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采動區路橋工程研究所

中國礦業大學采動區路橋工程研究所致力於采動區鐵路、公路及橋樑工程的設計和保護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 研究所於廣雲教授首次提出了采動區地基土體的開採擾動理論,並成功套用於采動區地基加固工程實踐。 近年來,研究所將橋樑遠程線上監測技術引入采動區橋樑安全監測中,建成采動區橋樑安全監測示範工程1項,為采動區橋樑在大幅度不均勻沉降過程中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簡 介
中國礦業大學礦山建築系(中國礦業大學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前身)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對礦區受開採沉陷影響的小型民用建築的加固和保護理論以及工程實踐進行了深入地研究。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地下開採深度的不斷增加和強度的不斷提高,開採沉陷對礦區地面建築物及構築物的破壞作用日益增大。礦區大量的既有鐵路專用線、公路和橋樑工程受到開採沉陷的劇烈影響,其地基沉降量通常達數米,並伴隨著劇烈的水平移動和不均勻沉降。如何保持其穩定性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另外,隨著城市用地日益緊張,很多新建路橋工程不得不建於採空區上方,如何保證其不受地基殘餘沉降影響也成為一個工程難題。
中國礦業大學采動區路橋工程研究所致力於采動區鐵路、公路及橋樑工程的設計和保護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研究所於廣雲教授首次提出了采動區地基土體的開採擾動理論,並成功套用於采動區地基加固工程實踐。研究所開發的“塌陷區橋樑綜合治理成套技術 ”已成功套用於國內多個采動區橋樑工程,其中濟河鐵路中橋已累計下沉超過8 m。近年來,研究所將橋樑遠程線上監測技術引入采動區橋樑安全監測中,建成采動區橋樑安全監測示範工程1項,為采動區橋樑在大幅度不均勻沉降過程中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近5年來,研究所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1項、建設部科學技術項目2項、江蘇高校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1項,獲省部級2等獎3項,1人次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畫,1人次入選江蘇省“333”人才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次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采動區地基土體擾動理論;
(2)采動區土體與結構物相互作用機理;
(3)采動區框架橋和簡支梁橋設計理論;
(4)煤矸石路基填料的力學行為;
(5)采動區柔性支檔結構力學行為;
(6)既有橋樑沉陷治理不中斷運輸施工技術;
(7)采動區橋樑安全遠程線上監測技術。
研究所的技術服務包括:
(1)采動(空)區新建鐵路、公路、橋樑、水閘等工程施工圖設計;
(2)采動區既有公路、鐵路、橋樑、水閘等工程的安全評價,沉陷治理方案編制,施工圖設計;
(3)采動(空)區公路、鐵路、橋樑工程的安全監測系統設計及安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