。

鳳縣“大紅袍鳳椒”自秦朝起便有種植。不同於其它花椒的是,“鳳椒”果實的根部生有兩個小瓣,形似一雙小耳,人稱“雙耳朵”。千百年來,“鳳椒”以其顆粒果肉厚,色澤鮮艷,氣味芳香濃郁而享譽全國。它既是優質的調味品,又是重要的中藥,用於佐料,使肉菜鮮美,且有去腥、殺菌功能。用於中藥,有溫中散寒、暖胃除風、消滿解脹、化痰止咳、破血通經、止痛等功效,殺蟲、除菌、消毒止癢之功能。

1993年陝西省科委開展的全國花椒品種品質調查結果表明,鳳縣“大紅袍鳳椒”各項指標名列全國之首;在2002年第九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鳳縣“大紅袍鳳椒”榮獲“后稷獎”。

國家質檢總局2004年以57號令向全國發出對鳳縣大紅袍花椒實施原產地域保護的公告,保護範圍包括鳳縣12個鄉鎮的150個村。今後,凡不是在保護地域內生產的花椒,即使使用的是鳳縣花椒的種子,也不能稱作“大紅袍”。

“調漿美著騷經上,塗壁香凝漢殿中,鼎餗也應加此味。莫叫薑桂獨成功”。

這就是明代僧宗林的詠《花椒》詩。它說明花椒與薑桂一樣,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烹調原料。

七月流火,椒香沁腑。

《本草綱目》稱:“秦椒,花椒也,始產於秦”。《名醫別錄》也有“秦椒生秦嶺上,八九月采實”的記述。《王右丞輞川圖》還記載著唐代詩人王維在藍田輞川的別墅里有椒園。《唐書·地理志》和《陝西通志》中,還記載著:“金州貢椒”。《唐本草》載:“(花椒)藍田秦嶺間大有之”。《圖經本草》記有:“花椒,今鳳、金、商州皆有之”。宋《本草衍義》云:“此秦地所實者,故言秦椒。……椒粒亦大”。《本草綱目》說:“秦椒、花椒始產於秦,……生青熟紅,大於蜀椒”。可見,兩千多年來,花椒一直是陝西的著名特產。名列全國“六大名椒”之首。

“鳳縣大紅袍”花椒栽培歷史悠久,《本草綱目》記載:“秦椒,花椒也,金、鳳、商州皆產……大於蜀椒”。清《嘉慶重修一統志》載:“椒,府(漢中府)俱產,出鳳縣白石者佳”。因其“全紅、肉厚、有雙耳,風味獨特”在國內市場久負盛名。

鳳縣大紅袍出眾,品質優良的原因在於鳳縣獨特的自然氣候優勢和土壤資源優勢。年平均溫11.4℃垂直變化明顯,降水集中,冬季相對不冷,夏季不熱,氣象災害不突出,是發展花椒的適生區域。

據光緒十八年(1893年)《鳳縣誌》記載:“金紅花椒肉厚有雙耳,殊勝他地”,這句話道出了鳳縣花椒的形態及風味獨一無二的特徵。1993年原陝西省科委開展的全國花椒品種品質調查結果表明,鳳縣大紅袍即“鳳椒”各項指標名列全國之首。在第九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鳳縣“大紅袍鳳椒 ”榮獲“后稷獎”。

鳳縣是重要的花椒產區之一,該地花椒栽培歷史悠久,品質優良,特別是鳳縣所產的大紅袍花椒更是全國聞名,堪稱花椒之極品,被人們譽之為“鳳椒”,這其中包含有人們的喜愛之意。鳳縣“大紅袍”花椒以色澤鮮紅、粒大、肉厚、形具“雙耳”、麻味悠久、清香濃郁,被稱做“鳳椒”(《辭海》中記述),素有飄十里之美譽,被譽為“花椒之王”。

千百年來,“鳳椒”以其顆粒果肉厚,色澤鮮艷,氣味芳香濃郁而享譽全國。它既是優質的調味品,又是重要的中藥,用於佐料,使肉菜鮮美,且有去腥、殺菌功能。用於中藥,有溫中散寒、暖胃除風、消滿解脹、化痰止咳、破血通經、止痛等功效,殺蟲、除菌、消毒止癢之功能。

技術團隊

為了更好地發揮我縣花椒專家大院的科技推廣、培訓諮詢,信息集散技術創新等方面科技優勢,切實搞好我縣花椒生產管理、服務職能,現將組建的鳳縣花椒專家大院技術團隊組成人員如下:

市特聘首席花椒專家:魏安智

首席專家助手:唐生洪:(鳳椒協會理事會主任)

縣級專業技術團隊組織成員:

團 長:王登峰(鳳縣林業局副局長)

副團長:巨成霖(鳳縣花椒技術推廣站站長、農藝師)

技術人員:

縣花椒技術推廣站:巨成霖、劉興利、柳紅旗

鄉鎮林業站:

李興華、楊 德、趙正文、褚春生、彭 浪、吳順科、徐長平、蘭新軍、張建軍、彭德林、易新民、冀 生、田晉榮

花椒專業戶:

李紅順、王君俠、高玉華、郭志強、耿四龍、侯漢平、龍林霞、李全副、陳世華、王金玉、梁致興、樊恩儒、王 敏、張洪濤、孫衛軍、聶金明、郭緒傑、高福平、韓智明、易水生、王林柏、翟明生、龐久春、辛正平、王登懷、魯安國、曾來存、王瑞峰、蔡 鵬、婁耀武、陳繼合、李 琴、任小林、郭明忠、陳 濤、羅大成、劉代平、楊志主、盧學耀、鄧官銀、吳居良、李張勤(共62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