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

近年來,中國逐步建立健全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相結合的養老保障體系,努力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 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發展社區為老服務,不斷改善老年人居家養老的支持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設專章保障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的權益。

簡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日發表了《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白皮書,從中國老齡事業國家機制、養老保障體系、老年醫療保健等多個方面對老齡事業發展作了介紹和說明,同時指出,中國將積極採取更加有效的戰略措施,努力推動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白皮書全文近11000字,由前言和老齡事業國家機制、養老保障體系、老年醫療保健、為老社會服務、老年文化教育、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老年人合法權益保障等7個部分組成。
《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二00六年十二月·北京

目 錄

前 言
一、老齡事業國家機制
二、養老保障體系
三、老年醫療保健
四、為老社會服務
五、老年文化教育
六、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
七、老年人合法權益保障

前 言

二十世紀末,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已開始進入老齡化階段。進入新世紀後,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近1.44億,占總人口的比例達11%。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如何在老年人口基數增大、人口老齡化加快而且發展不平衡的條件下,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老齡事業的發展,是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重大問題。
中國政府歷來關心和重視老齡事業。多年來,國家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文化傳統,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老齡事業發展模式。特別是近年來,中國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把發展老齡事業作為經濟社會統籌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不斷推動老齡事業發展。

一、老齡事業國家機制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是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目標。近年來,中國政府圍繞這一目標,加強老齡法律法規政策建設,制定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健全老齡工作體制,鼓勵社會廣泛參與老齡事業發展,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頒布一系列包括老年社會保障、老年福利與服務、老年衛生、老年文化教育和體育、老年人權益保障以及老齡產業等多方面內容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近二十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頒布的老齡法律、法規、規章及有關政策達200餘件,初步形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國務院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和有關政策在內的老齡法律法規政策體系框架。
中國政府先後頒布實施《中國老齡工作七年發展綱要(1994—2000年)》、《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畫綱要(2001—2005年)》和《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本部門老齡工作行動計畫和本地方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國家建立督查和評估制度,對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期中和期末檢查,推動規劃的落實。同時,建立老齡事業統計指標體系和老齡統計工作制度,為制定規劃和完善督查評估工作提供基礎數據。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先後三次進行全國範圍的老年人口狀況調查,為老齡事業的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國務院成立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統籌規劃和協調指導全國的老齡工作,研究、制定老齡事業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協調和推動有關部門實施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指導、督促和檢查各地老齡工作。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主任由國務院副總理擔任,成員單位由國家26個部門組成,委員由各成員單位一位副部長級領導擔任。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目前,全國已基本建立起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州、盟)、縣(市、區、旗)、鄉鎮(街道)各級老齡工作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村(居)民委員會有專人負責老齡工作,初步形成從中央到地方的工作網路。
國家通過政策和輿論引導等多種形式,積極營造發展老齡事業的社會環境,引導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老齡事業的發展。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引導和扶持企事業單位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推動全國和地方性涉老社團籌措老齡事業發展基金、組織大型文體活動、開展老齡科研、發展老年教育。推動各地基層民眾組織、志願者隊伍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開展各種為老服務。
中國政府先後派出高級別代表團參加聯合國召開的第一、第二次世界老齡大會以及有關國際性和地區性老齡會議,成功承辦聯合國第二次世界老齡大會亞太地區後續行動會議以及一系列國際和地區性老齡會議,參與制定並積極履行國際老齡行動計畫及亞太地區老齡行動計畫。積極開展老齡領域全球性及區域性的多邊和雙邊交流與合作,加入6個國際老齡組織,與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老齡組織建立業務聯繫。與聯合國有關組織、歐盟以及一些國家的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在老齡科研、老年扶貧以及老年教育等領域開展項目合作。

二、養老保障體系

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老齡化水平相適應的養老保障制度,是中國發展老齡事業的重要任務和優先領域。近年來,中國逐步建立健全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相結合的養老保障體系,努力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
建立城鎮養老保險體系
近年來,中國政府逐步建立覆蓋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的統一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截至2005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75億人,其中4367萬離退休人員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當年養老保險基金支出達4040億元人民幣。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變動情況適時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建立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離退休制度,由國家財政或單位按國家規定標準支付離退休費。
國家多渠道籌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努力增加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資金儲備,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加強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截至2005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達4041億元人民幣,當年征繳收入總額達4312億元人民幣。加大財政補助力度,2005年各級財政補助基本養老保險基金651億元人民幣。建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到2005年底,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積累資金達2010億元人民幣。
國家積極發展補充性養老保險,引導和扶持有條件的企業為職工建立企業年金,由企業和職工共同繳費,實行基金完全積累,個人賬戶管理。2005年底,全國已有2.4萬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達924萬人。國家還鼓勵開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多渠道加強老年人的生活保障。
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
中國老年人口近60%分布在農村。中國政府立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積極發揮土地保障和家庭贍養功能,探索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努力保障廣大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發揮土地養老的保障作用,保護包括廣大老年人在內的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贍養人有義務耕種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歸老年人所有,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來源。提倡簽訂“家庭贍養協定”,規範贍養內容和標準,由村(居)民委員會或有關組織監督協定的履行,以保證老年人享受贍養扶助的權利。目前,中國農村普遍開展了“家庭贍養協定”簽訂工作,到2005年底,已簽訂“家庭贍養協定”1300多萬份。
探索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05年底,全國已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約1900個縣(市、區、旗)開展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5400多萬農民參保,積累保險基金約310億元人民幣,300多萬參保農民領取養老金,當年支付養老保險金21.3億元人民幣。
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保障制度,把農村特殊老年群體優先納入社會保障範圍。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其法定贍養人、扶養人確無贍養、扶養能力的農村老年人,由國家實施在吃、穿、住、醫、葬方面給予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的“五保”供養制度。目前,全國享受“五保”供養的老年人達460多萬人。對執行計畫生育政策的農村獨生子女或兩女戶夫婦,在年滿60周歲以後,由中央或地方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實施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2005年底,享受該獎勵扶助的人群達到135萬人。中國政府重視城鎮化過程中被征地農民的養老問題,確保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和長遠生計,逐步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目前已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台了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約600萬人被納入社會保障範圍,籌集資金約500億元人民幣。
建立貧困老年人救助制度
中國政府把緩解和消除老年貧困納入國家反貧困戰略和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國家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家庭按標準給予補助。2005年,包括貧困老年人在內的2233萬城市貧困人口領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在農村,國家實施特困戶定期定量救助和臨時性生活救助制度,在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已有865萬農村人口被納入農村特困戶定期定量救助,985萬農村人口被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包括不符合“五保”條件的貧困老年人。國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養老基地,發放養老補貼和高齡津貼,積極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地方政府積極組織實施開發式扶貧,扶持低齡、健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老年人從事種植、養殖和加工等項目,增強貧困老年人的生產自助能力。積極發揮社會力量在老年貧困救助中的作用,推動各地老年基金會等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開展慈善救助和社會互助,創造結對幫扶、認養助養、志願服務、走訪慰問等多種救助形式,普遍為貧困老年人提供多樣化扶助。

三、老年醫療保健

加強老年醫療保障和衛生服務,增進老年期健康,是提高老齡社會全民健康和生命質量的重要內容。中國政府重視加強城鄉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加大老年衛生工作力度,發展老年醫療衛生服務,努力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醫療需求,增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加強城鄉老年人醫療保障
國家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規定退休人員個人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對個人賬戶計入金額和個人負擔醫療費的比例給予適當照顧。各地普遍將老年常見病、慢性病等大額醫療費用納入社會統籌基金支付範圍,減少退休人員個人的支付比例。2005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退休人員達3761萬人。
國家積極採取多種補充性醫療保障措施,努力減輕老年人的醫療費負擔。實行公務員醫療補助辦法,由財政為包括退休人員在內的國家公務員提供醫療費用補助。政府推動各地建立大額醫療費用補助辦法,由個人或企業繳費籌資,為患大病、重病以及長期慢性病的職工及退休人員解決超過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上的醫療費用。有條件的企業建立了補充醫療保險,解決基本醫療保險待遇以外的醫療費用。中國政府積極探索建立城市社會醫療救助制度,通過財政撥款、彩票公益金和社會捐助等多種渠道籌集醫療救助基金,對困難民眾就醫給予補助。到2005年底,醫療救助試點縣(市、區、旗)達1119個,全年累計救助163.3萬人次。
從2003年起,國家開始進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到2006年6月底,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市、區、旗)擴大到1399個,覆蓋農業人口4.95億,3.96億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地區老年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比例超過73%;全國共補償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2.82億人次,補償資金支出144.12億元人民幣。國家要求各地為70歲以上農村老年人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給予適當政策優惠,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積極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採取政府撥款和社會捐助相結合籌集救助資金,資助農村“五保”老年人和困難民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因患大病個人醫療費負擔過高、影響家庭基本生活的貧困農民給予適當補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年人基本醫療困難。目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建立了農村醫療救助制度,2005年農村實施醫療救助達1112萬人次,救助資金總支出10.8億元人民幣。
中國積極開展針對老年人的專項醫療救助和康復救助活動。通過實施國家殘疾人事業發展綱要,開展以西部地區為重點的“讓老年人重見光明行動”項目等,為約600萬名老年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並為邊遠貧困地區的老年缺肢者、聽力障礙者免費裝配假肢、驗配助聽器,幫助貧困、殘疾老年人恢復或補償功能。
發展老年醫療衛生服務
國家加強對老年醫療衛生工作的規劃和領導。制定實施《老年醫療保健“八五”規劃(1991—1995年)》,兩次頒發加強老年衛生工作的政策性檔案,把老年醫療保健工作納入《全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規劃綱要(2005—2010年)》、《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中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02—2010年)》等一系列衛生工作發展規劃。成立全國老年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和老年衛生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加強對全國老年衛生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科學決策。
國家鼓勵有條件的大中型醫療機構開設老年病專科或老年病門診,積極為老年人提供專項服務。根據區域衛生規劃,建立能夠提供老年病防治、老年康復和臨終關懷等服務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各地醫療機構普遍為7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了掛號、就診、取藥、住院等方面的優先優惠服務。2006年,國家頒布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把實施愛心護理工程,加快發展面向高齡病殘老年人的護理服務設施納入規劃重點。
加快建設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推動各地把老年醫療保健納入社區衛生工作重點,努力為老年人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衛生服務。各地積極引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型,開展老年保健、醫療護理和康復等服務。截至2005年底,全國城市已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5萬多個,95%的地級以上城市、86%的市轄區和一批縣級市開展了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基層醫療機構根據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家庭出診、家庭護理、日間觀察、臨終關懷等服務。老年人的部分基本健康問題在社區得到解決。
國家針對老年人健康特點,積極開展衛生保健宣傳。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社區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宣傳普及老年期養生和保健常識。各級醫院常年面向所在社區開辦健康講座,為慢性病患者開健康處方。國家制定健康老年人標準,開展全國健康老年人評選活動,積極推廣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三級預防工作,制定高血壓、糖尿病的防治指南和管理方案並逐步推廣,促進老年慢性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從1991年起,中國政府開始把老年病防治研究工作納入國家科技計畫。目前,全國從事老年病防治研究的機構達50多家。
推動老年民眾性體育健身活動
中國政府大力推動老年民眾性體育健身活動,努力增強老年人體質,提高健康水平。2005年底,全國縣以上各級行政區劃、70%的城市社區和50%的農村鄉鎮建立了老年人體育協會,加強對老年民眾體育活動的組織和指導。近年來,國家實施“全民健身工程”,加強公益性體育健身場地和設施建設,為老年人開展體育健身活動提供場所。目前,全民健身工程(點)已建成3萬多個。從2001年起,中國組織實施了“億萬老年人健身活動”,吸引更多老年人參加到體育健身行列中來。目前,全國參加經常性體育健身活動的老年人達5800多萬人。

四、為老社會服務

加快為老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是保障老年人不斷增長的社會服務需求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發展社區為老服務,不斷改善老年人居家養老的支持環境。同時,積極推進機構養老服務,努力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為老社會服務需求,初步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為老社會服務體系。
國家頒布《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檔案,採取積極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建設與服務工作,為包括廣大老年人的社區居民提供多種便民利民服務,使老年人居家養老的服務環境不斷改善。2005年底,全國城市社區服務設施達到19.5萬處,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8479個。各地採取上門服務、定點服務和巡迴服務等方式,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緊急救援以及其他便利老年人的無償、低償服務項目。從2001年起,中國政府連續三年實施建設社區老年福利服務設施的“星光計畫”,總投資134億元人民幣,建成“星光老年之家”3.2萬個,涵蓋老年人入戶服務、緊急援助、日間照料、保健康復和文體娛樂等多種功能,受益老年人超過3000萬。2005年,全國平均每個街道有1.32個城市老年福利機構,每9.8個社區居委會有1個城市老年福利機構。
近年來,國家加大資金投入,在城鎮建立面向“三無”老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其法定贍養人、扶養人確無贍養、扶養能力的城市老年人)的社會福利院,大力發展老年公寓、養老院和老年護理院,為不同經濟狀況和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病殘人群提供機構養老服務;在農村加強敬老院建設,為“五保”老人提供集中供養場所和生活服務。頒布《關於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意見》、《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等政策檔案,鼓勵和調動社會力量,採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推動養老機構較快發展。2005年底,全國城鄉有社會福利院、敬老院、養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護理院等養老服務機構39546個,總床位149.7萬張,其中農村鄉鎮敬老院29681個,總床位89.5萬張。國家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的規範化管理,先後頒布了《國家級福利院評定標準》、《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範》等規範性檔案,努力提高機構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
國家通過學校教育、在職教育和崗位培訓等形式,培養為老服務需要的管理和服務人才。國家頒布《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制度暫行規定》和《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鼓勵和吸引專業社會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社工專業畢業生到福利服務機構工作。政府發布養老護理員職業目錄,頒布實施國家職業標準,加強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和規範化建設。2005年底,取得養老護理員資格的為老服務人員近2萬人。發展志願者組織,在全國範圍開展志願者為老服務“金暉行動”,組織動員廣大青少年和其他社會公眾加入為老服務志願者行列,通過與養老機構和居家老年人結對幫扶等形式,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法律援助等多方面服務。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300萬人次的志願者為280多萬名老人提供了超過6.3億小時的志願服務,建立志願者為老服務站6萬多個。

五、老年文化教育

發展老年文化教育是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中國重視發展老年文化教育事業,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中國政府在大中城市逐步建立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綜合性老年活動中心,在縣(市、區、旗)建立老年文化活動中心,鄉(鎮)、街道設立老年活動站(點),基層村(社區)開設老年活動室。到2005年底,城鄉老年文體活動設施達67萬多個。各級政府在原有或新建的公益性文化設施中開闢老年人活動場所,有關部門管轄的文化活動場所也積極向老年人開放。國家財政支持的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以及公園、園林、旅遊景點等公共文化場所向老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老年人社會文化生活的條件不斷改善。
國家積極提供符合老年人特點的精神文化產品。中央和省級廣播電台、電視台開辦老年節目或老年欄目。2005年底,全國共出版老年類報紙24種,期發行量280萬份;老年類期刊23種,期發行量305.8萬冊。文藝、影視、戲劇和出版界創作了大量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各級文化部門積極組織文藝團體深入基層,創作和表演深受老年人歡迎的文藝節目。大力提倡和扶持各種有益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國家財政每年撥專款支持舉辦全國老年文藝演出、中國老年合唱節等大型活動,開展國際間老年文化藝術交流。各地經常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社區老年文化活動。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機構加強對老年文化活動的指導,培養了大批老年業餘文藝骨幹,在活躍和豐富廣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城鄉老年民眾文藝活動組織迅速發展,成為老年民眾性文化活動的中堅力量。
國家重視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權利,加大投入,積極扶持,推動老年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創辦了一批示範性老年大學,同時依託省、市、縣各級現有民眾文化設施多渠道、多層次發展老年教育,努力實現“縣縣有老年大學”的目標,並逐步向社區、鄉鎮延伸。一些地方充分運用現代傳媒手段,開辦面向老年人的電視和網路學校,擴大老年教育覆蓋面。目前已初步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多學制、多學科的老年教育體系。老年人通過學習達到了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增進健康、服務社會的目的。2005年底,中國的老年大學(學校)已發展到2.6萬多所,在校學員230多萬人。

六、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

國家重視和珍惜老年人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尊重他們的優良品德,積極創造條件,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和作用,鼓勵和支持老年人融入社會,繼續參與社會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設專章保障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的權益。中國頒布的老齡事業發展計畫或規劃都把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作為重要內容,並為發揮離退休高級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作用制定專項政策。在城鎮,各級政府根據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需要,引導老年人參與教育培訓、技術諮詢、醫療衛生、科技套用開發以及關心教育下一代等活動。在農村,鼓勵低齡健康老年人從事種植、養殖和加工業。據有關統計,在老年人口中,城市曾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老年人占38.7%,繼續從事有收入工作的老年人占5.2%;農村老年人從事農業勞動的占36.4%。從2003年起,國家開始組織以老年知識分子發揮科技知識和業務專長援助西部地區和本地欠發達地區為主要內容的“銀齡行動”,目前已在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受援地民眾治病20多萬人次,培訓醫務骨幹和中國小教師3.8萬人。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愛心助成長”志願服務計畫,以健康低齡老年人為主體組成志願者隊伍,廣泛開展德育行動、宣講行動、監察行動、護苗行動和關愛行動,幫助青少年解決學習、生活、心理等問題,目前該計畫已在全國100多個城市展開。
在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中國老教授協會、老科技工作者協會、老年法律工作者協會等全國性老年社會團體已發展到13家,分會遍及全國各地。中國老教授協會和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的個體會員數量超過65萬人。各地成立了退休工程師協會、老教育工作者協會、離退休醫務工作者協會等一批以老年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社會團體,組織老年知識分子繼續為社會經濟發展作貢獻。各地重視城鄉基層老年民眾組織建設,2005年底,城市社區和農村老年人協會發展到31.7萬個,在組織廣大老年人參與基層社區建設、社會公益活動和維護老年人自身權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國家頒布《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範》,制定《無障礙設施建設工作“十五”實施方案》以及《民用機場旅客航站區無障礙設施設備配置標準》、《鐵路車站及樞紐設計規範》、《鐵路旅客車站建築設計規範》、《鐵路站場客貨運設備設計規範》等一系列標準規範,大中城市道路、車站、機場、商場、公交站點、住宅居住區和其他公共建築的無障礙設施建設發展較快,老年人安居和參與社會生活的設施環境不斷改善。開展了創建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範城(區)活動,北京、上海、天津等12個城市被確定為首批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範城(區)創建城市。

七、老年人合法權益保障

國家尊重和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充分運用法律和道德等手段,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促進老年人各項合法權益的實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基本法律,都明確了老年人的權利以及侵害老年人權利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實施了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專項地方性法規。國家在社會生活中充分尊重和照顧老年人。2005年發布的《關於加強老年人優待工作的意見》,在經濟供養、醫療保健、生活服務、文體休閒和維權服務等方面提出了對老年人實行優先優惠服務和照顧的要求。目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制定了對老年人實行優待的政策,使老年人充分享受到社會的尊重和關愛。
人民法院認真審理虐待、遺棄、傷害老年人的刑事案件,依法制裁侵犯老年人人身和財產權利的犯罪行為。對老年人因養老、醫療等糾紛提起的訴訟,予以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和優先執行。部分基層人民法院設立了專門處理涉老民事糾紛案件的“老年法庭”,建立了涉老案件陪審員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制定有關司法救助的規定,對貧困老年人的訴訟費用實行緩交、減交和免交。2005年,3萬多老年人獲得司法救助。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各種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有力保護老年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司法行政部門積極做好老年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工作。各地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優先或優惠服務。遍布城鄉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在調解涉老糾紛、保護老年人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1年至2005年,法律服務機構平均每年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4萬多件,代理訴訟和非訴訟法律服務40多萬件,調解涉老糾紛40多萬件。
各級人大常委會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執法檢查,推動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落實老年人的各項合法權益。2001年至2005年,全國縣級以上人大常委會開展老齡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達3000餘次。各級人民政協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為政府改進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建言獻策。2001年至2005年,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涉老提案近1000件。各級政府部門加強信訪工作,暢通民眾監督的渠道。老年人通過信訪主張自己的權利,反映意見和建議。2005年,全國老齡工作機構共受理老年人來信來訪近40萬件(次)。新聞媒體圍繞老年人權益保障問題開展多種形式的輿論監督。
中國政府重視老齡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普及工作,把《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納入“三五”(1996—2000年)、“四五”(2001—2005年)和“五五”(2006—2010年)普法計畫,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學習活動,強化全社會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意識和老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各級政府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優良傳統,提高社會的敬老意識和水平。各地普遍設立老人節或敬老日,在每年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和本地敬老節日期間,政府有關部門積極組織大型宣傳教育活動和敬老活動。各地把青少年作為宣傳教育的重點,將敬老教育內容納入中國小教學課程,在青少年中開展“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弘揚敬老養老的社會風尚。
中國的老齡事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作為有著13億人口的開發中國家,中國的老齡事業還存在著問題和不足。例如,老齡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社會保障制度尚需完善,一些城鎮生活困難老年人的保障水平較低,部分農村老年人口的貧困問題還比較突出;全社會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有待於進一步形成,等等。在中國,解決好老齡問題,促進老齡事業不斷發展,任務十分艱巨。當前,中國老年人口正以年均約3%的速度增長,面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挑戰,中國政府將積極採取更加有效的戰略措施,努力推動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