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1994年4月20日,
在中科院的牽頭組織推動下,
NCFC工程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連入Internet的64K國際專線開通,
中國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線。
從羊腸小道走出,中國打開通向國際網際網路的大門,
由此開啟了從傳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跨越和轉型。
中國網際網路20年,
深刻地改變了科技創新的方式、經濟發展的模式、文化繁榮的態勢,
並對我們日常工作與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
作為一個相對年輕的行業和領域,
需要一個全新的平台,
去記錄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歷史,
去展現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成果。
2015年12月7日,中國著名國學大師、書畫家范曾為“中國網際網路博物館”題寫館名。
2015年12月15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表示,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開幕期間,將舉行中國網際網路博物館(域名:internet.cn)開館儀式,中國網際網路博物館數字館一期正式上線。
作用價值
中國網際網路博物館的作用可以分為兩點:
保存歷史資料:以網際網路為平台,發動公眾力量,對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珍貴歷史資料,包括圖片、影像、文字、實物等進行收集和整合,共同記錄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
傳播與共享:通過網路互動技術,突破時空界限,圖文並茂,提升網際網路文化知識傳播的時效性和共享性。
用網際網路形式展示網際網路的歷史,建設博物館網站、微博、微信服務號、APP,共同呈現。中國網際網路博物館是網際網路發展歷程的記錄者、網際網路知識的普及者、網際網路創新的推動者,以及網際網路文化的傳播者。
功能
中國網際網路博物館以網際網路發展的時間為主 軸,以網際網路領域的人、事、物,以及網際網路與其他領域的融合交織為維度,全方位展現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其中,以網際網路發展歷史、人物事跡為代表的展廳群,展現網際網路里程碑、人物誌等內容,將網際網路的發展與奠基者、推動者、創新者以及“草根”力量的事跡結合起來,講述故事、傳遞精神。以網際網路數據、網際網路套用為代表的展廳群,講述網際網路與農業、工業、商業、科研、軍事等各領域的融合,以客觀的事實、詳實的數據展現網際網路在我國由工業化邁向信息化進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以網際網路老物件、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為代表的展廳群,通過展示網際網路軟硬體等實物和模型,講述網際網路技術變革與創新,展現科技發展帶來的美好生活。以互動展區和“我的網際網路博物館”為代表的展廳群,與網民互動並允許網民建設自己的網際網路博物館、講述自己的網際網路故事,使其成為展現網際網路全生態的重要視窗。以世界網際網路發展里程碑、各國網際網路創新探索為代表的展廳群,介紹世界各國網際網路發展情況,傳遞全球網際網路領域的最新科技與套用成果。
方向
中國網際網路博物館的建設:要與我國建設網路強國的目標相稱。建設工作以網際網路精神為指導、以網際網路技術為依託,通過對過去的回顧、發展的記錄和未來的展望,積極發揮普及知識、傳承歷史、提振信心、弘揚文化、推送品牌、展望未來的作用,助力中國及世界網際網路的發展。
館藏文物
1994年5月建於北京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使用Linux作業系統,24小時運行。這是中國第一台全球資訊網伺服器,在這台伺服器上發布了中國第一套網頁。
1989年10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 (簡稱NCFC)正式立項,11月,正式啟動。項目由中國科學院 主持,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實施。
1984年,一批青年技術專家開發出與IBMPC兼容的"長城0520CH"微型計算機,並由13家工廠生產,首次產量突破萬台。這標誌著中國微型計算機事業從科研邁入了產業化的進程,是中國計算機產業跨入市場的第一步。
可視圖文是一種雙向圖像,文字檢索的通信方式,通過公眾電話網和分組交換數據網,實現用戶終端與資料庫質檢的互動式會話,索取所需的信息,可以說是現代英特爾的前身。
隨著中國開始普及電腦,上網成為一種潮流,數據機作為上網的必需品,也是民眾入網需要購買的首要物件。
組織架構
指導單位:中國科學院、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
承辦單位: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
共建單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中國科學技術館
合作單位:央視網、新浪網、百度、優酷網
著作權聲明
中國網際網路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未特別註明來源的文字、數據、圖表、圖片等內容,均來自於博物館,訪問者可將博物館提供的內容用於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博物館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將博物館任何內容用於其他用途時,須徵得博物館及相關權利人的書面許可,並支付報酬。
轉載或引用博物館內容必須是以新聞性或資料性公共免費信息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對博物館內容原意進行曲解、修改,同時必須保留博物館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著作權等法律責任。
博物館部分圖片來自CNSPHOTO,部分圖片來自網際網路,著作權歸CNSPHOTO、各網站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信息,並不代表博物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部分圖片及內容由於引用時無法與作者取得聯繫,為此我們深表歉意,感謝您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持。
如博物館引用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涉及著作權問題,請與博物館聯繫,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
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博物館內容者,博物館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以上聲明以及其修改權、更新權及最終解釋權均屬博物館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