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史[李約瑟創作圖書]

中國科學技術史[李約瑟創作圖書]

《中國科學技術史》是199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出版的圖書,作者李約瑟。這本書採用東方比較研究的方式介紹了中國和西方的科學技術並系統論述了古代科學技術的成就與貢獻。

內容簡介

本書是通過對中國和西方科學技術進行大量具體的分析和比較,全面而又系統地論述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輝煌成就及其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著名英籍科學史家李約瑟花費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國科學技術史》,通過豐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東西方比較研究,全面、系統地論述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輝煌成就及其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內容涉及哲學、歷史、科學思想、數、理、化、天、地、生、農、醫及工程技術等諸多領域。本書是這部巨著的第六卷第一分冊,主要論述中國古代植物學的萌芽、植物語言學、文獻及內容、救荒食用植物的研究以及為人類服務的植物和昆蟲等方面的成就和貢獻。適於科學史工作者、生物學工作者和相關專業的大學師生閱讀。

中國科學技術史(年表卷)作者:艾素珍,宋正海 主編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11月 本書是國家“九五”重點圖書,是盧嘉錫任總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叢書之一。本書以時間為序,系統表述中國科技史上的事件,每個條一目為一個事件,包括時間、事件和文獻。本書是一部綜合反映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脈...

作品目錄

卷冊 內容
一卷 導論
二卷 科學思想史
三卷 數學、天學和地學
四卷第一分冊 物理學
四卷第二分冊 機械工程
四卷第三分冊 土木工程與航海技術
五卷第一分冊 紙和印刷
五卷第二分冊 煉丹術的發現與發明:點金術和長生術
五卷第三分冊 煉丹術的發現與發明:從長生不老藥到合成胰島素的歷史考察
五卷第四分冊 煉丹術的發現與發明(續):器具、理論和中外比較
五卷第五分冊 煉丹術的發現與發明(續):內丹
五卷第六分冊 軍事技術:拋射武器和攻守城技術
五卷第七分冊 火藥的史詩
五卷第八分冊 軍事技術:射擊武器和騎兵
五卷第九分冊 紡織技術:紡紗
五卷第十分冊 紡織技術:織布和織機
五卷第十一分冊 有色金屬冶煉術
五卷第十二分冊 陶瓷技術
五卷第十三分冊 採礦
五卷第十四分冊 鹽業、墨、漆、顏料、染料和膠粘劑
六卷第一分冊 植物學
六卷第二分冊 農業
六卷第三分冊 農產品加工和林業
六卷第四分冊 園藝和植物技術(植物學續編)
六卷第五分冊 發酵與食品科學
六卷第六分冊 醫學
七卷第一分冊 傳統中國的語言與邏輯
七卷第二分冊 總的結論和思考
七卷第三分冊 經濟結構
七卷第四分冊 政治制度與思想體系

作者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史[李約瑟創作圖書] 中國科學技術史[李約瑟創作圖書]

李約瑟和他的《中國科學技術史》

1954年,李約瑟出版了《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轟動了西方漢學界。這本書引用大量詳實的資料,來證明中國的文明在世界科學技術史當中的重要作用。《中國科學技術史》是世界上研究中國科技史最完備、最深刻、最具特色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仰觀天文 俯察地理

天與地的科學,在中國來講是最早被認識和發現以及被重現的。中國人雖然對天文現象有時候不能理解,但是他們把它記下來,留給我們今天一個豐富的天象記錄的遺產,發掘這些天象記錄,是有現代意義的。而中國古代關於地震、關於一些自然災害的歷史記載也頗有現代價值。

大哉言數 數理精微

中國古代的算學,今天叫數學。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二卷里講到了數學,而且他把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和西方的近代數學相比較,證明中國的同等算法現先於歐洲。數學不僅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社會科學的基礎,也是人文科學的基礎,還是思維科學的基礎。

以農為本 國脈水系

中國的農作物種植,從文字記載的確有三千年到五千年的歷史。但是從考古發掘可以找到距今七千年至八千年前的一些農作物的遺存,所以中國的農業可以有七千年以上的歷史。農業的發展需要很多大的水利工程服務,所以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是很偉大的。

岐黃醫術 造福百世

中醫是一種非常偉大的文化的產物,中醫中藥也是一種文化。中國的醫學是仁術,體現了我們中華的文明和文化。在漫長的實踐當中,中國的醫學展示出了它頑強的生命力,而且在未來的歲月當中,中國醫學將會成為一個巨大的寶庫,為全人類作出更多的貢獻。

中國四大發明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造紙、印刷術,不僅推動了中國文明的發展,也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卓著的貢獻。對於這種作用和影響,李約瑟有一段精闢的論斷:如果沒有火藥、印刷術和指南針,歐洲封建主義的消失就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

中國二十六項發明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明非常繁多,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把中國一些著名的技術發明由A到Z列到26項。李約瑟說,中國的文獻考古證據和圖畫見證,清楚地向我們顯示了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發明與發現。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系列科學創始精神、突出的技術成就和關於思考的洞察力。

同名物理學卷

書名:中國科學技術史(物理學卷)

ISBN:703007853

作者:姜淑華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定價:98

頁數:623

出版日期:1900-1-1

版次:

開本:16開

包裝:精裝

簡介:本書展現了中國古代科學在物理學方面的概貌。中國古代物理學可與西方同一時期相比的有力學與光學兩個分支;在電磁學和熱學方面,中國取得了遠勝於西方的成就;在聲學,特別是在樂律方面更是成績卓著。

本書包括歷史的概述、力學、光學、聲學、電和磁、熱學以及近代物理知識在中國的傳播等幾部分。書後附有較完善的中國(尤其是古代中國)有關物理學的參考書目,文前有珍貴的彩圖插頁。本書可供科學史工作者、理科大學生以及廣大知識界讀者閱讀。

目錄:

總序

緒論

一“物理”的古代詞義

二物理學的典籍

三傳統物理學的特點

第一章歷史的概述

第一節物理學知識的萌芽

第二節傳統物理學的發展

第三節傳統物理學的高度發展

第四節物理學從傳統走向近代

一明末清初的傳統物理學知識

二鴉片戰爭前中西科學交流以及物理學知識的融合

三鴉片戰爭之後近代物理學在中國的傳播與引進

第一章力學

第一節簡單機械及其原理

一槓桿和天平

二《墨經》論槓桿

三滑輪和鞭護

四《墨經》論滑輪

五尖劈與斜面

六《墨經》論斜面

第二節重心和平衡

-《墨經》論力的平衡

二對重心的認識及運用

三周廟歌器及其在歷代的發展

四重心與平衡在建築中的運用

五不倒翁

六磐的重心

第三節力和理動

一《墨經》定義力

二對幾種力的認識

三王充論力和一個力學系統的內力

四時空的物理性質

五機械還動

只相對還動

七迴轉運動:陀螺與平衡環

人力學的相對性原理

九動量短守恆原理的套用

十動力學的思想萌芽

十一功與能的古代觀念

十二箭矢飛行及相關觀念的東西方之差異

第四節流體力學

一液體的浮力

二液體的比重及其測定法

三液體的表面現象

四靜水和流水的力學知識

五大氣壓

第五節材料力學

一對材料性質的認識

二材料強度的經驗檢驗法及其聯接問題

三彈性變形和彈性定律

四梁木斷面的高寬比

第六節固體

一固體的比重

晶體

三垛積術與密堆積概念

第七節基本計量

一時間的計量

二長度、容量和質量單位

三單位量值的演變與標準器的制定

四尋求自然常數的努力

五《墨經》論度量

零二章光學

第一節光源

一執光源

冷光

第二節影論

一圭表和影

二《墨經》論影

三方以智的“光肥影瘦”說

四影戲

第三節像論

一小孔成像

二反射鏡成像

三透鏡成像

第四節視覺、顏色和色散

一視覺與透視

二顏色與色覺

三色散

四衍射

五濾光及其套用

第五節大氣光象

一“小兒辯日”

二海市蜃樓

三峨眉寶光

第四章聲學

第一節導言

一聲音的古代定義

二聲學與文化背景

第二節育調的數學計算

一樂律的起源

二三分損益法和三分損益律

三三分損益律的發展

四純律的套用和理論

五朱載精及其等程律

六音高標準器與管口校正

第三節聲音的特性、傳播和套用

一聲音的特性

二聲音的傳播

三建築與聲音

四器物破裂及其內雜質的聲音鑑定法

五利用聲響捕魚

六音樂與語言機械的製造

七噴水魚洗

第四節樂器與聲學知識

一振動與聲音

二弦與管樂器

三打擊樂器

四編鐘和殼式樂器

第五節共振

一宋代之前共振現象的記述

二宋代及其之後演示共振的實驗

三消除共振

四地聽器的發明及其套用

第五章電和磁

第一節摩擦起電

一琥袖與玳瑁

二毛皮、絲綢和其他

第二節雷電

一對雷電的一般認識

二導體與絕緣體概念的濫觴

三尖端放電和大氣電現象

四建築避雷

五東西方對電的認識差異

第三節磁石及其特性

一磁石的名稱及其分類

二磁石特性的發現

三人造磁體

四磁石的套用和磁幻術

第四節指南針、磁極性和磁偏角

一司南的創製

二指南魚、指南龜和地磁傾角的運用

三指南針的製造和安裝

四磁體的極性

五地磁偏角

第五節羅盤及其在航海中的套用

一羅盤的起源與發展

二航海用指南針與羅盤

第六章熱學

第一節火、燃燒與冰

一對火的認識

二摩擦生火

三引火柴與活塞式點火器

四自燃現象

五冰

第二節熱與溫度

一熱脹冷縮與物態變化

二沸騰過程

三熱傳導與熱理論

四測溫、測濕與火候

五冷凝與對冰花的觀察

第三節熱現象的技術套用

一熱氣球

二走馬燈

三保溫瓶

第七章近代物理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

第一節明未清初西方物理學知識的傳入及影響

一中國和歐洲的社會與科技發展的狀況

二天主教耶穌會土來華與西方物理學知識的傳入

三物理學知識集中的幾種書籍

四力學與簡單機械知識的傳入

五熱學與氣象學知識的傳入

六光學知識的傳入

七西方物理學知識傳播的影響

第二節儀器製造與中西物理學知識的融合

一眼鏡

二三稜鏡和望遠鏡

三崇禎曆局制望遠鏡

四薄過、孫雲球和黃履莊

五計時器、鐘錶和單擺

六阿基米德螺旋

七鄭復光及其《鏡鏡訁令痴》

八鄒伯奇及其《格術補》

九鄒伯奇的玻璃攝影術

十鄭光祖和中西宇宙觀的融合

第三節晚清西方物理學知識的傳入及影響

一中國和歐洲的社會與科學技術

二基督教新教傳教士來華以及西方人士在華的科學與教育活動

三物理學書籍的翻譯

四物理學教育

五晚清時期傳入的近代物理學知識

六物理學名詞的翻譯和審訂

七物理學知識傳播的影響以及影響物理學知識傳播的因素

第四節近代物理學的發端

一《談天·序》和李善蘭的劃時代宣言

二廷德耳的《聲學人傳統與近代的交流

三近代物理教學的肇始

四“西學中源”說

圖錄表錄譜例

金考文獻

王題索引

書名索引

人名索引

後記

總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