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介紹
凝聚著幾代化環人的辛勤耕耘和真誠奉獻,我院已經形成了優勢專業特色突出,學科交叉融合,層次結構合理的人才教育培養體系。我院負責建設的學科包括:1個國家重點學科(礦物加工工程),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環境工程、化學工藝、清潔能源學);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7個博士點(礦物加工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化學工藝、套用化學、礦物材料工程、潔淨能源技術與工程);13個碩士點(除包含博士點學科外,還有化學工程、工業催化、生物化工、物理化學、材料學、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並在礦業工程、化學工程、環境工程領域招收專業碩士;6個本科專業(礦物加工工程(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生物工程)。
近十年來,我院承擔了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課題60餘項,以及多項橫向課題,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水煤漿製備技術、礦井水處理技術、型煤製備技術、燃煤固硫技術、煤炭地下氣化等科研成果已經成功轉化為生產力,為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十年來我院獲得數十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如“25萬噸/年水煤漿廠工業生產技術”(煤炭工業十大科技成果),“高濃度水煤漿燃料製備技術”(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水煤漿製備技術”(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礦井水處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工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另外,我院在非金屬礦物材料、選煤自動化、煤基新型材料、清潔能源開發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也具有很強的專業特色和優勢,在全國具有很高的地位。我院的科研成果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江澤民總書記為煤炭地下氣化的發展親筆題詞,1996年1月19日江澤民總書記、吳邦國委員長等又親臨我校視察了我院水煤漿製備技術並作了重要指示,給予了高度評價。
我院現有教職工74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46人。其中教授22名,副教授22名,博士生導師22名,碩士生導師17名。他們師德高尚、學業精深,悉心執教,積極投身高等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努力構建能源工業精英教育教學體系,已形成博士後-博士-碩士-學士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
在科研與教學方面與美國、英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長期合作,現已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和利茲大學簽訂了協定,在礦物加工工程、化學工程和環境工程專業方向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目前我院各類在校學生1800餘人,其中博士生100餘人,碩士生600餘人。 在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結合導師承擔的“973”、“863”等國家重大科研課題,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一大批畢業研究生已成為企業、科研院所的中堅力量,如我院培養的劉炯天院士是我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在本科生的培養過程中,依託重點學科和博士點的建設,以科研特色促進本科專業特色建設,積極將優勢的科研資源轉化為本科實踐教學的優質教學資源,積極開展研究型本科教學的實踐。目前我院已經建設了2個校級本科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煤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礦業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一批現代化的實習基地。近3年來,學院各本科專業應屆考取研究生比例始終保持在40%以上,一次就業率達到96%以上。每年均有一批優秀本科生畢業推薦保送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免試攻讀研究生或直接攻讀博士學位。2008年,我院關於本科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教學成果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在化環學院團委組織下,學生等在各類學科競賽、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以及社會實踐活動中多次獲得國家和北京市的獎勵,“綠緣環保”社團2008年榮獲全國高校百強社團,院團委多次被評為“紅旗團委”和社會實踐活動“標兵學院”。
展望未來,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在全院教職工、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定會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服務上取得更大的成績。
機構設定
現任領導 | 院長: | 徐志強 | 黨委書記: | 安宇 | ||||
副院長: | 王永剛、王啟寶、何緒文、馬力強 | |||||||
院辦公室 | 辦公室主任: | |||||||
辦公地點及電話: | ||||||||
教學秘書: | 陳文琳(本科)、楊玉嬌(研究生) | |||||||
辦公地點及電話: | ||||||||
學生工作: | 盧瑤、孫銘晗 、張萌、宋璨奡 | |||||||
辦公地點及電話: | ||||||||
師資隊伍
礦物加工工程系 系主任:黃波(全面主持系各項工作,分管本科生教學工作) 書記 :王新文(主管黨務工作) 副主任:王衛東(分管研究生教學工作) 副主任:金雷(分管實驗室工作) 教授:朱書全、徐志強、韋魯濱、鄭水林、付曉恆、劉文禮、曾 鳴、王新文 副教授:馬力強、謝 華、黃 波、張玉君、楊小平、李 軍、吳翠平、金 雷、王衛東 講師:解維偉 張志軍 黃根 朱學帥 周玲妹 徐宏祥 |
化學工程系 系主任:解強(全面主持系各項工作,分管本科生教學工作) 書記:許德平(主管黨務工作,分管實驗室工作) 副主任:楊巧文(分管本科生教學) 副主任:雷澤(分管研究生教學) 教授:王永剛、王啟寶、解強、楊巧文、韓敏芳、許德平、梁 傑、 王棟民、初 茉、劉淑琴 副教授:劉紅纓、張香蘭、張慶武、宋世棟、雷 澤 講師:張 軍、袁 振、 孫永軍、 劉澤、曹俊雅、王立艷 |
環境工程與生物工程系 系主任:徐東耀(全面主持系各項工作) 書記:黃占斌(主管黨務工作) 副主任:於彩虹(分管本科生教學工作) 副主任:王建兵(分管研究生教學工作、實驗室工作) 教授:何緒文、徐東耀、黃占斌、陸兆華、舒新前、張玉秀、王春榮 副教授:王建兵、於彩虹、李中和、秦強、張春暉、關東明、賈建麗 、章麗萍、竹濤 講師:於妍 |
基礎實驗室: 主任:王曉玲 組員:邵武、宋岩、焦志華、劉麗儉、趙躍進、王彩紅、楊玉立、梁燕、賀蘭鴻 |
辦公室: 主任: 張凱(兼) 副主任兼科研秘書:從金華 研究生教學秘書:賀蘭鴻 本科生教學秘書:陳文琳 |
輔導員:張凱、盧瑤、孫銘晗、宋璨奡、王鑫 |
各系介紹
礦物加工工程系簡介
礦物加工工程系教職工1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工)9人。擁有礦物加工工程、潔淨能源技術與工程、礦物材料工程博士及碩士點。其中礦物加工工程專業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該專業於2002年、2007年兩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為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08年北京市教委批准為北京市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1998年被遴選為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設崗學科。礦物加工工程學科也是我校“211工程”、“985優秀學科創新平台”及“111引智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礦物加工工程系在煤炭洗選加工、水煤漿製備技術、非金屬礦物材料加工、潔淨能源技術、新能源(氫能源等)、新型炭材料等研究領域形成了礦業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多項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居領進水平。水煤漿製備技術已實現產業化,精細水煤漿製備燃燒技術、褐煤提質改性與加工技術的研究取得顯著進展,粗煤泥的干擾床分選技術開始工業生產與推廣,煤炭深度降灰脫硫工藝與設備在全國推廣,礦物質生物化工材料和製劑的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型煤技術與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礦物加工工程系已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分別320人和80人。近年來,承擔了“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十五”、“十一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等項目,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兩項,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52項,批准專利46項,出版專著25部,發表論文1060餘篇,被SCI、EI和ISTP檢索184篇。
化學工程系簡介
學工程系現有專職教師22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9人,副教授6人(碩導4人),講師7人。博士學位教師比例為95%,其中3人在國外取得博士學位,13人具有國外學習工作的經歷。 化工系負責建設的學科有北京市重點學科——清潔能源學,以及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含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套用化學、工業催化5個二級學科)以及礦物材料工程博士點;擁有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含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材料學碩士點(合建);兩個本科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和套用化學。化工系在煤的加工與化學轉化、褐煤提質、煤炭地下氣化、新型炭材料的製備及功能化套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非金屬礦物材料的加工、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新型建築材料等方向上的研究具有很強的優勢,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
近10年,承擔了國家“973”項目1項,國家“863”項目7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3項,國際合作項目7項以及橫向項目40餘項。化工系教師負責和參加完成的科研成果近20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協會、學會科技成果獎3項;“211”工程建設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以及“第十五屆孫越琦青年科技獎”1項。2008年獲得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共發表學術論文330餘篇,出版專著12本,翻譯專著1本,國家發明專利近30項,組織了多次國內外學術會議。
環境與生物工程系簡介
環境與生物工程系是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下設的教學科研單位,現有教職工1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工)5人。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設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和生物化工專業碩士點以及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專業博士點,其中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專業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環境工程是北京市重點學科,也是我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環境與生物工程系在礦井水與選煤廠 廢水淨化和資源化技術、煤化工廢水處理技術、微污染水源治理與修復技術、再生水利用技術、礦業土地復墾技術、重金屬污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典型流域生態修復與重建技術、燃煤鍋爐燃燒固硫技術、高硫煤脫硫劑開發、礦業固體廢物環境材料開發、煤炭工業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等研究領域形成了礦業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多項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居領進水平。礦井水資源化技術、微污染水淨化技術和鹽鹼地生態修
復技術已套用於多項工程,煤化工廢水處理技術的研究取得顯著進展,煤炭工業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研究已在多個地方進行試點,高硫煤脫硫劑和礦業環境材料已經實現產品化,並進入國內市場,這些技術的研究和套用有力的推動了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環境與生物工程系已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分別200人和30人。近年來,承擔了“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十五”、“十一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等項目,近三年來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6項,批准專利10項,出版專著5部,發表論文200餘篇,被SCI、EI和ISTP檢索50篇。
研究方向
1、礦物加工系
礦物加工工藝與設備
煤的乾法分選
水煤漿的製備與套用
低階煤的提質
非金屬礦物的加工
過程的模擬、最佳化和控制
潔淨煤基燃料-型煤成套技術
選煤過程系列化軟體的開發和技術支持
2、 化學工程系
煤的地下氣化
煤的液化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新型建築材料製備技術
煤的加工與化學轉化
新型炭材料的製備表征、改性、功能化及套用
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
3、環境與生物工程系
煤礦廢水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燃煤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及治理技術
礦區退化與污染土壤和生態的治理
礦井水與選煤廠廢水淨化和資源化技術
微污染水源治理與修復技術
礦業土地復墾技術
重金屬污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
典型流域生態修復與重建技術
礦業固體廢物環境材料開發
煤炭工業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
高溫高效FS系列固硫添加劑
重點學科
礦物加工工程學科2002年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為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是“長江學者計畫”設崗學科,我校“211工程”、“985工程”及“111引智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具有博士和碩士的授予權,可以接受博士後。2003年增加了“潔淨能源技術與工程”、“礦物材料工程”兩個博士點。
本學科以陳清如院士為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8人,教授9人。已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分別274人和65人。
近年來,承擔了“863”、“973”、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十五”、“十一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等項目,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兩項,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50項,批准專利45項,出版專著25部,發表論文1040餘篇,被SCI、EI和ISTP檢索181篇。
礦物加工工程學科擁有一批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水煤漿製備技術已實現產業化,精細水煤漿製備燃燒技術、褐煤提質改性與加工技術的研究取得顯著進展,粗煤泥的干擾床分選技術開始工業生產與推廣,煤炭深度降灰脫硫工藝與設備在全國推廣,礦物質生物化工材料和製劑的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型煤技術與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環境工程與潔淨能源學是北京市重點學科。
研究生教育
碩士點
我院負責建設的碩士點有17個,分別是:
工學:礦物加工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套用化學、工業催化、生物化工、礦物材料工程、潔淨能源技術與工程、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合建)、材料學(合建)。
理學: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含有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環境科學。
博士點
學院現有二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1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礦物加工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套用化學、工業催化、生物化工、礦物材料工程、潔淨能源技術與工程)。
博士後流動站
1.礦物加工工程專業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在全國同類學科中評比第一。礦物加工工程我國“長江學者計畫”第一批設崗學科,也是我校“211工程”建設的重點學科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的礦物加工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可以接受博士後進站進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