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

中科院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Center of Biology and Chemistry, IRCBC)是依託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上海藥物研究所於2012年成立的一個跨學科綜合研究中心。中心以人類健康前沿研究領域中的神經系統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等與衰老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以及神經損傷和修復為核心,發展和運用最前沿的生物與化學技術手段對人類神經系統病變特別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共性和關鍵性的科學問題開展研究。 交叉中心現有12名PI、10個獨立實驗室,現址在上海市徐匯區零陵路345號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君謀樓,現已於2015年遷往位於浦東新區的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新址位於秋月路26號6號樓。 交叉中心現任主任為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終身教授、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袁鈞瑛教授。

中心概況

中心將配備世界一流的研究設備和條件,在今後幾年重點對以下方向開展研究:
(1) 運用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物信息學等方法闡明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細胞生物信號網路的變化;
(2) 構建和利用疾病動物模型研究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神經損傷與修復的分子機理;
(3) 使用基因組學方法發現與衰老相關的基因和調節機制;
(4) 運用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的手段系統化的研究神經退行性相關疾病的蛋白質結構與功能;
(5) 結合結構生物學、藥物化學、藥理學等方法尋找和最佳化干擾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特異性小分子調節劑,推動與製藥公司合作並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物等。

中心將利用這些最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從事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遺傳學、結構生物學、藥物化學、質譜分析化學等方面的研究,通過跨學科、多層面的合作致力於解決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等相關重大生命科學和醫學問題,為發展相關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的新方法和新藥物做出帶來新的突破。

研究隊伍

截至2014年11月,中心共有袁鈞瑛、馬大為、王召印、方燕姍、劉南、王文元、朱繼東、張耀陽、朱正江、劉聰、胡軍浩、陳椰林、何凱文、蔣洪、譚立、張在榮等16名PI。

技術平台

中科院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共建立了下一代測序平台、生物大分子結構解析平台、質譜共享平台、光學顯微鏡平台和高通量藥物篩選平台等五個共享技術平台,這些技術平台旨在為中心內外的科學工作者們提供高質量的技術服務,最先進的儀器設備,和最專業的專家意見諮詢。這些共享技術平台的負責人都是正活躍在科研一線的高水平科學家們,他們熟知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科研進展。因此,從交叉中心的共享平台你不僅可以得到最先進的技術支持,還可以得到最先進的知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