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臨床藥學雜誌

中國臨床藥學雜誌

《中國臨床藥學雜誌》原名《臨床藥學》,創刊於1992年。10年來堅持以促 進臨床藥學學術交流和信息傳遞為辦刊宗旨。1996年起經國家科委批准更名為《中國臨床藥學雜誌》,由中國藥學會主辦、復旦大學藥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藥學院)承辦。主編為中國藥理學會副理事長王永銘教授。

基本信息

期刊簡介

刊登欄目

設有專家約稿、論著、綜述、藥學、護理、臨床經驗、病例報告、醫學技術、臨床病理(病例)討論、醫學教育、醫院管理、會議(座談)紀要等欄目。

欄目

《中國臨床藥學雜誌》設有:論著(包括實驗研究)、藥物經濟學、醫師藥師園地、合理用藥、藥物不良反應、新藥之窗、綜述、專題、臨床藥學教學等。

報導

報導我國臨床藥學及相關領域的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有關臨床用藥的基礎研究,合理用藥、藥物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藥物動力學、血藥濃度監測以及有關醫院藥學學科的研究成果與實踐。旨在為我國廣大臨床藥學工作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信息傳遞和了解國內外臨床藥學及相關學科發展情況的視窗與平台。

收錄

收錄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國家級火炬計畫項目“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和“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hina info)數位化期刊群”,從1998年起被美國《國際藥學文摘》(IPA)摘錄收載,2003年榮獲《CAJ-CD》執行優秀期刊,2004年起被美國化學文摘(CA)摘錄。

讀者

為醫院藥師、醫師和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臨床藥學研究人員。

稿源

來源於自由投稿,同進也向專家約稿。稿件經兩位專家審定並經常務編委會終審通過後按來稿先後入選刊登。每期刊物中均選擇數篇質量較高的論著作為主要內容。

版權資訊

刊名: 中國臨床藥學雜誌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主辦: 中國藥學會
周期: 雙月
出版地:上海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大16開
ISSN: 1007-4406
CN: 31-1726/R
郵發代號: 4-573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中國臨床藥學雜誌
曾用刊名:臨床藥學
創刊時間:1996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11)

投稿須知

1.1題名 要簡明、切題,不用副標題,一般20字,最好不超過30字。避免用“……的研究”、“……的觀察”等非特定詞,除公知公用者外,不用縮寫符號和代號。
1.2作者署名和工作單位 署名列於題名下方,不得超過7個。外國作者姓名不必譯成中文。工作單位應列出全稱至科、室,並註明所在單位的城市名和郵政編碼,作者姓名之間用逗號分開。多單位時按作者署名的先後次序排列,不分欄。不同單位以連續的阿拉伯數序號標註於作者姓名的右上角和單位名稱的左上角,單位之間用“;”號隔開。
1.3摘要 高度概括全文內容,不分段。應寫成“結構式摘要”,分為4部分:“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摘要”兩字頂格,後空一格寫內容。
1.4關鍵字 頂格寫上“關鍵字”3個字後空1格,列出關鍵字3-8個,以利標引。應標註能反映論文特徵內容、通用性較強的術語為關鍵字,儘可能用醫學詞表上的規範詞。各關鍵字間用“;”隔開並空1格,最末1個關鍵字後不加任何符號。
1.5腳註 在首頁底,用橫線(3cm)與正文分開。腳註主要說明:①課題基金來源與編號;②國家攻關項目的名稱與編號;③獲獎名稱、級別、等級與編號等;④某些作者(如研究生、進修生、學員等)的身份、單位與地址變更情況等。
1.6計量單位 一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3100~3102-93)量和單位》(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書寫。如濃度單位mol·L-1?不應寫成M,放射性活度單位用Bq,而不用Ci(1 Ci=37 GBq=3.7×1010Bq)等。血壓單位本刊實行mmHg後加括弧註明kPa表示方法。
1.7名詞術語 應注意全稿統一:①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各學科名詞。外文新名詞尚無統一譯名時,可自譯並在第1次引用時用括弧注出原文。中草藥一律加注學名(需排印斜體字的在字下加劃一道曲線)。②名詞術語(包括機構名稱)套用全名,不可隨意縮寫,如把“白細胞計數分類”寫成“白分”。如所用名詞過長而文中又需多次採用時,則在第一次引用時在全名後加括弧註明縮寫名,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
1.8標點符號 應正確使用並書寫清楚,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5834-1995)》(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標點符號用法為準。
1.9化學符號、核素符號、公式符號 均須書寫端正,並注意大小寫和左右上下角注等。如He,Ca,CO2,14N2,64Gd,Na+,PO43-或(PO4)3-,110Agm等。其中希臘文應框出,並在頁旁用鉛筆註明“希”字,以免排錯。
1.10數字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5835-1995)》(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為準。
(1)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且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
(2)公曆世紀、年代、年、月、日和時刻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
(3)阿拉伯數字的使用規則:①多位的阿拉伯數字不能拆開轉行;②計量和計數單位前的數字必須用阿拉伯數字;③小數點前或後若超過4位數(含4位),應從小數點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出1/4個字距,不用千分撇“,”;④純小數須寫出小數點前用以定位的“0”;⑤數值的增加可用倍數表示,減少只能用分數或%表示,例如增加1倍,減少1/4或減少25%。
(4)任何一個數值只允許最後1位有誤差,因此,必須正確地表達有效數字。在1組數據x±s中,通常以s的1/3來定位數,例如(7.324±0.270)mm,它的s/3=0.09 mm,達小數點後第2位,故平均數也應寫到小數點後第2位,即寫成(7.32±027)mm。又如(4 835.5±324.6)g,s/3超過100 g,平均數波動在百位數,故應寫成(4.8±0.3)kg。
數值的修約應執行國家標準GB3101-93附錄B的規定,其簡明口訣為“4舍6入5看齊,奇進偶不進”。
(5)參數與偏差範圍:①數值範圍:五至十寫成5~10;3×103~8×103可寫成(3~8)×103,但不能寫成3~8×103;②百分數範圍:20%~30%不能寫成20~30%,(30±5)%不能寫成30±5%;③具有相同單位的量值範圍:1.5~3.6 mA不必寫成1.5mA~3.6 mA;④偏差範圍:如(25±1)℃不能寫成25±1 ℃。
1.11國際代號與縮寫 沒有單複數之分。如1秒1 s,2分鐘2 min,3小時3 h,第3小時h3,4天4 d,第4天d 4,5星期5 wk,第5星期wk 5,6個月6 mo,第6個月mo 6,7年7a,第7年a 7,8歲8 a,實驗動物雌性♀,雄性,國際單位U,離心率用r·min-1(不用rpm),機率P(不是P),平均數x,常用對數log,紫外UV,質量m,容積V,百分比%。儘量把1×10-3g與5×10-7g之類改成1 mg與0.5 μg。hr改成h。國際代號不用於無數字的文句中,例如每天不寫每d,但每天8mg可寫成8 mg·d-1。在一個組合單位符號內不用斜線,改用負冪次方表示,例如不能寫成mg/kg/d或mg/(kg·d),應寫成mg·kg-1·d-1。靜脈注射為iv,肌肉注射為im,腹腔注射為ip,皮下注射為sc,腦室注射為icv,動脈注射為ia,口服為po,灌胃為ig。
1.12年齡和體重 須用實際測得的平均數±標準差(x±s),劑量若按體重一律以“·kg-1”表示。
1.13藥品 藥名以《中國藥典》(2000年版),《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及“國際非專利藥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INN)”為準。首次出現時,註上英文名。藥名較長時,可用縮寫,但需在首次出現時註明,少用代號。可注商品名,寫明生產廠商、批號、規格等。
1.14表和圖 凡用文字已能說明問題的則不用表和圖。如用表和圖應少而精,而且要設計正確、合理,具有自明性。論著類稿件,表和圖均應有中英文對照的完整題目,表和圖中的欄目及各種標註均用英文。表和圖要有序號。表格左右兩端開口,採用三(橫)線式,不用縱線,欄頭左上角不用斜線,除欄頭外,表身中不用或少用橫線,表內儘量不用或少用標點符號。上下行的數字要對齊,表內單位的名稱要使用單位符號。統計學處理結果統一用aP>0.05,bP<0.05,cP<0.01(用於對照組與用藥組,或用藥前後比較)和dP>0.05,eP<0.05,fP<0.01 (只用於多組間比較)3檔表示,余類推。P為英文斜體大寫。圖稿要求用電腦繪製,設計應美觀,線條應清晰。圖的大小應根據線條的繁簡程度將寬度分別控制在8,12,17 cm 3檔之內。照片用黑白片,必須反差鮮明,清晰易辨。作者須在照片的空白邊緣上用鉛筆畫上裁切到最小極限尺寸的線條,以便裁切拼版。顯微照片內應畫長度標尺,必要時以↑標明上下方位。圖和照片郵寄時應襯硬紙,不能摺疊。在正文中留出3行空格,註明插入圖與照片的編號。
1.15層次系統 儘量減少層次。寫法:
1 ▲▲▲▲(頂格,黑體)
1.1 △△△△(頂格)
1.1.1 △△△△(頂格)
序號全為黑體,其後不用黑點。各級標題後空1格接寫內容。
1.16正文 一般可按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的程式來撰寫。
1.16.1引言 扼要指出研究的背景和動機,並說明研究的目的性,已解決了些什麼?尚需解決什麼?
1.16.2方法 重點在於講明自己的改進和創新,切忌繁瑣難懂,拘泥於操作步驟。凡是前人套用過的方法指出參考文獻即可。如是自己創新的方法,則宜詳述,以便他人重複。
1.16.3結果 要經過整理、歸納,條理分明,表和圖內已有的數據不要在文內重複。各項觀察所得和補充說明均分別寫在結果項下,不要插在討論里。
1.16.4討論 要有中心內容,指出自己的觀點或發現,有何新進展或特殊意義所在。要結合文獻,決非補充解釋或說明。觀點要明確。討論不能寫成文獻綜述,凡是與論文無關的資料切勿羅列進去。
1.17參考文獻 僅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年主要公開發表的文獻,按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內部資料、鑑定資料、待發表文章和說明書等不可列為參考文獻。作者必須仔細核對參考文獻原文的內容、年、卷、期、頁等。作者引用的參考文獻,如作者姓名不是姓在前,名在後的,務必改成姓在前,名在後。姓第1個字母大寫,名用縮寫(大寫),不加縮寫點。參考文獻在3人或不到3人的須列出全部作者;3人以上作者,只需列出前3名,後加等(中文)、他(日文)、et al(西文)、идр(俄文)。西文期刊名稱縮寫按照《List of Journals Indexed in Index Medicus (1990)》和《世界醫學藥學及化學期刊名稱縮寫手冊》(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第2版,2000)。題名後用方括弧加注文獻類型標識(專著:M,檢出文獻:A,論文集:C,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報紙文章:N)。
收稿、退修和不錄用的手續和要求
編輯部收到稿件、單位介紹信和稿件處理費50元的匯款單後,本刊立即編號並給回執,日後聯繫時請註明編號。稿件若有不符合本《投稿須知》要求的則退回作者修改。修回稿只需一份,連同原稿、退修單和3.5寸軟碟以及對審稿意見(不管同意與否均逐條答覆)一併寄回。退修日期若超過2 mo者則作新稿處理,重新登記收稿日期。自收稿登記日起6 mo未與作者聯繫,作者可另投他刊。不錄用稿件將儘快通知作者,但原稿不退。錄用的稿件發給作者錄用通知單並收取版面費。稿件請寄《中國臨床藥學雜誌》編輯部,勿寄給個人。編輯部對來稿有修改權。地址:上海市醫學院路138號290信箱,郵編200032。

注意事項

1、投遞方法郵寄或網路投稿均可。來稿一律要求用電腦列印(Word檔案格式),一式2份(附高質量的圖),並附3.5寸軟碟,寄送本刊編輯部;電子文本可通過E-mail發至本刊電子信箱。不採用稿件一般不寄還,請自留底稿。
2、補充材料來稿須附單位證明,並應註明對稿件真實性的審評意見以及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無爭議等項。來稿應列出通訊作者的姓名、地址、電話和電子郵件。如系國家或省部級以上基金資助項目或攻關項目文稿,請在文稿首頁頁腳位置註明項目名稱及編號,並附寄項目任務書的複印件。
3、稿件處理編輯部收到稿件後3個月內發出稿件處理通知,若在投稿後3個月內未接到本刊錄用通知者,可向本刊編輯部查詢。不採用稿件一般不寄還,請作者自留底稿(若需要退還原稿者,請在投稿時聲明)。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請先與本刊編輯部聯繫,切勿一稿兩投或一稿多投。一旦發現一稿兩用或多用,本刊將刊登該文系重複發表的聲明,並在2年之內拒絕採用該文第一作者的任何來稿。
4、修改事宜來稿經同行專家審查後,認為內容需要修改、補充或刪節時,本刊編輯部將把修改意見寄回給作者修改,作者必須於I個月內將修改後的稿件及電子文本寄回編輯部。如不按要求修改或逾期不修回者,將作自動退稿處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