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中國網路新聞事業管理》共分為十三章,闡述了演進與變革、傳播效果、編年史、業界考察、原創問題、流言、輿論引導、法治要義、新聞侵權、信息查勛行為等內容。自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新聞傳播學擢升為一級學科以來,中國的新聞傳播學學科建設突飛猛進,有了重大發展,也對教學、科研以及學術著作出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繼1999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推出“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之後,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華夏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新華出版社等十餘家出版社紛紛推出具有不同特色的教材和國外新聞傳播學大師經典名著漢譯本。但標誌本學科學術水平、體現國內最新科研成果的專著尚不多見。
同一時期,中國的新聞傳播學教育有了長足進展。新聞傳播學專業點從1994年的66個猛增到2001年的232個。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新聞傳播學專業本科、專科在讀人數已達5萬名之多。新聞傳播學學位教育也有新的增長。目前全國設有博士授予點8個,碩士授予點40個。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等一批研究型院系正在崛起。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新聞傳播學教育以高起點、多專業為特色,掀開了這兩所百年名校蓬勃發展的新的一頁。北京廣播學院以令人刮目相看的新水平,躋身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名校之列。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等以新獲得博士授予點為契機所展開的一系列辦學、科研大手筆,正在展示其特有的風采與魅力。學界和社會都企盼這些中國新聞傳播教育的“第一梯隊”奉獻推動學科建設的新著作和新成果。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以網際網路為突破口的傳播新媒體的迅速普及,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聯手共進,以及億萬國人參與大眾傳播能動性的不斷強化,中國的新聞傳媒事業有了全方位的跳躍式的大發展。人民民眾對大眾傳媒的使用,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泛、及時、須臾不可或缺,人們難以逃脫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大眾傳媒的深刻影響。以全體國民為對象的新聞傳播學大眾化社會教育,已經刻不容緩地提到全社會,尤其是新聞傳播教育者面前。為民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傳播學著作,已經成為當前新聞傳播學界的一項迫切任務。
這一切都表明,出版一套滿足學科建設、新聞傳播專業教育和社會教育需求的高水平新聞傳播學學術著作,是當前一項既有學術價值又有現實意義的重要工作。“新聞傳播學文庫”的問世,便是學者們朝著這個方向共同努力的成果之一。
“新聞傳播學文庫”希望對於新聞傳播學學科建設有一些新的突破:探討學科新體系,論證學術新觀點,尋找研究新方法,使用論述新話語,摸索論文新寫法。一句話,同原有的新聞學或傳播學成果相比,應該有一點創新,說一些新話,文庫的作品應該煥發出一點創新意識。
創新首先體現在對舊體系、舊觀念和舊事物的揚棄。這種揚棄之所以必要,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之所以擁有理論創新的權利,就在於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棄舊揚新是學科發展的必由之路。恩格斯曾經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一位俄國作家回憶他同恩格斯的一次談話時說,恩格斯希望俄國人——不僅僅是俄國人,不要去生搬硬套馬克思和他的話,而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像馬克思那樣去思考問題,只有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主義者”這個詞才有存在的理由。中國與外國不同,舊中國與新中國不同,新中國前30年與後20年不同,在現在的歷史條件下研究當前中國的新聞傳播學,自然應該有不同於外國、不同於舊中國、不同於前30年的方法與結論。因此,“新聞傳播學文庫”對作者及其作品的要求是:把握時代特徵,順應時代要求,緊跟時代步伐,站在時代前列,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和理論魄力,深入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的社會轉型期中去,深入黨、政府、傳媒與閱聽人的複雜的傳受關係中去,研究新問題,尋找新方法,獲取新知識,發現新觀點,論證新結論。這是本文庫的宗旨,也是對作者的企盼。我們期待文庫的每一部作品,每一位作者,能有助於把讀者引領到新聞傳播學學術殿堂,向讀者展開一片新的學術天地。
創新必然會有風險。創新意識與風險意識是共生一處的。創新就是做前人未做之事,說前人未說之語,或者是推翻前人已做之事,改正前人已說之語。這種對舊事物舊體系舊觀念的否定,對傳統習慣勢力和陳腐學說的挑戰,對曾經被多少人誦讀過多少年的舊觀點舊話語的批駁,必然會招致舊事物和舊勢力的壓制和打擊。因此,執著於理論創新的學人們,又必須時時喚醒自己的風險意識。再說,當今的社會進步這么迅猛,新聞傳媒事業發展這么飛速,新聞傳播學學科建設顯得相對遲緩和相對落後。這種情況下,“新聞傳播學文庫”作者和作品的一些新觀點新見解的正確性科學性有時難以得到鑑證,即便一些正確的新觀點新見解要成為社會和學人的共識,也有待實踐和時間。因此,張揚創新意識的同時,作者必須具備同樣強烈的風險意識。我們呼籲社會與學人對文庫作者及其作品給予最多的寬容與厚愛。這裡並不排斥而是真誠歡迎對作品的批評,因為嚴厲而負責的批評,正是對作者及其作品的厚愛。
當然,“新聞傳播學文庫”有責任要求作者提供自己潛心鑽研、深入探討、精心撰寫、有一定真知灼見的學術成果。這些作品或者是對新聞傳播學學術新領域的拓展,或者是對某些舊體系舊觀念的廓清,或者是向新聞傳媒主管機構建言的論證,或者是作者運用中國語言和中國傳統文化對海外新聞傳播學著作的新的解讀。總之,文庫向人們提供的應該是而且必須是新聞傳播學學術研究中的精品。這套文庫的編輯出版貫徹少而精的原則,每年從中國人民大學校內外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中精選三至五種,三至四年之後,也可洋洋大觀,可以昂然聳立於新聞傳播學乃至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研究成果之林。
新世紀剛剛翻去第一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經過精心策劃和周全組織,推出這套文庫。對於出版社的這種戰略眼光和作者們齊心協力的精神,我表示敬佩和感謝。我期望同大家一起努力,把這套文庫的工作做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